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与文化自信

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与文化自信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此,美利坚民族精神受欧洲大陆文化的影响进行了再一次的融合,并形成了以宗教为核心的美国文化。可以说,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发展和延续同宗教教育的支撑作用分离不开。二战结束后,这一时期的美利坚民族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抵制共产主义的武器。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培育日渐从公共领域走向私人领域。然而国家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即倡导多元文化价值观,提倡多元文化认同和分类,这是对美国文化的否认、对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否定。

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与文化自信

美国在短暂的历史中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艰苦而豪迈的开拓时期,也是建立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时期;二是自信而有成就的工业化时期,也是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革的时期;三是强大而又步履蹒跚的后工业化和信息化时期,也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改革进入困难的时期。”[15]

(一)殖民化时期的美利坚民族精神

虽然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意大利的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但早期的移民却多数来自英伦三岛。资本主义的迅速扩张,需要大规模拓展海外市场,而贫困、宗教迫害和政治冲突则成为移民者们远走他乡的催化剂。从欧洲移民来的早期移民者中,多数都是基督教新教教徒。因此,宗教在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发展历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早期移民者继承了新教精神中的勤奋、勇敢、热诚和节俭。生活的艰辛和与印第安人的斗争,都未能阻止美国人获得成功,使美国人乐观地相信自己受到了上帝的庇佑。与此同时,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者不断涌入美洲,这些移民者带来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至此,美利坚民族精神受欧洲大陆文化的影响进行了再一次的融合,并形成了以宗教为核心的美国文化。

殖民化时期美利坚的民族精神以传统宗教教育为主。殖民化时期的传统宗教教育一直把对上帝的虔诚作为重点,致力于民族精神的培养和社会信仰的确立。在清教氛围浓厚的社会环境中,宗教教育是始终被关注的问题,凝聚人心的是宗教,主导美利坚民族精神传播的也是宗教。由于殖民化时期没有普及的教育机构,因此宗教教育的责任主要由家庭承担。多数清教徒受过一定的教育,因此有能力教育子女,这些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孩子的阅读与理解宗教原则和社会法律的能力。孩子在具有阅读能力之前,主要通过聆听《圣经》和祷告的方式接受基础教育。当孩子有阅读能力之时,阅读圣经就是必修课程之一。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时刻都离不开教会的教义问答。南部地区也同样重视宗教教育。他们主要沿袭了英国传统的教育观,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教育子女,主要仿效新英格兰的宗教教育方法。可以说,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发展和延续同宗教教育的支撑作用分离不开。这个时期的美利坚民族精神表现的是一种对基本生存的追求。

(二)独立与内战时期的美利坚民族精神

美国从独立到南北战争,一直处于力求摆脱英国殖民者统治,建立独立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教育体系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美国人的生活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宗教教育为主导的民族精神培育方式逐渐让位于理性方向的公民教育形式。与这一时期相适应,民主政治和公立学校体系的确立成为重要内容。(www.xing528.com)

民主政治为公民教育确立方向。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之后,创建者们认为新的国家所需要的教育是政治方面的,而不是单纯为学术工作而做的准备。这一时期,公民教育的核心理念源于1776年的《独立宣言》和1779年的《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这两部宪法性文件奠定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础,同时也成为公民教育的宝典。美利坚民族精神在此时期另外一种重要传播方式是民主主义和保守主义两党派之间的争论,这对公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由、民主等思想在争论中得以传播。在党派争论中,美国人不仅确立了自由政府的本质,同时也为公民意识的培养确立了正确的方向,更为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公立学校体系促进公民意识的发展。美国在建国后半个世纪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公立学校运动,这一时期民族精神的培育逐步由教会管理过渡到国家管理的阶段。运动的倡导者多为当时有影响的政治家,他们将这场运动看成是自身政治改革的内容,并利用自身优势来推动公立学校体系的确立。公立学校运动的兴起,不仅得到了社会力量的广泛支持,同时还受到了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因此,随着公立学校理念的不断传播,学校也遍布各地。公立学校教育体系主要强调的是对公民道德观念的教诲、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政治价值观的教学。南北战争以后,从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新移民的涌入对美国的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产生威胁,促使美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的民族精神的培育一方面“同化”新移民,另一方面提高其适应性,探索出适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培育方式。

(三)20世纪后的美利坚民族精神

20世纪后期的美国史,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美国不断强大并加速全球扩张的历史。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抓住了历史机遇,从而免遭战火的侵袭,实现了国家现代化的高速发展,这为美利坚民族精神教育理论框架日趋完善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许多人感到以政治为核心的公民教育失之偏狭,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于是在20世纪初提出了“社会科”教育。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社会科”教育不仅是社会研究课程的任务,它也承载着民族精神内化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在国际政治中的崛起以及1939年二战的爆发,推动“爱国”和“民主”再度成为美利坚民族精神培育的主旋律。二战结束后,这一时期的美利坚民族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抵制共产主义武器。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培育日渐从公共领域走向私人领域。

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美国人在国内推行多元文化主义,一些美国人在国外推行普世主义,而剩下部分则两者都推行。在历史上,“美国民族文化认同在文化上是由西方文明的遗产所界定的,在政治上则是由美国信条的原则所界定的,即绝大多数美国人都赞同的自由、民主、个人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政和私人财产权”[16]。然而国家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即倡导多元文化价值观,提倡多元文化认同和分类,这是对美国文化的否认、对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否定。“人类在文化上正在趋同,全世界各民族正日益接受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方向、实践和体制。更具体地说,这一观点可能意味着一些深刻但不恰当,恰当但不深刻,以及既不恰当又不深刻的事情。”[17]美国正在并将继续试图通过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个看似委婉的集合名词赋予了美国推行文化霸权一个合理的口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