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人生价值在职业选择及追求中有特定表现。早在高中毕业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他就立志要为人类的幸福及人类自我的完善而奋斗。在该文中,他种下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工作”的理想种子。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后,这种职业理想在他的著作当中有非常突出的体现。
在考察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时,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受到资本的无情奴役,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特定状况所规定的。《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恩格斯表述了劳动的存在形式以及劳动者存在状况的历史性特征。他们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不过是增殖已经积累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的劳动只不过是扩大、丰富和促进工人的生活过程的一种手段。”他们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存在的具体形式进行了本质分析。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阶级所占有,工人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并且在劳动过程中出现了剩余劳动,这一部分劳动是为资本家所无偿占有的。所以活劳动只是由死劳动所支配,成为死劳动用来发展自身、繁殖自身的工具。正是由于这种对立状态,马克思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所内在的矛盾,这种矛盾将导致它最终为新的更加合理和自由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这种新的社会形态,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受到压制的状况得到根本解决,劳动者可以从事各种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劳动成为主体自身发展、主体本质体现的活动。劳动构成人自身生存和生活的本质活动,在劳动中人真正体现为作为社会主体的存在。(www.xing528.com)
通过这种对比分析,马克思揭示出人的劳动在本质上的历史性特征。这种对于资本和劳动的具体分析,对马克思的职业观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马克思一生没有像普通人那样,为谋求生计而屈从于特定生产机构,他所从事的是超越于那个时代的事业,即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通过批判分析,马克思想要为实现他理想中的生活做出贡献。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阐述了他对未来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的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人从现代生产的独特分工中脱离出来,成为可以支配自己劳动的真正的自由人。而一切原先“统治我们的、不受我们控制的、与我们愿望背道而驰的并抹煞我们的打算的物质力量”,总之一切与主体及其发展相违背的东西都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被克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