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一生被多次驱逐,从普鲁士到布鲁塞尔,再到巴黎。1849年8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来到英国伦敦,伦敦成了他最后的栖身之所。其实,在尚未来到伦敦之前,马克思就已经与伦敦产生了联系。1948年2月,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出版单行本就是在伦敦。
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是,马克思长期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看书,习惯用脚来回蹭地,以至于座位下的水泥地面磨去了一层皮。当然,在30年左右的时间内,同一个人不可能坐在同一个位子。这则故事在中国的盛行更多是体现民众对马克思的热爱,对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的崇敬。
从1857年起,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从事包括《资本论》在内的数项计划的研究,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李嘉图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提出马克思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剩余价值论。1864年9月28日,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马克思成为实际上的领袖,并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
2015年9月12日,英国最大的反对党工党选举产生新任党魁,激进左翼候选人杰里米·科尔宾以接近60%的得票率高票当选。
科尔宾是马克思的“粉丝”,他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说,马克思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有魅力的人物,他观察到了大量规律,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路透社说,过去三四十年,表达对马克思的赞美,可谓是工党政治人物的禁忌。而科尔宾毫不顾忌,“社会主义”一词更是经常脱口而出。(www.xing528.com)
“日不落”时代以工业立国的大不列颠,现已成为一个金融强国。而伦敦金融城被称作英国经济的心脏,与美国华尔街一样算是高大上的世界金融中心。在这里,跨国贷款占全球总额的19%,日均外汇交易约2.5万亿美元,占世界41%的份额;在这里,拥有世界顶尖的国际保险市场、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与黄金市场……
伦敦金融城的繁荣,是西方流行的新自由主义缔造的商业典范。然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起,随着各国损失惨重的商业人士努力寻找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西方学界和商界人士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在德国,德文版的《资本论》开始热销。一名出版社经理说:“马克思再一次成为了时髦。我们又有了对这场金融危机感到恼火的新一代读者,他们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最终证明是一个虚假的梦。”德国马克思故居展览馆馆长比特里克斯则说:“我记不清听到人们这样讲了多少次:‘这个人是对的’。”
不仅仅是《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衍生著作也一时洛阳纸贵。例如,法国左翼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013年出版了新著《21世纪资本论》。该书一问世便引发东西方各国的热议和争论。皮凯蒂认为,我们正在倒退回“承袭制资本主义”的年代,该书用大量历史数据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提出了极大的质疑。这部近700页的严肃学术著作,被媒体称为是向马克思《资本论》致敬的一部重要著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