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培育:基本含义

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培育:基本含义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的实现有赖于文化自觉的形成,而达到文化自强也只有以坚持文化自信为前提。文化自信的客体即文化自信的内容,也就是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对优秀文化中蕴含的独特价值、彰显的顽强生命力和文化本身表达的对待外来文化的理性态度等内容。

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培育:基本含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6]“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37]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8]因此,深入理解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不仅是把握党中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的前提,也是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开展文化自信研究和培育工作的基础。

所谓“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从本质上来讲,文化自信是一种自觉的心理认同、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文化心态。从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文化自信并非单一系统,而是处于文化发展大的格局中。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共同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之中。文化自信的实现有赖于文化自觉的形成,而达到文化自强也只有以坚持文化自信为前提。从文化自信的构成要素来看,文化自信的主体是具备认知、理解、批判、反思、践行意识和能力的文化主体,既包括国家、民族、政党、社会组织在内的文化群体,也包括处于历史活动中的独立个体。文化自信的客体即文化自信的内容,也就是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对优秀文化中蕴含的独特价值、彰显的顽强生命力和文化本身表达的对待外来文化的理性态度等内容。文化自信的中介是一个集文化认知、比较、认同等对象性活动于一体的心理和实践过程。(www.xing528.com)

基于上述理解,本研究认为文化自信可以被界定为处于历史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主体,面对身处其中的文化客体,经由认知、理解、比较、反思、认同、践行等一系列自觉的心理和实践活动后,形成的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外来文化的理性对待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坚信不疑的心理状态。概而言之,文化自信就是文化主体在文化生活中,经过自我丰富、自我提升达到自我超越并形成自我肯定的主体性文化心态。这是人类在文化领域的纵深发展,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在文化发展中的客观呈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是对某一种文化资源的自信,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对延绵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引领国家、民族改革、发展、复兴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自信和生命力自信,以及对应对外来文化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能力自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