首页 理论教育 做泥人的心得,步步精心,收藏的意趣

做泥人的心得,步步精心,收藏的意趣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问起他们做泥人的心得,他们会自夸说,做泥人心中都有个数,头占多大的比例,胳膊、腿占多少心知肚明。涮脸,在泥人的耳朵、腮、前额心、下巴、胳膊裸露的地方,粉上桃红的颜色。其距地面约2米,层厚0.5米左右,为褐色和棕色,俗名“红岗子土”。早年出产的泥人,均系手捏,心里想出个啥样就捏成啥样,很随意,但出产率很低。此类“模子”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容易使泥料脱模,而且坚固耐用。晒干后,将两扇泥坯合拢。

做泥人的心得,步步精心,收藏的意趣

聂家庄泥塑艺人制作泥塑,多利用的是农闲时节,他们春天制好泥坯,到冬天再画。这种作业方式最早或许是根据农闲时间来安排的,并无其他想法。但泥坯经过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气温的滋养,会变得瓷实坚硬,掉在地上也不易摔破,这一点让泥塑艺人发现了门道,把握住了泥性。后来,一个泥坯经历没经历过四季的变化,也就成为衡量一个泥塑好坏的一个标准。问起他们做泥人的心得,他们会自夸说,做泥人心中都有个数,头占多大的比例,胳膊、腿占多少心知肚明。

泥人的制作过程大致有如下步骤:(1)制坯,捏成样子,或用模具磕出样子,模具是用雕塑好的泥坯翻制出来的。(2)粉,用白粉把样坯全部涂白,白粉用的是莱州出产的滑石粉,其牌子为“新记”,后一度改名为“满洪兴”。在粉里面加上胶,涂上去不掉粉末,外表显得光滑。加多少胶有比例,所用的胶多为自制,如用羊皮、牛皮的下脚料,放锅里熬制而成。要在冬天粉,天热不定胶,容易化,粉上白粉就流淌了。此道工序,既要求把胶化开,还要求快速冷却,时机掌控很重要。(3)涮脸,在泥人的耳朵、腮、前额心、下巴、胳膊裸露的地方,粉上桃红的颜色。泥人的脸有凹有凸,粉脸不能粉得无原则,粉错了位置,把眼糊上红色,就成红眼了,会很难看。(4)开眼,画出眉眼。画眼睛要求传神,所谓传神,即无论站在哪个方向看泥人的眼睛,都会感觉它跟着视线转。(5)拾掇脸,把琉璃珠串成一串,盘曲了,缝缀在一块布上,以用来在泥人的脸部抹拉抛光,泥塑艺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串脸珠”。用珠子串脸,脸部高矮不平的地方,都能找得到。(6)漆黑,画出头发(过去,用真头发给泥人粘头发),也叫“开头芯”。泥塑的人头七高八矮、不平,要用尖头细笔一点点找出来,较之于给年画人物开头芯难度大,年画中的人头是平面的,可用排笔一笔抹下来。(7)涮花,用富有浓淡变化的笔触,画出花瓣。(8)勾花,用墨笔勾出花瓣的轮廓,看上去有立体感。(9)上红色(衣)。(10)上绿色(裤)。(11)上黄色(衣饰及怀中所抱物体局部点缀)。颜色搭配有讲究,不能随意胡来。有一句绘画口诀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为“红靠黄必定孬(差、不好看),红靠紫臭其屎”。(12)罩胶,脸部不罩,带深颜色的地方罩,如衣裤、头发等。罩上胶,能增加颜色的明亮度。过去保守,技术不外传,别人问,会说是用鸡蛋清罩色,不吐实话。

因白粉和各种颜料里面均掺有胶(颜料里面加上胶,有两个好处,一是颜料画到泥坯上能凝固得住,不会出现流痕,二是能保持颜色鲜艳,不褪色),使用的时候,要把盛有白粉及颜料的碗或盅子,放在火盆里温化。用来充当火盆的是一个土陶盆(该类土陶器,当地胶河两岸多有烧制),内里装上碎木屑和麦糠,点火烧着,用灶头里烧出的草木灰覆盖住。采取这种方法,能不见明火,避免冒烟。火旺了不行,其温度要保持稳定。温度低了颜料会定住,温度高了,颜料会被烤干。冬天用火盆还有一个好处,围着火盆干活身子暖和,能伸得出手来。高密泥塑在颜料里面掺胶,这种做法有点特别。卖货的人也常会把它当成一大卖点来招呼顾客,他们会说:“我这货新鲜、胶大,使的材料多,罩着明釉,你看我这个,像镜子似的锃明。”胶在高密泥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艺人们所说:“胶让高密泥塑的颜色立了起来。”一个“立”字,鲜明地把高密泥塑与其他地方的泥塑区分开来。别的地方也有做泥塑的,如安丘、即墨等地,但都不如高密的货抢眼。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集市上外地泥塑摆摊位,不敢挨着高密泥塑的摊位摆。若碰见了,就赶紧挪埝(换地方)。但高密泥塑中也有不使胶的,如画泥狮蜡台(图184)用的颜色是毛蓝、毛绿、太阳红、老柿子黄,这几种颜色绘制在一起,不能罩胶,一罩胶,其色泽会发黑、发暗。难怪有人会说高密泥塑尽道道(名堂多),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清嘉庆年间到民国中期这段时间,买卖最红火,顾客来自五莲、诸城、安丘、平度、昌邑、济南、掖县、胶县、胶南、青岛、莱阳、烟台、东北各地,数着济南和青岛两地要货量大。济南那边占着地理优势,要了货再向四周发送,有点像搞二次批发;青岛一地外国人多,他们把高密泥塑当稀罕物看,钱好挣。

【图184】20世纪50年代泥狮蜡台

做泥塑所用的泥是老辈人挖地瓜窖、挖井时发现的,主要分布在聂家庄西北部、于家庄前。其距地面约2米,层厚0.5米左右,为褐色和棕色,俗名“红岗子土”。这种泥质地黏,细腻无杂质,带有油性,搓捏不粘手,便于制作泥塑。取出的泥,用大棍打敲,用脚踩揉,直到泥里不带一点小颗粒,再用箩筛。说起泥来,泥塑艺人有经验之谈。他们说泥也是有性子的,要四季兑着使。天热了,多兑一部分松土(地表层不含沙粒的黄土),天冷了,少兑一点。天热,黏土多了易裂,所以用一句行话说就是要调节泥的收缩力。做大个的泥塑,泥中要掺加一些别的材料,比方说麻袋片、谷草、纸浆、木条、铁条等,使之体轻、坚固,能挺得起胎。(www.xing528.com)

早年出产的泥人,均系手捏,心里想出个啥样就捏成啥样,很随意,但出产率很低。后受仿古铜器翻砂制范法和砖瓦套制模范的启发(约在清乾隆年间),改手捏为范模翻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泥人产品也随之定型和规范化了。民国时期以前的泥人“模子”多用泥巴做成,分前后两扇,前扇是泥人的造型,后扇光素无雕琢。制模时,先构出理想的造型,雕塑好,晒到八成干,然后翻出模子。泥模成型后,还要置窑中焙烧,这样就形成了陶质的“模子”(图185、图186、图187)。此类“模子”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容易使泥料脱模,而且坚固耐用。20世纪5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水泥模和石膏模。此两种模子制作简单,无须置窑烧,晾干即可使用,脱出的泥孩造型较陶模逼真,但不同程度存有缺陷。水泥模吸水性能差,脱模困难;石膏模质酥,纹饰易磨损脱落,使用寿命短。模具配齐,接下来就可以放手磕制泥人了。其方法是将和好的泥置于模中,压实,翻磕出来。晒干后,将两扇泥坯合拢。再置白粉,彩绘,一件成品即告完成。色彩多用大红、桃红、绿、黄、紫等单色或间色,另少加墨、金。颜色对比鲜明,从而取得绚丽醒目的效果。有的泥塑艺人还兼带着画年画,年画主要画的是家堂和财神,这两种年画是家家户户过年时必备的。供家堂和财神,供桌上缺不了泥狮蜡台和泥香炉(图188)。来买画的人,买一张“家堂”会顺便捎带上一对泥狮蜡台和一个泥香炉,如果连着“财神”一块买,就会多加上一对泥狮蜡台和一个泥香炉,全套算下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图185】民国时期“泥鸡形哨子”和“泥摇猴”陶模 

【图186】民国时期“泥叫虎”陶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