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均值溢出效应
国外学者研究方面:Kalok Chan(1992)、Seung Oh Nam等(2006)、Doojin Ryu(2015)研究了韩国KOSPI 200股票指数及期货、期权之间的关系;Frank De Jong等(1997)研究了AEX指数、期货和期权之间的关系;Christian Schlag(2004)研究了德国DAX期货与期权之间的关系;Sol Kim等(2009)研究了KOSPI 200股票指数与其期权市场之间的关系;Kwangwon Ahn等(2019)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期权和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均值溢出效应在逐渐增强。
国内学者研究方面:陆家伟(2007)研究中国台湾股票指数和衍生品之间关系发现指数期货和指数期权合约均领先于股票指数,并且指数期货领先于指数期权;魏洁(2012)(2013)分别对中国香港和韩国股指及现货、期货市场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林苍祥(2014)分别研究全样本、金融危机期间和涨跌幅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中国台湾地区指数与期货和现货的价格发现过程;Fei Ren等(2018)将中国内地股指与成熟市场(中国香港和美国)进行对比研究;余臻等(2019)发现上证50指数、上证50股指期货、上证50ETF、上证50ETF期权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并且期货对其他市场的均值溢出效应最强,ETF期权对其他市场溢出效应最小。(www.xing528.com)
2.波动溢出效应
目前仅有部分国外学者研究股指与多个衍生品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Booth等(2003)运用极值波动率方法研究德国DAX指数、DAX期货、DAX期权,他们发现三个市场相互之间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Sanjay Sehgal等(2015)从一阶至四阶角度研究NIFTY50指数与其衍生品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用。研究发现在价格发现和波动性溢出过程中,现货均居于主导地位,并且存在期权对期货的显著波动溢出效应,现货和期货对期权有显著的偏度溢出,现货和期货之间存在长期双向峰度溢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