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谷指出,“援助作为宝贵的国家开发资源之一,应合并到整体开发战略和政府财政之下,并在受援国政府的主体管理下进行战略性投资”。在此基础上,花谷对其历史背景做了如下整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结构调整政策中也有了促进市场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一面。但未能解决经济发展政策偏向于城市、地方的资源分配不均衡这些非洲长期以来存在的难题,“地方=农村”的开发仍旧处于停滞状态。开发中统治的正当化和开发战略上开始向更加重视综合性观点的削减贫困战略体制转移,成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围绕开发援助的世界性动向。从项目型援助转向计划型援助是这种新动向的特征之一。在计划型援助中,捐赠国通过受援国的行政体系进行财政等支援。通过这种方法,受援国的所有权得以确保,并有望促进体系改善和人才培养。
花谷围绕这种新的援助方法提出了几个课题。在过去的项目型援助中,捐赠国根据事前社会调查、计划设计、实施、事后评价等,可以独自进行决策。而在计划型援助中,这些则可以委托给受援国的当权者。但在现阶段很难说受援国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这些工作。花谷提到了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的地方开发现状,同时指出“履行向国民说明的责任,以及实施国民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公共服务和开发事业的国家体系建构”是前提条件。(www.xing528.com)
正如花谷所指,通过受援国行政体系实施的援助中,捐赠国即援助国及援助国的专家或许变得很难独自进行决策。
花谷指出,非洲地方开发中上述制度的建构过程正成为近几年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其展望了捐赠国作为助跑者,而非开发主导者的职责。还指出,应“将通过现场事业所能获得的经验和意见反馈到整个制度建构过程中,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制度本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