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引言又称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的目的是向读者交代研究的来龙去脉,以便唤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对论文有个简明扼要的了解。
引言的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交代式。开头交代论文写作背景、缘由、目的和意义。
(2)提问式。一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在简要交代写作背景之后随即提出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3)出示观点式。引言开宗明义,将本文的基本观点或主要内容揭示出来。
(4)提示范围式。引言部分提示本文的论述范围。
(5)阐释概念式。引言先释题,阐释题目中和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
引言的写法远不止以上几种,但无论采用哪种写法,引言都需达到以下要求。①开门见山,迅速入题。一起笔就切题,直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而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②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要根据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确定阐述的重点,略写共知的、前人文献中已有的,重点写好研究的理由、目的、方法和预期效果。要做到意思明确,语言简练。③如实评述,防止吹嘘自己和贬低别人。
2.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主要解决如何研究这个问题,是用论据证明论点表述科研成果的核心部分。正文应充分阐明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的的整个过程,突出论文的新颖性。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论文的撰写不要求辞藻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内容客观、科学、完备,做到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是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讲解的内容,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烦琐的,应有表或图来陈述。表和图要具有自明性,即其自身给出的信息就能够说明欲表达的问题。数据的引用要严谨确切,防止错引或重引,避免用图形和表格重复地反映同一组数据。资料的引用要标明出处。
物理量与单位符号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选用规范的单位和书写符号;不得已选用非规范的单位或符号时应考虑行业的习惯,或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和符号加以注解和换算。
3.结论
结论又称结束语、结语。它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结论不是简单重复研究结果,它必须对研究结果有进一步的认识,反映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实用价值及其适用范围,并可提出建议或展望,也可指出有待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设想。
在结论中一般可阐述:
(1)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及所揭示的原理和规律(理论价值);
(2)在实际应用上的意义和作用(实用价值);
(3)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做了哪些修正、补充和发展;
(4)本研究的遗留问题及建议和展望。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结论写作都要具备上述内容。作者可根据研究结果的具体情况而定,但第一点必不可少的。
结论写作的注意事项如下。
(1)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用语应斩钉截铁,数据准确可靠,不用“大概”“也许”“可能是”这类词语,以免有似是而非的感觉,怀疑论文的真正价值。
(2)明确具体,简短精练。结论段有相对的独立性,专业人员和情报人员可以只看摘要和结论就能大致了解论文反映的成果和成果的价值,所以结论段应该提供明确、具体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对要点要具体表示,避免用抽象和笼统的语言。一般不单用量的符号,而宜用量的名称,比如,不说“V 与P 呈正比关系”而说“××速度与××肌力呈正比关系”。行文简短,不对论文中各段的小结做简单重复。语言要精练,删除可有可无的表述,避免出现“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这样的行文。
(3)结论不能写成对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如果得出的结果的要点在正文没有明确给出,可在结论部分以最简洁易懂的文字写出。
(4)不要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也不必做自我评价,如用“本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本研究结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等语句来做自我评价。成果到底属何种水平,读者自会评说,不必由论文作者把它写在结论里。
4.致谢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往往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能够完成,往往需要一个团队或多个团队的合作。因此,当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时,作者应对所有合作者的劳动进行给予肯定,并对他们表示感谢。
GB/T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明确规定了“致谢”在论文中的编排位置是在“结论”之后,“参考文献表”之前,并详细规定了“致谢”的对象,包括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个人。
撰写致谢时,应以第一人称书写。在致谢部分中,提及某人时不使用“Mr”“Mrs”“Miss”这样的头衔,而使用“Dr”“Professor”这样的头衔。致谢对象是机构时,也要提及。在致谢中,不能使用物主代词(例如,his,her,their 等),同时任何与特定公司团体有关的名词必须使用其全称(比如以有限公司代替公司)。致谢部分要使用主动语态,不得使用任何缩写形式,在正文出现的除外。
国外致谢一般用Acknowledgement 为标题,自成一节,标题和内容的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作为论文的一部分排于结论之后,参考文献之前。
以下是从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摘取的致谢的例子。
国内致谢的位置、格式、字体均不统一,有的有“致谢”标题,有的则仅以字体、字号相区别;有的位于结论之后,有的位于英文摘要之后,有的位于首页页脚;有的作为正文的一部分,接排在“结论”最后,字体字号与正文一致,较不醒目,而且内容整体较为简单。
以下是分别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中国图书馆学报》上摘取的致谢例子。
此外,如果要对已故人致谢,必须要以得体的方式,同时其表达内容应使用公开对话的方式。
比如:“We dedicate this work to the deceased Prof.Bloggs”这种表达是不恰当的,应该写成“We acknowledge Prof.Bloggs for discovering the secret of anonymity”。
致谢不是论文的必备部分。但它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诸多帮助,如引用了他人没有公开发表的资料、图片、数据、实验结果或受到他人观点的启发等,因无法在文章、参考文献中提及,只能在文末表达自己的谢意;另一方面,体现了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严谨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它从另一个侧面间接地说明了科技论文创新点的由来和作者的研究背景,如研究的设施基础、人员基础和基金基础等。它严格界定了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的研究成果的界线,是一种尊重知识产权的科技道德行为,同时体现了论文本身的价值和可信程度,“尤其对一些以后被证实为重大研究发现的事件,在科学史的研究中能够提供珍贵的文献线索”。因此,致谢提供的信息对读者判断论文的写作过程和价值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5.参考文献
根据《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参考文献是“为撰写或编辑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按规定,在学术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对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表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有“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前者根据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先后顺序,按著者、题名、出版事项的顺序逐项著录;后者首先根据文种(按中文、日文、英文、俄文、其他文种的顺序)集中,然后按从参考文献著者的姓氏笔画或姓氏首字母的顺序排列,同一著者有多篇文献被参考引用时,再按文献出版年份的先后依次给出。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学术期刊所普遍采用。
1)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
文献类型标识是标示各种参考文献类型的符号。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规定,论文著者应用以下文献类型标示码,将自己引用的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及载体类型标示出来。根据GB 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常用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标识,电子文献以双字母标识。
常用文献类型用单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1)期刊[J](journal);
(2)专著[M](monograph);
(3)论文集[C](collected papers);
(4)学位论文[D](dissertation);
(5)专利[P](patent);
(6)技术标准[S](standardization);
(7)报纸[N](newspaper article);
(8)科技报告[R](report)。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1)磁带[MT](magnetic tape);
(2)磁盘[DK](disk);
(3)光盘[CD](CD-ROM);(www.xing528.com)
(4)联机网络[OL](online)。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1)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database online);
(2)磁带数据库[DB/MT](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3)光盘图书[M/CD](monograph on CD-ROM);
(4)磁盘软件[CP/DK](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5)网上期刊[J/OL](serial online);
(6)网上电子公告[EB/OL](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Z]。
2)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应按照国家标准(GB/T7714-2005)或出版社编辑部要求。常用文献类型著录格式如下。
(1)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蓝海波.澳大利亚图书馆员专业化:行业协会的作用[J].图书馆研究,2015,45(02):113-116.
[2]Lee B,Wasserman P.Professionalism Reconsidered[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1968,29(1):5-26.
(2)书籍。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余敏.出版集体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
[2]昂温G,昂温P S.外国出版史[M].陈生诤,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105-1 0 8.
(3)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 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出版地或保存地点:出版者或保存单位,年份:起止页码.
[1]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5-18.
[2]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5)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6)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或专利所有者.专利名: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1]双鸿电子科技工业(昆山)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机及其电子计算机元件组:中国,CN201820842712.1[P].2018-12-07.
[2]深圳市艾宝科技有限公司.双屏计算机显示器及双屏计算机:中国,CN201810636320.4[P].2018-11-20.
(7)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规范、法规等)。
[序号]主要责任者.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也可略去主要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
[1]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测试规范:TB/T 3537-2018[S],2018.
[2]X 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技术要求:GB/T 37128-2018[S],2018.
(8)专著、会议录、汇编作品中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1]马克思.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55.
[2]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此外,有的期刊编辑部参照《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教社政厅[2000]1 号)的规定,要求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用代码“A”标识,其著录格式为: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文献代码].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1]黄蕴慧,国际矿物学研究的动向[A].程裕淇。世界地质科技发展动向[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38-39。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1]Abood S.Quality improvement initiative in nursing homes:the ANA acts in an advisory role[J/OL].Am J Nurs,2002,102(6):23[2002-08-12].http://www.nursingworld.org/AJN/2002/june/Wawatch.htm.
[2]LIANZA.Bodies ofKnowledge[EB/OL].[2018-12-24].https://lianza.org.nz/professional-registration/bodies-knowledge.
(10)外文文献的引用格式。
各类外文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格式与中文示例相同,其中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文献的作者3 人以内全部列出,4 人以上则列出前3 位,后加“,等”或“,et al”(其中,逗号可以省略);外国人姓名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名字部分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
[1]Hyungjin Kim,Soon Ho Yoon,Jihang Kim,et al.Growth of thymic epithelial tumors and thymic cysts:Differential radiological points[J].Thoracic Cancer,2019,10(4):864-871.
[2]郭晶,兰小媛,宋海艳等.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能力标准与资质认证规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1):48-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