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o Dance Ritual and the XiangChuan
广东傩礼和送香船是南粤颇具特色的古老文化,据我们多年的采访考察,了解到这两种保留在南方的传统人文现象分布较广,主要在海滨、城郊,也有的在山区。
傩是中华民族特有一种古老文化,源于隋唐,南粤传承至今,表演时须择吉日,击鼓奏乐,呐喊摇旗,鞭炮齐鸣。傩师面戴的面具,神秘、线条朴实夸张,色彩鲜明木质巨目、獠牙、大鼻,身着彩衣,他们合着鼓点霍然起舞,舞蹈刚烈,庄严,动作原始古朴,刚劲有力,风格独具,气势逼人挨家挨户禳凶纳吉,祈天求雨、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被专家称之“中国一绝”,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傩舞表演分为拜公、点将、领将等环节,包括起傩、演傩、收傩三个过程。集武术、舞蹈、音乐、美学、雕刻于一体,并有最古老的陶鼓、铜鼓等为主要乐器伴奏,高雅美妙,被专家称为民族舞蹈中遗留的“活化石”。据考证,傩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祭祀仪式,先有湛江、雷州、吴川傩舞驱灾祈福,后有廉江傩戏演绎人物故事、教人匡扬正气,明理向善。还有经不断的改良及提炼,与当地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古朴浓郁和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舞蹈,如郁南“禾楼舞”、化州跳花棚,有多地傩公傩婆送子孙、行傩礼,内容多为农家耕耘、男女情感、生活趣事。
雷州、吴川等地傩舞表演后继而过火山火堆、犟轿、放鞭炮烟花等节目,遣灾完毕,把纸船放在河岸,道士诵咒文,烧烬纸船,意即把邪恶赶下海洋,保护村境居民平安乐业。按照惯例还在村广场戏台演出多夜雷剧、粤剧,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据《普宁县志》、《潮阳县志》等有关记载及《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述证实了英歌舞是傩文化的转化形态。由汉族民间广场舞蹈和傩文化形态的延续。又从出土的新石器、晋墓文物看,本土越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中的傩文化与祭祀为英歌渊源重要部分。我们现时看到英歌中棚傩公傩母逗趣开路、领舞者就是古傩中的蜞头、人物不戴面具而画脸谱似傩面具,演员配合动作发出呐喊尖叫,拟是傩在延续中又有一定的变化。又如陆河青塘军狮军傩遗存、海丰傩面“狮鬼”戏金狮、海丰戴傩戏面壳魁星、连山壮族头戴傩面具大明师、阿陀和猴子配合木猫狮舞动、怀集傩公傩猴逗壮狮、广宁佛公灵猴引山狮,都显现民众的智慧非凡和传承历史文化的执着。然而,一些地方由于种种原因掌握傩祭表演艺术后继乏人,目前已难坚持演出活动。(www.xing528.com)
送香船是传统民间信俗之一,属于送瘟神的一种仪式,南粤沿海一些地方均有此俗,全国也然,“纸船明烛照天烧”,指的就是此事。
纸船者即香船也。此俗各地表现形式大同小异,香船制作成帆船、红头船、鲤鱼等形状,但香船体积、式样颜色不一。有些地方称为乡船其实不准确,实乃香船也,名称却可叫花船、花龙船、红船等。
“送香船”这一天,香船一般挂上“一帆风顺”的旗幡,重的香船,由“艄公”抬起,百几十人护卫、帮抬,轻的香船,一、两个人可捧走,后面跟着有大或小锣鼓班、彩旗、八宝兵器、化装队伍和老爷偶像,有地方加上道公、神傩,浩浩荡荡,到境界宗祠、各村各门各点巡游积摆放展示,船里装着乡民抛入少量米面,或者丢下的不祥物,即从正月各家各户跌碎的碗钵等陶瓷碎片,以及各家各户拂拭解除危难的“纸钱”。有些村里的老人每年义务向乡亲们讲述村史和在乡里或漂洋过海劳动拼搏精神。
“送香船”的习俗,这是以驱邪祈福为主旨的古代傩仪遗存的一种表现形式,先吉后凶“摸香船”、“召香船”、“跑香船”,人山人海,场面甚为激壮,呈现出扶正压邪气势。船最后烧掉或漂走,意味着恶煞霉运被送走,这年人们将不会受骚扰,从而平安,来年有好的开始。人们如释重负,心情舒畅。“香船”是吉祥物,“送瘟神”的载体,带来满满希冀,寄托良好祝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