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s of the Times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派50万大军从潇贺古道等路攻打岭南。潇贺古道是连接湖南潇水、广西、广东与贺江的水、陆通道,自古以来是沟通中原与岭南诸道中最重要的一条通道,历朝历代均对其重点管理。随着中原移民沿古道南下,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在此发生文化碰撞、融合,涌现出一批文人名人。秦朝灭亡的时候,南海郡尉赵佗拿下了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定都于番禺(今广州)。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在岭南设交州,置刺史治在肇庆封开,下辖两广及交趾(今越南)地区。岭南文化最早形成发祥于封开及周边一带区域,秦汉以来,封开为海上和陆地丝绸之路交汇点。粤语成熟于晚唐时候,演变至今,就是现在的粤语(白话)。
三国时期,广东属孙吴。在唐朝广东发展较快,张九龄开通梅关古道起了重要作用。北宋末年至南宋,北方战乱,大批中原的汉人南迁,广东的人口迅速增长。明代是广东开发迅速的时期,珠江三角洲平原和潮汕平原得到进一步开发。进入16世纪,入粤经商的欧洲商人越来越多。清军入关后,多个南明政权在广东与清军展开拉锯战。1564年(明)起,两广总督府设肇庆,1746年(清)迁往广州。清乾隆年间,在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的经济已得到全面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更加繁荣,广州已成为当时国内的制造业中心之一,逐步确定了“独立通商口”的地位,全省人口达2000多万,成为当时人口最多的省份。
清末,广东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中心,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发动的反清起义多数都是在广东。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共青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均在广州召开。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个总部设广州,领导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上海“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中国共产党掌握和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武装——叶挺独立团在肇庆成立。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在汕尾海丰。广州起义诞生了东亚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土地革命战争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王稼祥、项英、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彭湃等率领革命武装在南粤战斗。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各地的抗日武装力量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950年人民解放军在琼崖纵队的配合和雷州半岛人民的支援下,征集了2600余艘木船,采取“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作战方针,于5月1日全面解放海南。
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广东快速发展,战胜了多种灾害,迎接了香港、澳门回归。1978年,开放兼容、勇于创新的南粤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创造了全国10.9%的生产总值,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珠江奇迹”。如今,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崛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广东继续走在前列,持续对外开放,加快建设。众多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对祖国、广东也作出很大贡献。
近30年,多项全国、全省考古重大发现成果显示我省不少地区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进文明。云浮郁南磨刀山古人类遗址被誉为填补岭南地区60万年至8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迹的空白,证明广东有人类活动的时间比“马坝猿人”早数十万年,和北京猿人同期。一万多年以前,清远英德青塘华南新旧石器过渡阶段遗址,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陶器、蚌器、骨角器及我国时间最早、可确认葬式的墓葬。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被誉为“广东第一窑”的揭阳普宁虎头埔古窑群遗址,表明当地的陶器生产(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商品交换也相当活跃,推翻了"蛮荒之地"的观点。
珠江(肇庆封开)
The Pearl River(Fengkai, Zhaoqing)
广信塔(肇庆封开)
Guangxin tower(Fengkai, Zhaoqing)
西江、贺江横贯其中的肇庆封开县,曾是岭南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之要地,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交汇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岭南设交州,下辖两广及交趾(今越南)地区,刺史府就设在封开,使这里成为整个岭南地区最早的首府。封开在汉初取名广信,至宋代将广信以东划为广东,广信以西划为广西,广东广西由此得名,广州之名也都源于此。历史上还有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如王莽的老师——汉代开岭南经学之先的陈钦、陈元父子,岭南第一个状元莫宣卿,封州刺史刘谦,南海王刘隐,南汉开国之君刘䶮等。
广信塔,位于肇庆市封开县新城区西江与贺江交汇处的东岸广信文化园内,以“广信”命名,并采用仿汉风格,集楼、阁、城、亭、庙于一身。《史记》载(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五十万人守五岭”。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3年)武帝迁移大批汉人军民戍边屯田。从三国到西晋、东晋,中原战乱频仍,迫使大量的士族南迁,中古汉语与西江土著百越语结合为古代粤语。岭南文化最早形成于广东肇庆封开一带,后向珠江上游广西至越南段、下游广州至香港扩展。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
Guangdong Provincial Museum(Guangzhou)
郁南磨刀山遗址位于云浮市河口镇和都村,是南江旧石器地点群中一处典型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出现的时代早至中更新世,填补了岭南地区60万年至8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迹的空白,证明了广东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年代比“马坝猿人”早数十万年,与北京猿人同期,是华南史前考古研究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研究的重大进展,对于研究区域人类演化历史与旧石器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入选2014年度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名列第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博物馆1959年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以“珍宝容器”为建筑设计方案,于2010年建成,是广东省唯一的省级综合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其陈列展览以广东历史文化、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方向,常设展览有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览、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潮州木雕艺术展览、馆藏历代陶瓷展览、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等,通过文物、图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广东的历史文化变迁。
郁南磨刀山遗址(云浮)
A probe into the human remains at Modao mountain(Yunan)
河儿口垌中岩(肇庆封开)
Dong Zhong Rock at Heerkou(Fengkai, Zhaoqing)
马坝人遗址、石峡遗址(韶关曲江)
Maba Man hominid site in Qujiang, Shaoguan(Qujiang, Shaoguan)
垌中岩位于肇庆市封开县渔涝镇河儿口村北面,洞口高15米,年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家通过铀系法测定时期为距今14.8万年±1.3万年。1978年,在山峰坡上的垌中岩洞的堆积物中发现了一颗人类的牙化石。1989年,考古专家再次对该洞进行挖掘,又挖掘出两颗人类牙化石,测定年代为12.9±1.0万年。因此可知,垌中岩人要比马坝人早2万年左右。
1958年闻名中外的“马坝人”头盖骨在韶关曲江马坝镇西南狮子岩被发现。“马坝人”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古人类,为12.9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它为完善我国原始人类发展的序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1972年,在“马坝人”出土地点的两山之间发现了距今约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的文物遗址,并被命名为“石峡文化”。如今这两座石灰岩孤峰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科学普及性和娱乐性的旅游区,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1960年,广东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阳江阳春陂面镇西江两岸进行考古普查时,发现阳春独石仔古人类遗址,此后先后五次进行科学发掘均都发现了古人类的文化遗物,同时还发现了一枚旧石器晚期的“智人”牙齿,共获得遗物四百余件、动物化石千余件。独石仔洞穴遗址是目前广东省发现的地层保存较好、出土遗物较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洞穴遗址。该遗址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东莞南城胜和社区的蚝岗贝丘遗址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该遗址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属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尤为可贵的是,在遗址新石器文化层中出土了两具保存十分完整的古人类遗骸,其中一具经测定,为距今5000多年的中年男性遗骸,这也是在珠三角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古人遗骸。该遗址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阳春独石仔古人类遗址(阳江)
The ancient human remains at dushizhai, Yangchun(Yangjiang)
蚝岗贝丘遗址(东莞)
Human remains at Hao Gang Bei Qiu, Dongguan(Dongguan)
探秘4000年前普宁虎头埔窑址(普宁)
Probing into the Kiln site of Hutou Pu in Puning 4,000 years ago(Puning)
水上木构建筑遗址,位于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茅岗管理区石角村,于1978年10月被发现,面积约1000平方米,贝壳堆积约厚1米。在堆积物之下,考古专家先后按挖出1000多件文物,其中木桩数十支,并有人骨、陶器、竹器、石器、骨器、竹篾编织器等。该遗址为广东省首次发现的水上干栏式木构建筑遗址,具有重大历史研究价值,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普宁广太镇绵远村虎头埔窑址,面积近10000平方米,年代为距今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数量最多、结构最清晰的古窑群遗址。1982年考古专家从该窖址发掘清理了15座陶窑,出土了大量的印纹陶片,被誉为“广东第一窑”,在远至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境内也发现虎头埔类型的陶器陶片。由此可知,这里的陶器生产(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商品交换已相当活跃,推翻了“粤东地区是蛮荒之地”的观点,证明了这个地区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了先进文眀,是潮汕历史文化发祥地。该窑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茅岗水上建筑遗址(肇庆高要)
Ruins of wooden structures on the water of Maogang(Gaoyao, Zhaoqing)
西江三峡,位于肇庆市端州、鼎湖、高要、德庆境内,包括三榕峡、大鼎峡、羚羊峡。羚羊峡由羚羊山和斧柯山夹西江而成,是我国第五大峡谷。以其险、奇、峻、秀称雄于三峡之首,自唐代开始已是著名胜地,更是历代文人墨客来往肇庆的必游之地,如唐代杨衡、许浑,宋代苏东坡、李纲等,就在此留下大量诗词文字。旧时货物运输主要靠水路,船只逆水西行时就要撑杆、摇橹、拉纤,十里水程,要走三天。明万历十年凿石开“峡山旱路”,陡峭的小路刻满了行人纤夫负重跋涉的艰辛足印,江边的岩石上现仍清晰可见当年船工长年累月撑杆留下的密集撑杆孔。
据历史考证,秦汉时期朝廷对岭南地区的几次大型军事行动都与银屯乡(现怀集县)、涅溪关有重要关联。秦名将王翦、统帅屠睢所率的部队均经银屯乡南下广州;汉武帝派将军路博德率三路大军攻打南越国,大军从湖南桂阳县出发,从绥江进入广州;尔后,南越国建国以来最大一次北伐行动,南越王赵佗派兵从银屯乡出发攻占了桂阳县及当时长沙国的几个县份。当年赵佗把涅溪关与连江的阳山关、北江上游的横浦关置于同等重要的军事首务地位。可以说怀集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岭南岭北军事、海陆丝绸之路及民族走廊的重要通道。
羚羊峡岸篙痕深(肇庆)
Deep traces of Penny's Penny on the shore of Antelope Gorge(Zhaoqing)
怀集秦关汉驿古道要塞(肇庆怀集)
The fortress of ancient road in Zhongzhou Township in Huaiji County(Huaiji, Zhaoqing)
龙川佗城赵佗官署故址(河源龙川)
The late site of Zhao Tuo Office of Long Chuan Tuo City(Longchuan,
Heyuan)
秦代造船遗址·南越王宫博物馆(广州)
Guangzhou Shipbuilding site of Qin Dynasty.The ruins of the Palace of southern yue(Guangzhou)
河源龙川为南越王赵佗的发迹之地、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至今已有2230多年的历史,是秦代中原文化和百越文化交融之地,也是宋明清时期交通发达、商贸鼎盛之地。佗城始于秦朝,原为龙川县城,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较完整保留了县前街、南门街、大东门街等街道,还保留了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坑子里、牛背岭,秦时古城基、越王井、赵佗故居等遗址,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循州治所,明清时代的城隍庙、南越王庙、孔庙、考棚等旧址及众多古建筑。越王井与南越王庙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越王宫博物馆主要展陈了曲流石渠遗址、秦代造船遗址、南越国宫殿遗址、南汉国宫殿遗址,还设有广州水井文化陈列楼和广州两千年历史展。其中,由曲流石渠和石构水池共同组成的南越国御苑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比较完好的宫苑实例。该馆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广州南汉国宫署遗址纪念馆(广州)
Memorial Hall of the National Palace of the South Han Dynasty in Guangzhou(Guangzhou)
广州南汉国是五代十国之一,短暂但绚烂。南汉国宫殿遗址内部的垂兽、鸱吻、蝴蝶纹砖等文物十分精美。南汉海外贸易发达,南汉国宫署遗址纪念馆保存有着典型古伊朗釉色的陶瓷残片等一些文物,这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产物。
2005年,在肇庆发掘出土的汉、晋、南北朝古墓群,共有9座古墓得以清理,其中包括汉代土墓3座,东晋砖墓1座,南朝砖墓5座,另有宋代灰坑遗迹和宋代水井3口以及不同时期的出土文物300多件(套)。在古墓群出土的不少文物是在肇庆乃至广东地区首次被发现。
肇庆汉、晋、南北朝三朝遗址(肇庆)
Ruins of the Han,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in Zhaoqing(Zhaoqing)
海上丝路汉港(湛江徐闻)
The Ports of the Han Dynasty on the Silk Road at Sea(Xuwen, Zhanjiang)
湛江徐闻县是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和楼船将军杨仆率师平定南粤后设置的滨海县治之一。徐闻港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其遗址位于徐闻县西南原五里乡的二桥、南湾、仕尾村。
徐闻古港遗址位于南山镇(原五乡里)二桥、境内南湾村后东岗岭至那干村。在徐闻并在西南沿海以大黄乡华丰岭为主的村庄、田野有大量汉墓群,出土了大量陶器、钢铁器和珠饰,以及有文字的“万岁”瓦当、“臣固私印”、各种纹板瓦、简瓦和陶器等,以及有文字的“宜官”“帝君百石”等印纹砖,由此可证此处是汉代徐闻县所在地和徐闻港遗址。
汉古港(湛江徐闻)
Ancient port of Han Dynasty in Xuwen(Xuwen, Zhanjiang)
南雄南粤雄关与古道(韶关南雄)
Mei Guan ancient road(Nanxiong, Shaoguan)
大庾岭位于广东省南雄市与江西省大余县交界处,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梅关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约2米宽,路面整齐地铺着鹅卵石。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唐开元四年(716年),因经济发展需要,唐皇下召宰相张九龄负责扩展梅岭古道,自此,南北交通大为改观。梅岭古道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湛江雷州城英傍山雷祖祠,是地方民间信仰之一,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雷祖祠内有千年石人、乾隆御赐匾额及历代碑刻30余通。历代显宦名流、骚人墨客在游览之余无不留下感人的诗篇。寇准有诗,东坡有赋,丁谓作记,李钢题碑,堪称中华文化之瑰宝。古代闻名的“天下四绝”中的“雷州换鼓”就是雷祖祠的民俗仪式。雷祖祠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雷州雷祖祠(湛江雷州)
Lei Zu temple in Leizhou(Leizhou, Zhanjiang)
包公摩崖石刻(肇庆)
Stone carvings of Baogong cliffs(Zhaoqing)
包拯自宋康定元年(1040年)在端州(现肇庆)做了三年知州,在盛产贡砚的地方以“岁满不持一砚归”的清廉著称。来肇庆的游客往往都喜欢去“包青天”的遗迹参观。包拯在肇城的遗址成了“清廉景区”。包拯珍贵的手书保存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景区石室岩的摩崖石刻上。石刻记录了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时,身为知州的包拯陪朝廷派来肇庆考察的周湛、钱聿两位官员同游七星岩的事,是国内外留存的唯一一处包拯手迹,堪称国宝,也成了游人慕名敬仰的景点。
云浮罗定市苹塘镇谈礼村榃阳龙龛岩洞室内的石壁上,现存有广东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石刻的内容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学史以及盛唐时期罗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和地方志等诸多方面。摩崖石刻是广东现存文字最多古碑之一,其书法近欧体,富有北碑风格又融合了南方行楷帖体韵味,在铭序中使用了十五个武则天新创文字,为全国罕见,可以作为武周新字行用的断代依据。此外石刻中还大量使用了六朝碑版俗字,是文学研究的珍贵史料。摩崖石刻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罗定龙龛岩摩崖石刻(云浮罗定)
Rock carving of rock cliffs in Luoding(Luoding, Yunfu)
大梁宫位于肇庆封开县河儿口镇扶学村,始建于唐代,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大梁宫大殿是岭南地区年代较早、保存较好的梁架结构建筑,其平面柱网用加柱造,四条主柱不接地,极为罕见。大殿心间面宽6.97米,为岭南殿堂、厅堂建筑之冠,是岭南古建筑瑰宝。大梁宫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潮州笔架山窑场始创于唐,极盛于宋。其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中国陶瓷出口基地之一。笔架山窑场的产品种类繁多,有碗、盒、盏、灯、炉、杯、壶、枕头、粉盒等日用器皿和人物、玩具等工艺瓷,其胎质坚密,别具一格,釉色以影青釉为主,兼有青、白、黄、酱褐釉等,饰纹以划花力主,还有雕刻和镂空。笔架山窑场对研究我国南方瓷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封开大梁宫 (肇庆封开)
Daliang palace in Fengkai(Fengkai, Zhaoqing)
潮州笔架山窑场(潮州)
Kiln Field in Bijia Mountain of Chaozhou(Chaozhou)
广州怀圣寺光塔(广州)
Huaisheng Temple in Guangzhou(Guangzhou)
肇庆城东清真寺(肇庆)
Mosque in the eastern district of Zhaoqing City(Zhaoqing)
广州怀圣寺光塔是中国伊斯兰教古迹,位于怀圣寺院西南隅。相传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派四位门徒来华传教。其中的艾比·宛葛素于唐贞观初年从波斯湾来到广州,于627年建造了怀圣寺。寺塔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最早建立的清真寺。该塔耸立珠江边,古时每晚塔顶高竖导航明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东清真寺在肇庆市端州区水师营路。根据寺内所存的“乾隆重修清真寺碑记”记载,该寺创自唐宋,明代,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曾多次修葺、扩建。寺内宽阔,礼拜殿体现出伊斯兰教的特色,是伊斯兰教入粤在肇庆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该寺与肇庆当地的教育息息相关,1946年,杨茂林阿訇在寺内开设经堂,次年在众长老的倡议、资助下,在原学经班的基础上创办肇庆私立清真小学。1949年以后,清真小学转为公立。
肇庆怀集1700多年不腐的晋代独木舟为广东出土年代最久远、形体最大、最完整的独木舟。它是晋代先民使用的商船,说明绥江古代就有水路运输,证明广东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沟通的对接通道,怀集是海陆丝绸之路的货物对接点之一。
南汉二陵博物馆是华南地区唯一的皇陵博物馆,位于广州小谷围广州大学城内。博物馆内外都呈现出“唐风古韵”的风格。南汉为五代十国之一,由刘隐、刘岩兄弟所建,疆域东至今广东、福建之交,北抵湖南郴州,西控广西大部,南逾海南岛。南汉二陵包括烈宗刘隐的德陵和高祖刘岩的康陵,是国内已发掘的为数不多的五代十国王陵之一,其中康陵是全国首次发现的五代十国时期的陵园建筑。南汉二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怀集晋代独木舟(肇庆怀集)
The canoe of the Jin Dynasty in Huaiji(Huaiji, Zhaoqing)
广州南汉国二陵博物馆(广州)
Museum of two mausoleums in Nanhan Dynasty in Guangzhou(Guangzhou)
丽谯楼是肇庆府衙的所在地,为古代肇庆的政治中心,建于宋重和元年(118年),是为供奉宋徽宗赵佶亲笔御书“肇庆府”而建,故称“御书楼”,明代改为“丽谯楼”。明末,朱由榔在肇庆建都称帝抗清,在此楼登基,改作“永明宫”。因该楼呈红色又俗称“红楼”。楼后的府衙是古端州治所,宋名臣包拯曾于此任职三年,政绩卓著。现在丽谯楼的台基拱道门上还有匾额“古端名郡”和对联“星岩朗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
肇庆市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扼两广交通咽喉,控西江干道,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肇庆宋城墙始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周长2801.2米,城墙开四门,东曰宋崇,西曰镇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城门之上各有城门楼一座,四门之外有瓮城,城墙四角各有角楼一座,城外还有护城河。宋城墙保留了广东唯一的、全国极少见的主体及城周基本完整的宋代砖城墙。1924年,广东多地有拆城的提议。当时的肇庆修理城壕公所总理梁赞,曾两度上书提议西江善后督办李济深,申述城墙在防洪和文物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后经议定保住了城墙。2002年,肇庆宋城墙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丽谯楼(肇庆)
Liqiao Lou(Zhaoqing)
宋城墙(肇庆)
The wall of the Song Dynasty(Zhaoqing)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该桥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韶关南雄珠玑古巷是全国三大寻根地之一,景区内有不同朝代的古楼、古塔、古榕和古建筑物遗址等一批文物古迹、观光景点,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古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广府人的发祥地之一。它有着广东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有“广东第一巷”的美誉。该巷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全长1.5公里。
广济桥(潮州)
Guangji Bridge(Chaozhou)
南雄珠玑古巷 (韶关南雄)
Zhuji ancient lane(Nanxiong, Shaoguan)
广州沙面建筑群(广州)
Buildings on Shamian Island in Guangzhou(Guangzhou)
珠江白鹅潭畔的沙面,是广州著名的外事游览区和历史文物保护区。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沙面建筑群有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苏联领事馆、汇丰银行等景点,是中国最富有欧陆风情的地方之一,较完整地保留19世纪英法租界欧陆风情风貌,是国家5A级风景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山南社村是东莞乡村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群,有100多间民宅和25间宗祠,尤其是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资政邸、百岁坊、百岁翁祠、谢氏大宗祠等著名文物建筑。上百间民居错落交织,在茂密的树丛中呈现出古典的韵味。门楼上无论是动物还是花鸟的木雕、石雕全都栩栩如生。南社村古建筑群成了考察早期珠三角地区水乡居民生活状况的重要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社村古建筑群景区(东莞)
Nanshe Ancient Village(Dongguan)
广裕祠位于广州从化区太平镇钱岗村。明永乐四年(1406年)(与北京故宫同年)修建,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2003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钱岗古村西更楼有一木雕封檐板,名叫“江城图”,展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广州珠江北岸20余公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被誉为广州的“清明上河图”。钱岗古村有四座门楼、九间书院、三座祠堂、四座更楼。房舍、祠堂、棚厅、水池等一应俱全,是广府民居的典型代表。广裕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莞石排镇塘尾明清古村落以古围墙为界,依自然山势而建,围前三口鱼塘一大二小,分别代表蟹壳与两只蟹钳,围面两口古井代表两只蟹眼,寓意一只巨蟹守护后面的村落和前面的千亩良田,里巷布局合理,安全防御设施齐全,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所建,红石做门、窗框和砌墙基,水磨青砖清水墙,保存有大量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灰塑建筑构件。民居与书室结合、民居与祠堂结合是塘尾明清古村落的一大特点,该古村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裕祠(广州从化)
Conghua Guang Yu Temple(Conghua, Guangzhou)
塘尾村古建筑群景区(东莞石排)
Ancient buildings of Tangwei Village in Dongguan(Shipai, Dongguan)
开平碉楼与村落成为广东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江门开平)
Kaiping Diao Lou and Village became the first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in Guangdong Province (Kaiping, Jiangmen)
2007年6月28日,江门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接受表决,申报“世遗”成功。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根据现存史料证实,开平碉楼最迟建造于明代后期,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开平碉楼与村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8月1日,“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获表决通过,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共同成为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也成为广东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作为中国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也让世界认可了“丹霞”,成为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成为全球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
丹霞山成为广东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韶关仁化)
Danxia Mountain became Guangdong's first World Natural Heritage (Renhua, Shaoguan)
陈芳故居(珠海)
Chen Fang's old residence in Zhuhai(Zhuhai)
爱群大厦(广州)
Ai Qun Mansion(Guangzhou)
陈芳(1825—1906)在檀香山经商并成为当地华侨第一位百万富翁,被誉为“商界王子”,任夏威夷国会议员,1881年被光绪皇帝钦命为中国驻夏威夷第一任领事。1890年陈芳返回故乡广州,晚年热心于家乡公益事业。陈芳故居建于1891年 至1896年,包括一座陈公祠、三座大屋、一座洋楼和一座花厅,结合了西方文化及中国建筑传统,整座建筑雕梁画栋,具有突出岭南风格。陈芳故居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爱群大厦又名爱群大酒店,于1937年落成开业。其“广州、华南地区第一高楼”的地位它保持了整整30年,既是广州的特征之一,又是涉外活动的重要场所。有百年历史的广州长堤,曾是“老广州”的骄傲,广州最有名的老字号大多集中在这里,自清代通商后,这里便成为各国商贸业和洋行的抢滩阵地,有着“中国金融第一街”之美称。东亚酒店有“百粤之冠”和“不夜天”之称,广州解放前夕,这里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华厦公司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南方最有名的百货公司。如今,以民间金融业定位再次出发的广州长堤更显“金融味”。
广东骑搂(广州)
The Rover of Guangdong(Guangzhou)
广州西关大屋(广州)
Xiguan big residence in Guangzhou(Guangzhou)
近代骑楼是岭南传统民居与西方建筑艺术相结合演变而成的一种商住建筑形式,生动地展现出一个时代的人文风貌。广东骑楼玲珑浮凸,浑然天成,楼随路转,步随景移,无间无断,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经典。广州、肇庆、江门、东莞、潮汕等地的骑楼延续了我国南方传统民居的特点。大部分始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宛如一系列流畅的音阶,奏出美妙动听的旋律,成为代表岭南文化的一个表征建筑符号,被评为岭南十大文化名片。
广州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因占地面积大,被称为“西关大屋”。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室内装修典雅,堪称集工艺美术之大成,木石砖雕、玻璃及铁漏花、满洲窗等,均极富岭南韵味与风采。现存西关大屋主要分布于广州十八甫,杨巷、杨仁里,十二甫,宝华路、宝源路、多宝路、逢源路、龙津西路一带。这些地区划为“西关大屋保护区”。
中山市已有800年历史,步行街孙文西路古称迎恩街,从隋唐时期开始到1925年间逐渐拓展。中山的百年老街孙文西路,是为纪念孙中山而改名的。它是一条很有特色的商业步行街,也是石岐老城区的商业、文化、交通中心。孙文西路步行街东起悦来路口中山百货大楼,西至凤鸣路口,全长约529米,路宽19米。
江门台山洋楼是20世纪初由华侨出资兴建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体,宽阔、典雅,伸阳台、雕山花、铺釉砖,把古希腊、罗马、爱奥尼克等欧美建筑风格与岭南建筑风格充分融合起来。台城老街是一大片骑楼街区,保存相当完好,如今依然充满着生活气息。那些每座骑楼都有不同的装饰,走在其中就仿佛进入了民国建筑的大观园。
中山老街(中山石岐)
Old Street in Zhongshan(Shiqi, Zhongshan)
台山老街(江门台山)
Old Street in Taishan(Taishan, Jiangmen)
赤坎老街(湛江)
Old Street in Chikan(Zhanjiang)
斗门老街(珠海)
Old Street in Doumen(Zhuhai)
湛江赤坎老城是湛江市历史最悠久的地域,也曾经是湛江商贸最发达的地域之一。赤坎原只是海边的古商小埠在宋代就已成雏形。自从清康熙年解除长达200余年的海禁后,海运商贸迅速发展,闽浙、广潮、琼崖商户纷纷从海上到赤坎经商,高雷一带商人也从陆路接踵而至前来贸易,赤坎逐渐形成了繁荣的商埠。这一带的老街有不少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式殖民地风格的建筑与岭南骑楼建筑混合的“南洋风格建筑”。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珠海斗门老街陆续建起了广英祥、大昌、祥盛等十余间布匹店及多间百货店、中药店、米铺、钱庄。这商店、商铺的主体建筑中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使古街在斗门的建筑中显得鹤立鸡群。铺房店门高低基本划一,规格近似,外墙和走廊天花等饰以花形、几何图形为主,中西合璧的斗门古街依稀可见昔日的繁华。珠海斗门老街,如今已被列为市级保护单位。
民居建筑群(普宁)
Chaoshan folk residence complex(Puning)
潮汕民居是潮汕地区的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特点鲜明。潮汕人常在沿江、沿海、平地地带聚族而居,经济比较发达,人文鼎盛,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形成聚落建筑多数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潮汕民居源于中原古风,人们结合当地的环境、气候,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以下山虎式、四点金式、驷马拖车式等方式组合的村落,建筑规模非常宏伟壮丽。
“四点金”是潮汕的独特建筑,建筑风格跟北京的四合院相似。外围一般有围墙,一进大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去就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厨房,一柴草房;后厅也称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下山虎”式的建筑较为普遍,又称为“爬狮”,如下山虎又似爬行之狮,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两个前房。
潮汕民居(普宁)
Folk residence in Chaoshan(Puning)
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潮州)
Old town ancient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haozhou(Chaozhou)
海丰赤石新厝林古寨(汕头海丰)
The ancient village of "Xin Cuo Lin"in Chi Shi(Haifeng, Shantou)
潮汕民居房屋的内梁、柱、窗、枋上有精美的雕画,潮汕木件雕刻的刀工十分精湛,各种人物、山水、花鸟、瑞兽、枝叶、祥云等造型神韵独特,令人叹为观止。屋内外均有诗词楹联,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生动细腻地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文化教养。潮汕民居是中国传统和西方优秀的艺术结晶,体现了潮汕海洋文化的开放性。
汕尾赤石新厝林寨于乾隆年间由林氏三世祖购地创建而来,历时十八年建成。新厝林寨的寨墙为清一色为三合土夯筑而成,四角各筑一个角楼(敌楼),其坚固程度远远超过赤石其他古寨。寨楼呈方形,前门楼祀魁星爷,后门楼祀武圣关帝神衹,维持着一种文化心理的平衡,体现着中国民间“先文后武、文武兼备”的和平主义。
兴宁客家围屋屋(梅州)
Hakka walled Dragon House in Xingning(Meizhou)
围屋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是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时期(北宋末年)的产物,盛行于明清,其中尤以围龙式围屋、城堡式围楼、四角楼和排屋最具地方特色,被中外建筑界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里面可以聚族而居几十人乃至几百人,封闭严密、功能齐全。围龙屋是水塘、禾坪、堂横屋与花头围龙的总组合,再加上围龙附近的山水环境以及屋内设制的神位、祖牌等,真可谓阴阳调和、天圆地方。
被誉为“客家民居第一村”的梅州水车茶山古民居肇始于明代初期,清末达到鼎盛。村中现存34座传统民居,其中绍德堂为明代建筑,有500多年历史,300年以上的历史建筑有三座:萼辉楼、创毅公祠、伯荣楼。村内仍保存有16根楣杆石,村中青砖地板,石柱、石阶浑厚大气中尽显刚柔相济的古色古香。据记载,自隋唐至废除科举制度期间,茶山村共有进士、贡生、监生以上称谓者48人。
水车茶山古民居(梅州)
Chashan ancient residence in Shuiche(Meizhou)
葸茅岭“八卦围村”(韶关翁源)
The Hakka house in Wengyuan county "Ximao"(Wengyuan, Shaoguan)
韶关翁源“八卦围”为唐代名相张九龄后裔所建,始建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因其围屋按周易阴阳八卦布局建造而称奇,是目前广东省发现的客家围屋的又一新种类,是周易八卦文化和客家文化完美融合的古建筑。围村占地23000多平方米,有房屋1653间,街巷89条。屋形奇特,有的似折扇,有的似镰刀。大小街巷铺满鹅卵石,纵横交错,扑朔迷离,神秘莫测。
始建于1660年的韶关新丰九栋十八井大宅院客家围屋,有着崇文重教的传统。环顾在围屋正大厅的竹梧堂,可见“礼耕”“义种”的家训题名于两旁厢房,这里是该围屋的族人——温氏家族举办大事、逢年过节供奉祭祀的场所。从前,客家人在穷山恶水中求存,养成了一种团结、互助、坚忍、顽强、吃苦耐劳的性格。
马头镇九栋十八井(韶关新丰)
Jiudong Shibajing in Matou Town(Xinfeng, Shaoguan)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5月,因元兵进迫,时礼部侍郎陆秀夫和大将张世忠等护宋少帝退经汕头南澳,驻跸澳前村,并挖有供皇帝、大臣和将士兵马饮用的“龙井”“虎井”“马井”三口宋井。宋井的奇特之处在于,虽然极近大海,但其水甘淡,久存不败。水井周边有云盖寺铳城遗迹,历史上戚继光、郑成功均在岛上屯兵,是汕头南澳南部最重要的海防军事设施。
闽粤南澳总兵府是明清时代汕头南澳总兵的衙署,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由南澳副总兵晏继芳建造。明清时海禁很严,朝廷限制愈厉害,民间走私活动愈猖獗,加上外有倭寇的侵扰,内有海盗盘踞,朝廷派驻的士兵越来越多,汕头南澳总兵府的规格也逐步升级,最后成为管制闽粤台的重要军事基地。封建统治者怕这里官员拥兵自重,所以一个小海岛竟划分由广东和福建共管。
南澳宋井(汕头南澳)
Water well of the Song Dynasty on Nanao Island(Nanao, Shantou)
闽粤南澳总兵府(汕头南澳)
Nanao Fukien Guangdong General Military Office(Nanao, Shantou)
广州黄埔古港遗址(广州)
Guangzhou Huangpu ancient harbor site(Guangzhou)
广州黄埔古港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广州)
Guangzhou Huangpu ancient port Guangdong sea first customs memorial hall(Guangzhou)
黄埔古港位于广州海珠区石基村,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隋唐时期,黄浦港湾已经是船舶进出广州的外港停泊地。自宋代以后,黄埔村更是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明清以后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实行海禁,保留粤海关,指定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古港设黄埔税馆、夷务所、买办馆等,外国商船必须在这里报关、由中国的领航员带商船入港办理卸转缴税等手续才能进入十三行交易。后来因河道堵塞变窄,古港迁至广州长洲岛,但沿用黄埔港旧名。
广州粤海第一关纪念馆,是黄埔古港景观区依据历史资料原貌修建的仿古建筑群,馆内设置了《流淌的辉煌》专题大型展览,让群众了解广州海上丝路在历史积淀上过程中耀眼的辉煌。纪念馆展示区的主体建筑包括有二层前后两进的黄埔税馆、永靖兵营、买办馆和“古港遗风”纪念牌坊。
阳江南海1号(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阳江)
Yangjiang Nanhai No.1-Guangdong Maritime Silk Road Museum(Yangjiang)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广东阳江海陵岛,由“一馆两中心”(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构成,设有陈列馆、水晶宫、藏品仓库等设施。博物馆主体工程由五大“关联舱体”组成,水晶宫是五大“关联舱体”中最大的一个舱体,“南海1号”宋代沉船就是安放在水晶宫里。
南海一号博物馆是一家以“南海1号”宋代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展示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为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宋代沉船上文物价值连城,国家一级文物之多世所罕见。陈列馆陈存放有从古船里打捞出的金、铜、铁、瓷、玉类等文物4500多件,宋代铜钱6000多枚。这些文物以瓷器为主,包含有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南宋几大名窑系的外销瓷器,工艺精美,绝大多数文物完好无损,远非陆地出土的同类瓷器所能比。
南诲1号出水南宋福建德化窑瓷瓶(阳江)
South Song Dynasty Fujian Dehua Kiln porcelain bottle(Yangjiang)
广州镇海楼(广州)
Guangzhou Zhenhai Building(Guangzhou)
广州越秀山明代古城墙维修(广州)
Maintenance of the ancient wall of the Ming Dynasty in Yuexiu Mountain(Guangzhou)
镇海楼俗称“五层楼”,又名“望海楼”,位于广州越秀山(越秀公园),是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把北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时,并修筑了一座镇海楼以壮观闻名。镇海楼全楼高25米,绿琉璃瓦覆盖,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脊,朱红墙砌成,巍峨壮观,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1929年2月,镇海楼正式对外开放。1950年改名广州博物馆。它是广州传统中轴线的起点和最高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明代古城墙位于越秀公园内,东起小北门,西迄大北门(今解放北路与盘福路交会处),长约1100多米,断断续续,横跨越秀山。它和镇海楼以及五仙观中的岭南第一楼被誉为“广州明初三大古迹”,又是广州现存的唯一一段明代城墙和最古老的城墙。保存较完好的是镇海楼附近的一段,长200米。城头上那锯齿状城堞和一块块红砂岩石镶嵌的斑驳的古城墙面,苍凉凝重,给游人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的怀古凭吊的情怀。该城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仙观位于广州越秀区惠福西路。“五仙骑羊赠稻穗”是一个十分美好的故事,根据这故事而建寺观的历史由来已久。汉晋时代,广州一地的原始神仙方术信仰遗存最具代表的是五仙观,历代观址曾多次迁建。现寺观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庙,门上大匾雕有四个字“五仙古观”,是清朝两广总督瑞麟所书。五仙观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为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完好,玲珑巧妙。后殿东侧裸露的一块红砂岩上有巨大的脚印凹穴,古人认为这是“仙人拇迹”。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明洪武七年(1374年),广东行省参政知事汪广洋建造岭南第一楼,它比镇海楼还要早七年建造。其楼基用红砂石砌筑,楼高七米,中通往来,作城门状,上建栋宇巨檐,构成一座轩敞的楼台。此楼与“五层楼”堪称为明代建筑的“双璧”。楼上还悬挂一口大钟,高三米多,口径两米多,厚三寸,重五吨,是广东最大的铁钟。这口大钟撞击起来,声音很响,“扣之声闻十里”。这大钟是作为遇火警等非常事故时召人救火用的,无事禁止撞击。岭南第一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五仙观(广州)
Guangzhou five Immortals Taoism(Guangzhou)
广州五仙观岭南第一楼(广州)
Guangzhou five Immortals Taoism is called the No.1 building(Guangzhou)
东莞迎恩门(东莞)
Dongguan Yingen Gate(Dongguan)(www.xing528.com)
惠东平海古城(惠州惠东)
Pinghai ancient city of Huidong(Huidong, Huizhou)
东莞人俗称的西城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是古代东莞县城的西门。因古代由广州城到东莞城宣旨的朝廷官员都由西边水路来,所以西门又名“迎恩门”,意即“奉迎圣恩”。“迎恩门”是东莞历史文化的象征。
惠州惠东平海古城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历来是海防重镇和惠州南部海运进出口的咽喉。元末明初,盗寇猖獗,当地民众在平海城前沿相继筑有大星山等炮台,筑成一道道壁垒森严的海防线。古城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四座城门楼、古街、大部分古民居以及一批古寺庙、历史文物。这里产生了独特的语言——军声。它是一种以北方语为基础,融合了广州话、潮州话、客家话的语言,对多种语言能运用自如,对答如流。因此,粤东一带流传着“晓得平海话,走遍通天下”之说。
大鹏古城即大鹏所城,位于深圳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初建立了“卫”“所”的军事制度,“卫”“所”是最基本的军事编制单位。大鹏所城占地约十万平方米,城墙高六米、长1200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77年,明朝政府在东莞县城南设立了南海卫,后来盗匪和倭寇横行,朝廷增设了大鹏千户所,修筑了大鹏所城,从海路与东莞守御千户所一起扼守珠江口。
龙岗大鹏所城(深圳)
Da Peng Suo Cheng in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龙岗大鹏所城仿古巡城(深圳)
Antique dress up and tour the city in Da Peng Suo Cheng(Shenzhen)
封开县封川古城(肇庆封开)
Fengchuan ancient city in Fengkai(Fengkai, Zhaoqing)
肇庆封开封川古城坐落于江口镇北山之南。公元前214年,秦王朝通过“灵渠”进入岭南腹地,进而统一了岭南地区。汉武帝统一岭南之后,将统辖整个岭南的“交州刺史部”设在广信(今封开),肇庆封开是岭南地区最早的首府。现存的封川古城是宋代古建。明正统十四年(1450年)后该城一直为历代州、县治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封川、开建两县人民政府曾合署在此办公。城墙为青砖砌筑,高约8—9米,古老的城砖块侧面阳印“封川城砖”字样仍清晰可见。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肇庆,至今保存完好颇多石狮。它们历史悠久,有的是唐朝,有的是清代且神态各异。年代最久远的石狮,当属今古崧台博物馆内存放的一对唐狮。历史上,肇庆曾为明末国都,其中1564年(明)至1746年(清)两广总督府设在这里,长达182年。今七星岩湖水月宫门前有4只古石狮,当中两只大的就是明代两广总督府门前的石狮。这对石狮一雄一雌,身长体阔,连底座高200厘米、长160厘米,用整块红砂岩石料雕成。如此高大和历史悠久的红砂岩狮子在广东乃至全国已极为罕见。这对石狮雕刻于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原肇庆两广总督府明代两石狮(肇庆)
Two Stone Lions in front of the Government House of Zhaoqing City in Ming Dynasty(Zhaoqing)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利马窦、罗明坚两位传教士经当时的肇庆知府王泮特批,在崇禧塔边建造了肇庆第一座教堂——仙花寺。“仙花”是中国人对圣母的一种别称,“寺”是中国佛教道场。利玛窦给天主教堂起了中国化的名字,拉近了他与肇庆人的距离。“天主”一词的由来有一番曲折,最初利玛窦传教时音译为“徒亚斯”,但听起来不顺耳,也不好理解,后来儒家学士陈理阁提出用儒家词汇“天主”代替,“天主”源自《史记·封禅书》所载“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
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法兰西籍传教士荔神父为为纪念意大利的利玛窦神父在中国传教的功绩,在肇庆城内建了一个占地180多平方米的教堂,取名“道源斋”(现在肇庆市十字路8号)。“道”者宣扬、宣传的意思,“源”是天主福音起源之处,为何称为“斋”而不直接叫“教堂”呢?原来,当时的穆宗载淳皇帝是不准在城内兴建教堂的。前辈的教堂既然可以成为“寺”,现在的教堂何不叫做“斋”呢?于是取名“道源斋”。
肇庆祟禧塔与意传教士利玛窦建天主教堂“仙花寺”遗址(肇庆)
Zhaoqing Chongxi Tower and the ruins of the Catholic Church"Xianhua Temple" build by the Italian Missionary Matteo Ricci(Zhaoqing)
肇庆天主教堂“道源斋”(肇庆)
Catholic Church " Daoyuanzhai " in Zhaoqing(Zhaoqing)
明朝末年,清军占领北京,然而在南方,明朝一些余部纷纷拥戴当时的一些蕃王建立新的明朝政权,历史上称为“南明”。永历朝廷的当朝天子是明神宗的孙子——桂端王朱常赢的儿子朱由榔,他是明最后一个皇帝,于1646年10月在广东肇庆登基,其宗旨是反清复明。永历帝在位共16年,鼎盛时期占据中国半壁江山。自郑成功于永历十六年(1662年)收复台湾,至永历三十七年(1683年)十二月在台湾一直使用永历年号。
在肇庆七星岩景区玉屏岩上有三处南明摩崖石刻碑文记载,它们分别雕刻于南明的弘光元年(1644年)、隆武元年(1645年)、永历己丑年(1649年)。其中南明弘光、隆武两碑的碑文用行草书写,部分文字已经残缺不全。南明永历的碑文用楷书撰写,字迹比较清晰,记载着中秋节,南明王朝的严云等大臣游览“醉石”石刻的历史。据肇庆史料记载,“醉石”石刻由晚明肇庆的名士李再谪书写。清代的文字狱很严酷,七星岩遗存的南明三碑在全国绝无仅有,十分珍贵。
南明永历帝宫殿复原场景(肇庆)
Restoration scene of Emperor Yongli's Palace in Nanming Dynasty in Zhaoqing(Zhaoqing)
南明三碑(肇庆)
Three tablets of Nanming Dynasty in Zhaoqing(Zhaoqing)
1841年 5月《广州和约》的签订及侵略军的劫掠烧杀,激起了广州人民的愤怒。同年5月29日,一群英军闯入广州三元里骚扰,被韦绍光等村民击毙数人。村民估计英军会来报复,决定武装抗击,周围103 乡群众奋起响应。5月30日,英军统帅卧乌古率军出犯,牛栏岗满山遍野武装抗敌群众四起,手拿刀、矛追歼敌人。英军伤亡逾百人,被迫缩回越秀山四方炮台,英军急求广东当局解围劝胁弹压,强迫驱散平英团。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当年誓师抗英的三元里平英团旧址在1961年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第一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国保一号”。
广州十三行创立于康熙盛世,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垄断机构),别名“洋货行”“洋行”,被誉为“天子南库”。1757年,随着乾隆皇帝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上谕的颁布,清朝的对外贸易便限定在广州十三行,口岸洋船聚集,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的环球贸易航线,是清闭关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此地建有同业商人行会组织“洋行会馆”(公行),其中最为著名行当称为牙行。四大行商分别是潘有度、卢观恒、伍秉鉴、叶上林,他们号称“广州四大富豪”,其家产总和比当时的国库收入还要多,可谓是“富可敌国”。
广州三元里平英团旧址(广州)
Old site of Pingying Troupe in Sanyuanli(Guangzhou)
广州十三行(广州)
Shi San Hang in Guangzhou(Guangzhou)
广州粤海关俗称大钟楼,始建于1914年,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钟楼里有目前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英制全机械传动式立钟,可24小时奏乐报时,曾作为往时广州人的标准时间参考,是广州老街坊的城市记忆。粤海关创立于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与江海关、津海关合称清朝三大海关。粤海关大楼见证了中国海关从清朝到建国的发展历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粤海关遗址(广州)
The old site of Guangdong customs(Guangzhou)
汕头潮海关办公楼建成于1921年,是汕头开埠以来最早的建筑之一,现为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见证了汕头港对外贸易、交往历史沉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60年潮海关(正式名称为“汕头新关”)正式开关,成为全国第三个、全省第二个设海关的口岸,潮海关关区西起香港,东至南澳岛东部南澎岛。海关钟楼大时钟报时,成为汕头市一段时期的标准时间。而对于老一辈华侨来说更是他们不可磨灭的回忆。当钟声响起,他们乘上小红船驶向远方,却不知何时归来……“钟声响,泪汪汪,离家别井去过番(出国),何日把家还”的民谣仍记忆犹新。
广东咨议局建筑群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由日本留学生金浦崇、金浦芬捐建。广东咨议局于1909年9月成立,第一任议长易学清,副议长丘逢甲、卢乃潼,共任职两年零两个月,提出并议决各项议案127件,包括法规、财政、经济、教育等方面,对广东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1911年武昌起义后,广东各界在咨议局集会,庄严宣布广东脱离清政府独立,成立都督府,推选革命党人胡汉民为都督。此后,咨议局先后改为省议会和非常国会。1921年5月,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
汕头潮海关旧址(汕头)
The old building of the Shantou Chao Customs(Shantou)
广东咨议局旧址(广州)
The old site of Guangdong Board of Directors(Guangzhou)
天字码头是广州东堤一座气派非凡的码头,是目前广州使用历史最久的码头,清朝中叶(1723-1735年),曾被指定为官方码头,但凡官员从水路到广州或离开广州,都在此上落。码头前面有雍正七年(1729年)建的接官亭,作为迎来送往官员之用,民船不得在此停泊。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后被皇帝免职充军伊犁而离开广州时,就在天字码头停留过,辛亥革命之父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也多次途径天字码头。
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的江门新会崖门,曾是南宋帝殉国之地,故名震青史。清政府1718年于此修建炮台,扼守通往南海的进出水道。在冷兵器向火药战争转变时期,江门新会崖门炮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840年,林则徐曾加派官兵严守,配足22门大炮。该炮台现存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佛山铸造的三门古炮,炮重两吨。崖门炮台为广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天字码头(广州)
Guangzhou Tianzi Wharf(Guangzhou)
新会崖门林则徐建炮台(江门)
The Yamen Battery built by Lin Zexu at Xinhui(Jiangmen)
崎碌炮台(汕头)
The Qilu Battery in Shantou(Shantou)
崎碌炮台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位于汕头海湾出入口,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是清代粤东地区的主要海防建筑。19世纪中期,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先后爆发,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与美、英、法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实行门户开放,汕头就是当时十个通商口岸之一。由于外国商船纷至沓来,加上海防松散,当时驻潮州总兵方耀顺应民意,以“邻分不净,潮海严防”为由,奏请清廷建筑崎碌炮台。
1907年,清政府借款修筑广九铁路广州—深圳段,英国修筑九龙—深圳段,1911年全部筑成通车,是联系粤港两地的生命线。新中国成立前至今,香港大部分的物资都是依靠大陆供应,而广九铁路是供港物资的主要运输通道。广深铁路的(东莞)石龙南桥在抗战时期屡遭日军的轰炸,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几次大修,但因承载等级不足已停运。该桥与石龙南特大桥、广深四线石龙南桥三桥并立,见证了广深铁路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中国铁路修筑技术不断进步的有力见证。
广九铁路石龙南桥(东莞)
Shilong south bridge of Guangzhou-Jiulong railway in Dongguan(Dongguan)
樟林古港位于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这里曾经是清代粤东地区商旅繁忙的“通洋总汇”,享誉海内外。如今,原来的海岸线虽已东移十多里,但古港遗址犹存,对研究古港的光辉历史、清代远洋航海事、贸易都有极大的价值。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由“片帆不准入海”至“准其出入贸易”,故商民纷纷集资造船出海,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清廷又准与暹罗进行大米贸易,汕头澄海樟林港远洋航海事业遂应运而生,由原来的渔业港转为商业港。不久樟林设樟林镇巡检司,沿海各省商贾渔船,来往更加频繁。为便于辨别、管理,雍正元年(1723年),规定各省商、渔船的标识。广东商船大桅杆上部及船头均油红漆,(福建船油绿漆)故粤船有“红头船”之称。人们来到汕头澄海红头船公园就会联想到当年樟林港码头上,千千万万华侨先辈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谋生的情景。
澄海樟林古港(汕头)
Chenghai Zhanglin ancient port(Shantou)
澄海红头船公园(汕头)
Hongtou boat park in Chenghai(Shantou)
潮汕地区是中国的著名侨乡,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潮汕侨胞已逾千万。潮汕话把“信”称为“批”,侨批俗称“番批”。“银信”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或金融、邮政机构把钱和信件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特殊汇款凭证。汕头侨批文物馆创建于2004年,是我国首个侨批文物馆,其新馆于2013年开馆,馆藏侨批12万余封。该馆由香港知名人士庄世平先生、饶宗颐教授倡导,由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持建立的。馆藏的一封151年前旅居泰国的父亲给在家乡的儿子寄了十块洋元的侨批,成了迄今全国收藏年代最古远的华侨历史文物之一。2013年,“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迄至清末,国内的金融邮政机构尚未建立,极不完善,海外侨胞捎回家乡的款项和信息主要经由“水客”“客头”或海内外的侨批馆艰辛递送。早年,华侨先辈为生活所逼或为逃避战乱谋求生存,冒险泛海南渡。他们耐劳拼搏、克勤克俭,将来之不易的血汗钱托寄回家乡,力尽赡养父母妻儿及家(族)人的义务,有的即使仅是两双半旧胶鞋一条旧裤也寄回了,有的还捐资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更多的是积蓄,谋求发展,争取早日返回祖国故里与亲人相聚。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在侨批中,有父亲为刚出生却不曾谋面的孩子取名的,有儿子问候年迈双亲及其他家人、亲友的,还有父母鼓励儿子发奋读书的……一封封侨批传递着海外侨胞对故里的一片深情和爱国精神。
汕头侨批文物馆(汕头)
Shantou overseas Chinese mail museum(Shantou)
潮州学人探寻侨批历史(潮州)
Chaozhou scholars explore the history of overseas Chinese mail(Chaozhou)
湛江硇洲岛古灯塔(湛江)
Ancient lighthouse on Naozhou Island (Zhanjiang)
湛江广州湾法国公使署和法军指挥部旧址(湛江)
The old site of French Minister's Office and French Army Command in Guangzhou Bay (Zhanjiang)
湛江硇洲灯塔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是世界仅有的二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与伦敦灯塔和好望角灯塔并称世界著名的三大灯塔,由湛江广州湾法国公使署主持设计和建造,由湛江硇洲岛著名工匠招光义承包和主持该塔建筑工程。1984年,该塔改用1000瓦水银灯泡,强大的光束可射程26海里的范围,更好地为过往船只导航。湛江硇洲灯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和法国指挥部旧址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湛江霞山区海滨路,1945年建成。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政府根据《中法交收广州湾专约》收回广州湾,设置湛江市,结束了法国在广州湾长达46年的统治。该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湛江寸金桥 (湛江)
Cun Jin bridge in Zhanjiang(Zhanjiang)
1898年3月11日,法帝国主义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广州湾(今广东湛江)的无理要求,并派出军舰在湛江遂溪县的海头汛炮台武装登陆,四处烧杀掳掠,其暴行激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慨。吴邦泽等率领民众500多人首揭抗法义旗。尔后,人民在代理知县李忠珏的支持下成立抗法团练,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的信念,打退了装备精良的敌人的数次进攻。但清政府与法国海军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把广州湾租借给法国,期限99年。慑于人民的反抗,法将租界西线从湛江万年桥退至湛江赤坎西面的文章河桥(今寸金桥),范围从纵深一百几十里缩小至三十里。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起义军敢死队突入总督署,后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浴血奋战。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86人,其中72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黄花岗。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它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广州黄花岗起义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黄花岗起义烈士陵园(广州)
Guangzhou Huanghuagang uprising martyr mausoleum(Guangzhou)
孙中山大元帅府前身为广东士敏土厂,是当时我国第二大水泥厂。1917—1925年,孙中山曾两次在这里建立大元帅府,领导中国民主革命。1924年,孙中山北上,临时指定胡汉民为“代帅”,当时一切军政经费的开支,都靠广东一省全力支持。现孙中山大元帅府南楼设“帅府百年”复原陈列,北楼有“孙中山在广州三次建立革命政权”的陈列,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3年6月12—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30多人,代表全国党员420人。会议经过讨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党纲草案以及劳动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项议案,选出由陈独秀、李大钊、罗章龙、谭平山、毛泽东等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毛泽东在“三大”被选入由五人组成的中央局,并担任秘书,首次进入党的核心领导层。“三大”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三大”会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广州)
Grand Marshal Sun Yat-sen's Office in Guangzhou(Guangzhou)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广州)
Site of the third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Guangzhou)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广州)
The old site of the Guangdong District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Guangzhou)
“团一大”纪念广场(广州)
“The first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Memorial Square(Guangzhou)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位于广州市文明路。广东区委在1922—1927年4月领导的管辖区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南部、香港、云南、贵州以及海南甚至深入到南洋一带,成为当时最大的区委,周恩来、陈延年先后担任主要负责人。区委机关设组织部、宣传部、工人部、农民部、军事部、妇女部、监察委员会和秘书处等部门,开辟了中共军事、纪检工作的先河,彭湃、张太雷、熊雄、阮啸仙、刘尔崧、黄平、邓中夏、蔡畅、邓颖超、区梦觉、穆青、罗亦农、杨殷、杨匏安、林伟民等担任过领导工作。毛泽东等经常到区委商讨问题,鲁迅、何香凝以及越共领导人胡志明曾来此会晤陈延年。民族解放协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筹备处、共青团广东区委机关也先后设立在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2年5月5—10日,共青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的室外广场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5人,代表15个地方团组织、5000多名团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通过团的纲领和章程,建立团的中央领导机构。这次大会使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纲领明确的、全国性的先进青年组织。
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主持召开了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有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改组了国民党,会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国民党“一大”旧址前面的广场,在大革命时期是革命群众集会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这里也是鲁迅1927年在中山大学任教时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纪念馆.国民党“一大”会址、革命广场(广州)
Lu Xun Memorial Hall and the site of the first Congress of the Kuomintang(Guangzhou)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位于广州市中山三路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1925年1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从广州越秀南路惠州会馆迁至中山三路东阜大道礼兴街6号,续办第三、四、五届农讲所。同年5月,广东省农民协会便成立于此。广东省农民协会曾经是广东80万农会会员的战斗指挥部,设干事局(后改为常委),下设秘书部、宣传部、组织部、经济部、军事部等五个部门。阮啸仙、彭湃、罗绮园、周其鉴、蔡如平五人担任常务委员。1925年秋,毛泽东从湖南抵广州,曾在第五届农讲所讲授过农民运动理论并写下《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革命的态度》这一光辉著作。中共广东区委常在这里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陈延年、周恩来、张太雷、恽代英、瞿秋白、苏联顾问鲍罗廷、加伦等曾在这里上党课作形势报告或参会。该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全国总工会简称“全总”,成立于1925年5月1日,第一个总部所在地(1924—1925年)在广州越秀南路。当时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穗召开,会议通过了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工农联合等30多个决议案,并决定由林伟民、刘少奇任正、副委员长。“全总”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中枢。中共通过“全总”领导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上海“五四”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大力发展各地工会组织,统一广东和香港的工人运动,支援国民政府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5年11月4日,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第二次进入汕头市,总指挥部、政治部设于外马路,东征军政治部总主任周恩来曾在东楼办公。当时,东征军总指挥、政治部兼管潮、梅、惠地区的一切行政工作。周恩来还在这里组建中共潮梅特别委员会,领导潮梅地区的革命,大力发展工农运动,支援省港大罢工,为推动粤东地区革命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广州)
The old site of the Guangdong Peasants Association (Guangzhou)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广州)
Old site of All-China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Guangzhou)
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汕头)
Shantou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General Command of the Eastern Expedition political Department site(Shantou)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肇庆)
The site of the independent regiment of Ye Ting, Zhaoqing(Zhaoqing)
广州六二三路沙基惨案纪念碑(广州)
Guangzhou Shaji Massacre Monument(Guangzhou)
现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的肇庆阅江楼,在明宣德年间为崧台书院,又曾为军事重地。明代南明永历皇帝、晚清中法战争主战派的彭玉麟、大革命时期的高要农民自卫军都曾在此指挥军事训练队伍。叶挺独立团于1925年11月正式成立,是人民军队的前身,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团长为叶挺。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掌握和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武装,是北伐军中政治素质最好、战斗力最强的先锋部队,赢得“铁军”的称号,为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卓著功勋。叶挺独立团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基惨案是中国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之一。1925年6月23日,10多万工人、商人、学生在广州东校场举行集会,要求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会后游行到广州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下午三时,突然遭到沙面租界英军士兵机枪扫射,驻扎在广州白鹅潭的英国军舰同时向北岸开炮。游行队伍当场死亡50多人,170多人重伤,这成为了骇人听闻的“沙基惨案”。为纪念这一反帝斗争,1926年6月,当时的广州市政府决定将沙基路改筑为马路,命名为“六二三路”,并在沙面西桥头路上竖立刻有“毋忘此日”的石碑。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
Site of Guangzhou Peasant Movement Workshop(Guangzhou)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原为明代修建的番禺孔庙(学宫)。1926年5—9月间,毛泽东在此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兼教员),并亲自给学生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程。萧楚女为专任教员,彭湃、周恩来、恽代英、阮啸仙、周其鉴等人也在此担任过教员。当时来自20个省的327名学员在此学习有关农民运动、军事、政治等课程,进行军事训练,并到农村实习。学员毕业后奔赴各地从事农民运动,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宁流沙人民公园初建时称烈士陵园,园中竖立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公园内的“红宫”为配建的革命文物和革命烈士遗物遗迹陈列馆,1958年建成。按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时期陈列普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史迹。1925年间,普宁农民运动爆发,普宁县临时人民政府成立。公园邻近有“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旧址(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南下部队,周恩来在此主持军事决策会议,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普宁流沙人民公园(普宁)
Puning Liusha People's Park(Puning)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汕尾)
Red Palace and Red Square Memorial Hall in Haifeng(Shanwei)
1927年10月,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海陆丰人民举行第三次起义,夺取了政权。11月18—21日在学宫大成殿召开了汕尾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委员彭湃在大会上作了政治报告,会议通过了“没收土地案”等 八项政治纲领,宣布成立汕尾海丰县苏维埃政府,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此诞生。1928年1月2日,董朗、颜昌熙等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与叶镛、袁裕、徐向前等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在此胜利会师。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公社位于现广州市公安局大院内,也是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现存大门,还有南、中、北三座办公楼和拘留所。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人张太雷、苏兆征、叶挺、叶剑英、聂荣臻等领导发起了广州起义,这次起义以工人赤卫队和教导团为主力,攻克了广州市公安局,在这里宣告建立了东亚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中国大城市里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被誉为“东方巴黎公社”的“广州公社”。广州公社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公社旧址(广州)
Site of Guangzhou Commune(Guangzhou)
双峰寨坐落在韶关仁化石塘镇,始建于光绪己亥年(1899年),是少有的巨型寨堡。大革命时期,石塘乡农会在此办公。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公开背叛革命,中共广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决定以韶关仁化为中心,举行北江暴动,使粤北成为“第二个海陆丰”,并派遣省委委员阮啸仙到仁化担任县委书记,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暴动。1928年,韶关仁化各乡先后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农民自卫军坚守在这里,抗击着敌人长达八个月的进攻,在北江暴动史上写下了英勇悲壮的一页。双峰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4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江西省大余城出发越过梅关,攻占韶关南雄,南雄红色区域与赣南苏区连成一片。1932年7月,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等指挥了著名的韶关南雄“水口战役”。从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项英、陈毅率领的红军与地方部队在韶关南雄与江西大余交界的梅岭周边山区,依靠苏区人民群众坚持了艰苦残酷的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火种。梅岭是抗日战争在南方各省的战略支点。
仁化双峰寨旧址(韶关仁化)
The site of Shuangfeng village in Renhua(Renhua, Shaoguan)
南雄梅岭北伐、红军战场遗址(韶关)
Battlefield site of the Red Army in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of Meiling, Nanxiong(Shaoguan)
广州民众缅怀十九路军抗日英烈(广州)
Guangzhou people in memory of the 19th Route Army Anti-Japanese Brit(Guangzhou)
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中山书院(东莞)
The old site of 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 in Daling Mountain.Zhongshan Academy(Dongguan)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始建于1933年,内有凯旋门、先烈纪念碑、英烈题名碑、抗日亭、将士墓、战士墓、先烈纪念馆等七处烈士纪念建筑物,新建有东大门、展览馆、浮雕墙和文化墙等建筑,整体规模宏伟庄重典雅,完好保存了民国时期李济深、林森、宋子文、胡汉民、陈铭枢、吴佩孚、蒋光鼐、蔡廷锴、戴戟等知名人士的题词和碑刻,极具历史纪念和艺术观赏价值。每当“一·二八”淞沪抗日周年纪念日、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及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日子,各界人士均纷纷前来缅怀抗日英烈的丰功伟绩。十九路军淞泸抗日陈亡将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40年10月至1941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东莞大岭山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斗争,这是东江纵队发祥地和重要活动地之一、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华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场。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现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中山书院、粮食加工厂、操场、医务所以及大岭山抗日民主政权连平联乡办事处九处文物旧址,复原陈列分别依照抗战时期各旧址的历史原貌,采用当地的革命和民俗文物复原场景。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9月3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包括检阅部队)。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震撼人心的阅兵大场面,齐整的军容、高端的装备、立体的展示,整个阅兵式井然有序,精彩纷呈,一个又一个精彩的阅兵画面,在电视前观看直播的观众纷纷拍手称赞。
“抗战老兵”是一个令人充满尊敬的词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包括抗战期间华南各地的抗日武装,其中广东的部队有东江纵队、珠江纵队、中区纵队、韩江纵队、南路纵队、现属海南的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等七支人民抗日武装。在2015年9月3日,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举行的阅兵式上,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走过天安门。进京的部分英雄前辈在参加抗战胜利日阅兵仪式归来广州后,受到各界高度赞誉和热烈欢迎。
广州民众踊跃观看抗战胜利阅兵直播(广州)
People in Guangzhou jump to watch the live broadcast of the Beijing military parade in the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Guangzhou)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英雄前辈进京参加抗战胜利日阅兵归来(广州)
South China People's Anti-Japanese guerrilla heroes return from Beijing where they took part in the Victory Day parade(Guangzhou)
最震撼的军礼(梅州)
The most shocking military salute(Meizhou)
海军马口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肇庆)
A monument to navy soldiers killed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n Maokou(Zhaoqing)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已经远去,但在和平年代,老兵不能被遗忘,他们用身躯铸就了血肉长城,留住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纪念抗战胜利70载的老兵集体敬礼,是最震撼的军礼!有的老兵双手已伤废不能举起来,但深情行注目礼,有的忍往伤痛尽力举起伤痕累累的手臂。此情此景,谁能不感动?向您们致敬!中华民族的英雄们!
海军马口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是为纪念与日军在马口交战时牺牲的爱国士兵而建。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海军江防舰队退守西江,为阻止日军西犯,在肇庆鼎湖羚羊峡口布下水雷,封锁江面,保护西江上游和肇庆的安全。10月29曰,为遏敌西进,安定后方军心民心,执信等六艘舰艇,向西江下游日军占领区进发,沿江扫荡击毁日军炮台堡垒四座。当各舰正冲击金利马口岗时,日军岸上炮台发炮,同时派出飞机轰炸,执信舰不幸被敌炮击中,毁沉江底。1940年春天,水雷队长黄韬督领百官在肇庆鼎湖桃溪山岗上兴建纪念碑以慰英魂。海军马口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海外回国抗战老兵马明、黄壁辉夫妇家中升国旗(广州)
War Veterans Ma Ming and Huang Bihui returning from overseas and raising the National Flag in their homes(Guangzhou)
中国抗战前后,华侨的进步组织在泰国曼谷等地宣传和组织抗日活动。1942年,泰国华侨学生马明参加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组织,负责一个区的小组工作。1944年,泰国女侨生黄壁辉也参加抗日斗争。1945年日本被打败投降,马明、黄壁辉又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反奸工作,旋即毅然投身解放全中国的斗争中,回到广东东江、韩江游击区战斗。适逢纪念抗战胜利70载,敬慕老兵的、原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给他们送来机动微型升国旗装置,老夫妇俩心情特别激动,望着五星红旗一起深情表示:“在我们心中,只有中国这个祖国。”
老兵芦筱玲,1938年日本轰炸广州,当时12岁的她逃难到韶关,在仁化参加抗日先锋团,她15岁参加抗日游击队东江纵纵,16岁入党后调到《挺进报》工作,1949年参加了粤赣湘边纵队,10月广州解放后调到中山县支前司令部工作,1950年起先后到方方任校长的党校、叶剑英任校长的南方大学学习。芦筱玲在南方大学期间被抽选随李坚贞去兴宁开展土改工作,1952年被选调给冯白驹当秘书。无论是在抗战、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芦筱玲都努力战斗、学习,不怕困难和牺牲,无愧是人民的好女儿。
抗战、解放军老兵芦筱玲(广州)
Veteran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Lu Xiaoling(Guangzhou)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肇庆广宁)
Memorial Hall of the Yue-Gui-Xiang Border column,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in Guangning(Guangning, Zhaoqing)
金造村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清远英德)
The old site of the headquarters of Guangdong,Guangxi and Hunan Border column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in Jinzao,Yingde(Yingde, Qingyuan)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是以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一部及西江、粤北、桂北、桂东和湘南等地方人民起义武装为基础建立的一支人民军队,是解放战争时期华南敌后战场的七支游击纵队之一。在解放战争时期,粤桂湘边纵队长期在敌后抗战,牵制与消耗了敌人有生力量,解放了边区的广大农村和湖南郴州临武和肇庆怀集、广宁、德庆、开建等县,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全边区,和其他人民军队一道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2009年落成开馆,设有《粤桂湘边纵队史迹陈列》,其纵队司令部赤坑旧址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粤桂湘边司令部旧址”是1949年初原粤桂湘边区工委书记、粤桂湘边区人民解放军司令员梁嘉同志为开辟新的根据地,为迎接南下大军解放全中国而设立的司令部,地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忠实盟友、爱国民主人士罗佛金家中。罗佛金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动员全家人支持并参加革命斗争,不惜倾家荡产。他是解放军领导九龙武装起义并组织成立英清阳边人民解放大队最关键的人物。起义推翻了两个伪乡政府,打开了解放区的局面。之后又开展了三次金造村保卫战,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牵制和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在粤桂湘边区人民武装斗争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广东江门新会农机厂建于1956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因试制出全国第一台手扶拖拉机——工农-10K型而受到全国瞩目。周恩来、邓小平、习仲勋等一大批中央领导前来视察,工厂更是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笔题名,成为南方最大的手扶拖拉机生产基地。
禄步镇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素有“西江河畔小金山”“西江肉桂之乡”的美誉,是肇庆高要区的西北翼重镇、两大副中心之一,是典型的资源型山区镇,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金、银、高岭土等。1958年该镇成立人民公社,是肇庆地区最大的农林生产基地及产品集散地之一,其粮食、水产、南药、及西江肉桂、松香、双马菠萝、薯茛(香云纱主要染料)等享誉中外。改革开放后,禄步镇在发展新型建材等产业的同时,注重自然环境保护,既拥有金山银山,又留住绿水青山。
新会农业机械厂研制麦稻联合收割机(江门新会)
Development of Wheat and Rice combine Harvester in Xinhu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Factory(Xinhui, Jiangmen)
绿水青山翠禄步(肇庆高要)
The Green Water and Castle Peak of Lubu(Gaoyao, Zhaoqing)
乡坊话当年(肇庆高要)
Rural people talking about the year(Gaoyao, Zhaoqing)
赤脚医生疗伤(肇庆端州)
Barefoot doctor treating foot injury(Duanzhou, Zhaoqing)
在当年生产大队部里,先进者奖状、工分牌、老电话机、广播话筒、马灯……数十年来历史变迁,岁月虽逝,物品依旧。
新中国成立初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乡村医生大多都有赤脚医生。赤脚医生一般是经乡村或基层政府批准和指派的、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受当地乡镇卫生院直接领导和医护指导。他们的特点是亦农亦医,主要来自医学世家或是经医护专业短期培训的学员,或公认有一定医护能力的自学成才者。赤脚医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困境。根据2004年1月1日起实行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经过相应的注册及培训考试后,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
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广州约三万人在天河体育中心集会,庆祝香港回归,场面热烈而感人。
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毗邻港澳、同宗同源的广州,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广州地区庆香港回归文艺表演(广州)
Theatrical performance in Guangzhou to celebrate Hong Kong's return to China(Guangzhou)
广州庆香港回归日街景(广州)
The Street View on the day of Hong Kong's return to China(Guangzhou)
珠海民众欢送子弟兵进驻回归的澳门(珠海)
Zhuhai people see soldiers off to the returned Macao(Zhuhai)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天,不仅是珠海人的盛事,更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不仅是澳门的节日,更是全中国的节日,《七子之歌》响彻全国。
驻澳门部队在珠海正岭营区编队完毕,于11时正式出发,从珠海大道过前山大桥,再从九洲大道转至迎宾南路,数十万珠海人民及不少从省内外各地赶来的民众夹道欢送中国人民解放军子弟兵进驻澳门。一路上人山人海,彩旗招展,场面令人十分感动。
珠海倾城欢送驻澳部队(珠海)
The whole city of Zhuhai to is seeing soldiers off to Macao(Zhuhai)
2002年11月,国内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SARS)病例,并开始流行。面对疫情,不论是城市还是偏远乡村,人们全力抗击,心相连,情相拥,爱相通。
哪里有疫情,哪里困难多,哪里就有四面援助、八方支持。2004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游禁令,表明至此中国内地抗击“非典”取得胜利。
城乡严防“非典”(肇庆)
Urban and rural areas on strictly guard against SARS(Zhaoqing)
抗击“非典”告捷(广州)
Celebration of success in the fight against SARS(Guangzhou)
钟南山院士在2004年被评为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全国先进个人,以他为代表的医务人员可亲、可敬、可信。不少患者评价钟院士不但医术过人,对病人的高度责任心和爱心也是常人难及。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部分在地震中受重伤的人员被紧急转送至广州的一批医院。各医院连夜动员全院之力抢救,由于得到及时救治和精心护理,伤员们的病情慢慢稳定下来。广州不少民众也自发慰问伤员,送上爱心。
钟南山院士送健康(广州)
Professor Zhong Nanshan delivers Health(Guangzhou)
广州民众慰问汶川地震伤员(广州)
People sympathize with the wounded in Wenchuan earthquake(Guangzhou)
为汶川地震爱心募捐(广州)
Donation of love for Wenchuan earthquake(Guangzhou)
2008年5月,广东人民为汶川特大地震灾区踊跃捐款,其中,广州为汶川灾区先后组织50多场捐赠仪式和募捐活动,市民踊跃捐款。截至2008年年底,广州市慈善会共接收市民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7.55亿元。此事于2019年1月被评选为“改革开放40周年广州十大慈善事件”。
2010年4月16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地震后九小时,搭载着广东154名消防特勤官兵的专机,携带救援器材,在广州白云机场起飞,赶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一线。广东各地开展以“心系玉树,情暖灾区”为主题的抗震救灾宣传展览、捐赠活动,祝福灾区的每一个人。
支援甘肃玉树抗灾(广州)
Supporting Yushu in Gansu Province to resist disasters(Guangzhou)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