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因人而异。对自发的世界观来说,一个人有一个看法,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看法,所以人们对此有“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对哲学的世界观来说,虽不像自发的世界观那样庞杂和繁多,但也林林总总,见仁见智。不过,所有世界观的差异和对立,归根结底无非是对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而在中国主要表现为无神论和有神论的对立。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关于人和世界的关系尤其是“人们能否认识世界”问题上的根本分歧,由此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另外,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作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与斗争的过程中,往往还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与斗争,它们一并被人们称为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对人们能不能认识世界,特别是其本质和规律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不仅能认识世界万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透过现象把握内在,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深刻认识。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坚持世界可知的基本立场。不可知论则否认或怀疑人们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认为世界是不能被认识的或者至少是不能被彻底认识的。人们最多只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其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是无法把握的。一般来说,两元论、多元论以及不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在认识论上最终都会滑向不可知论。(www.xing528.com)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对世界的状况即世界“怎么样”问题的不同回答,以及想问题、办事情的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和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本身所包含的内部矛盾是导致事物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因而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形而上学往往把世界上的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的和静止不变的,或者把事物的变化发展完全归结为外部因素的影响,因而习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由于对世界状况的回答,要以对世界本质的回答为前提,即只有先指出世界“是什么”,然后才能说明世界“怎么样”,进而才能明白“如何做”。所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同时,认识论作为对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回答,最终也不能绕开本体论的基础。因此,所有的世界观归根结底就是两种类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世界观的类型还与世界观的阶级性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会有不同的世界观。一般来说,一切剥削阶级所信奉的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他们往往安于现状、惧怕真理,不愿也不可能去科学地认识世界,更谈不上去改造世界;一切进步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所信仰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们敢于面对现实、追求真理,积极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应看到这并不是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一些剥削阶级中的先进分子,也会寻求和信仰进步的世界观;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少落后的、腐朽的世界观也在劳动人民当中有相当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