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丰富的人生观思想,有其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思想基础,奠基于他早期思想中的理想主义的人生追求。马克思出生在一个当时比较殷实的律师家庭。受家庭环境影响,马克思进入大学后就读法律专业,而非哲学专业。然而,这并没有让马克思走向律师行业,却是其内在的浪漫主义情怀改变了他的人生诉求。
这一人生价值上的观念,早在马克思中学阶段开始形成。他这一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生观,与其早期家庭生活、中学生活和大学生活所受到的浪漫主义思潮的浸润密切相关。这是他萌发为人类福利而工作的重要因素。在当时,青年马克思直接面对的是18世纪到19世纪的德国浪漫主义思潮。
特里尔城曾一度浸润在言论自由和立宪自由的氛围中。1830—1835年,马克思在特里尔读中学时就接受了德国启蒙运动和古典时期的人道主义理想观念。1835年8月,其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表现出一种纯粹的、年轻的理想主义。对于如何选择职业,他并没有从人的生存可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出发。也就是说,他没有在做职业选择的过程中考虑过多的现实生存问题;相反,他从人的生存理想境遇中,生发出有关职业选择的考虑。他的老师认为非常好,并指出马克思“过分追求非常精致的形象表达”,这似乎是马克思以后的浪漫诗歌中的一个特点。(www.xing528.com)
后来,马克思的岳父冯·威斯特华伦对他产生了直接的浪漫主义影响。他给马克思灌输浪漫主义学派的热情,伏尔泰、莱辛、荷马和莎士比亚等人的文学作品成为马克思的爱好。马克思把冯·威斯特华伦看作是“父亲般的朋友”,把自己写于1841年的博士论文献给他,并说“理想主义不是幻想,而是真理”。当然,更重要的在于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从政治上和思想上深刻地影响了德国浪漫主义。尤其是随之而来的拿破仑战争,尽管以理性、和平、自由、平等为既定目标,但并没有让人们看到现实生活与这些目标的接近,反而让人们见到了暴力、流氓般的非理性行为,以及没完没了的专制独权斗争。德国人的民族情感的创伤,滋养了浪漫主义思潮和民族自尊感,人们用形形色色的思想来表示自身的理想和对落后封建制度的反抗。
1841年,马克思完成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后人因此认为,马克思对希腊文化的研究为其浪漫主义奠定了基础。但事实上, 马克思在这条浪漫主义的道路上走得并不顺利,诗歌的创造并没有得到包括其父亲在内的广泛认同。马克思也对自己的作品失去信心,有意识地将这种浪漫主义的扬弃作为自我意识确立的必经之路,并体现在他的博士论文和1842年的评论文章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