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五竹镇位于县城南部,东与锹峪乡相接,南连漳县,西与会川镇的太白山相邻,东北接邻祁家庙乡和清源镇,距县城15 公里,316国道、西五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平均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5.6 ℃,无霜期128天,年降雨量562 毫米,属南部高寒二阴区。全镇辖7 个行政村、58 个村民小组,总面积6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 万亩(土地确权后4.63 万亩),总人3 口3284 户13753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67 人。全镇共有党支部9 个(农村支部7 个),党员453 名。2018 年底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00 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00元。主导产业为生态旅游、马铃薯种薯繁育和中药材种植,年种植马铃薯1.8 万亩,产量5 万吨,种植中药材1.2万亩,干药产量2400吨。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分布着渭河源大景区、鹿泉寺、营盘寺、五竹寺和水磨坊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项目建设】一是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渭源水镇、甘肃省唯一性渭河源景区产业配套山水民宿旅游开发项目、五竹镇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住宅工程项目、渭源县五竹镇渭河源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五竹镇区域农技站建设项目等8 个项目前期工作,总投资31.5481 亿元。二是项目资金争取情况。共争取下达五竹镇东西部扶贫车间建设项目、五竹镇渭河源村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五竹镇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渭源县五竹镇2018年全域无垃圾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生活垃圾低温热解站建设项目等7 个项目,争取到国家投资599 万元。三是项目建设情况。实施在建项目共6 项:五竹镇五竹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审计验收工作;中央移民搬迁财政补助资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审计,产业项目依托甘肃维佳集团及渭源马铃薯种薯繁育合作社2 个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建设;五竹马铃薯高新示范园建设项目完成1000 平方米的瓶苗组培室,钢架简易温室40 座,马铃薯种薯贮藏窖3 座;五竹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已完成20000 平方米智能温室的钢结构安装,50亩花海种植,60亩日光温室土地平整,园区绿化;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已完成审计工作,搬迁的建档立卡农户已全部搬迁入住;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计划搬迁贫困户17 户70 人,其中进城安置2户,集中安置15户,现已全部完成主体建设,10户已完成入住,2 户进城安置已完成选房;2018年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项目,硬化道路8.534 公里,完成1.2 公里道路硬化,其余由于政策原因暂停施工。扶贫车间建设项目按照“三变”模式已完成折股量化工作。四是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县上下达固定资产投资任务1.3 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85 万元。五是招商引资项目成效初显。扶持渭源籍企业家投资800 万元的“怡园”农家乐、投资2000万元的渭河源生态酒店、投资1800万元扩建的竹寨园农家酒店均已建成正式运营,吸纳当地就业80多人,旅游旺季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 万余人次,营业额达300 多万元。投资100 万元的渭河源村旅游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农家乐+农家客栈(农户)”模式已步入正轨,带动加盟经营的10 户农户户均接待游客80人以上,增加家庭直接增收2000元。
【产业发展】马铃薯产业:投资2200 万元的五竹镇马铃薯种薯产业园已建成马铃薯脱毒组培苗扩繁车间和组培温室1200平方米。建成万亩马铃薯原种示范片带1 个,在郭家沟村、五竹村和渭河源村分别建成1000 亩的农业科技示范点3个,在鹿鸣村建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完成马铃薯种植2.3 万亩,其中一级种扩繁基地1.3万亩,原种扩繁基地1万亩;完成马铃薯保险投保面积达1711 亩,共计理赔15957.9 元。中药材产业:建成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片带1 个(五竹村、渭河源村、苏家口村、郭家沟村),其中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900亩,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0.81 万亩;完成中药材种植1.3万亩,中药材产值保险投保面积达799亩,农户自缴保费共计68560 元。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完成旱作农业2231 亩(鹿鸣304 亩、郭家沟301 亩、渭河源420 亩、五竹382 亩、苏家口342 亩、路麻滩262 亩、黑鹰沟220 亩)。黑鹰沟村、路麻滩村、五竹村、渭河源村和鹿鸣村各完成塑料大棚10 亩。畜草产业:牛饲养量达到2133 头;羊饲养量达到15700 只;猪饲养量达到19290 头;鸡饲养量达到121700 只;肉类总产量达到980 吨;禽蛋产量达到542 吨;鲜奶产量达到95 吨。续扩建建养殖企业1 个、新发展家庭适度规模示范户61 户,新建规模养殖场10 家,技术培训200 人次。旅游产业:成立渭河源村旅游服务中心,加盟农家乐3 家,农家店(客栈)8户,发展农家乐20户,支持竹寨园农家乐实施二期工程,渭河源生态酒店、黑鹰沟农家乐均已建成投入使用,引导当地群众在景区和渭河源村开设小商品、食品经营店2 家,小吃摊点8 个,吸纳旅游从业人员50 人以上;投资100 万元的渭河源村旅游发展项目建设,提升渭河源旅游基础设施。积极培育电商产业,投入补贴资金10 万元,建成了渭河源、五竹、苏家口3 个较高标准的村级电商服务点,年交易额达110万元以上。
【生态建设】按照打造“渭河源水镇”的总体定位,大力开展镇区环境卫生整治,制止乱建和抢占事件23起,依法取缔各类流动菜摊、水果摊30 多个,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150 余份。以“治理四乱、拆除四旧、实现四化”为重点,围绕国道和旅游道路沿线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和美化绿化行动,清理违章建筑3 处,沿渭河源村旅游道路建成复古文化墙1 处,完成生态篱笆围栏6 户。安排环卫保洁员26 名,划段包干定期对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打扫。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秀源保洁有限公司统一组织开展镇村垃圾清运收集工作,形成了“社清扫(保洁员、农户)—村转运(保洁员)—镇拉运(环卫公司)—县处理(垃圾厂)”的农村全域无垃圾常效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靠实责任,加强河道管理,投入资金8 万元开展河道清理整治行动4 次,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和倾倒垃圾等破坏河道违法行为2 起,罚没收入10 万元,有效巩固了河道治理成果;先后三次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全域无垃圾集中整治行动,出动车辆32台次,设立宣传警示牌10 余个,刷写宣传标语12 条,发送宣传信息22条,全镇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提升。全镇已经建成垃圾池42 处,配备垃圾桶(箱)330 个,配备公益性岗位19名,在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栽植绿化苗木4000 株,定期对庄前屋后、河塘沟渠、乡村道路等范围内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成立了由12人组成的环卫队,重点对柴草乱放、粪便乱堆、垃圾乱堆、农业废弃物乱弃等突出问题进行治理。镇上组建了30人的应急扑救队伍,各村分别组建了20人的应急扑救队伍,配备林业管护人员47 名(其中公益林管护人员21 名,建档立卡护林员26 名);先后发放封山禁牧、森林防火等宣传资料2000余份,书写并粘贴临时性防火标语12 条,悬挂固定性防火标语7 条,致学生家长通知书1000余份,与坟地较多区域坟主签订《护林防火协议书》,完成了智障人员的排摸及监护人的宣传教育工作;完成历年补植补造135.5 亩,补栽苗木约15000 株,完成退耕还林任务700 亩,栽植苗木77000 株,完成面山绿化1700 亩;完成行道树栽植16 公里,栽植苗木4000 株,全镇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达11240亩,完成街道绿化。
【社会事业】全镇共建成幼儿园6所,建成六年制小学6所,设学前班6个,建成初中1所,有教师129 人,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100%就地就近入学。全镇有0~3岁未适龄儿童424 人,学前教育适龄儿童309 人,入园人数297 人,三年毛入园率96%,有小学生554人,初中生343人,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9%(其中贫困户100%),“两免一补”和“营养餐”资助政策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且对符合政策的123 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以人均625 元的标准实施了寄宿生生活补贴政策。严格落实医疗保险和报销政策,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落实了贫困人口801 户3108 人补贴6.28 万元、五保低保人口759 户1394 人补贴12.21 万元、计生两户785 户1558 人补贴10.04 万元的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政策(一类低保、五保、计生两户、孤儿人均180 元,二类低保人均36 元,一般贫困户人均30元,三类低保人均18 元,四类低保人均9 元),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109 人贫困患者,实施了医疗救助32.95 万元的保障政策,切实降低了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加强健康专干队伍建设(每村1 名),落实“五帮两核”和贫困家庭医生(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对全镇1075户贫困人口实施了全覆盖的签约服务,“一人一策”签约率达到100%,同时对“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政策做到应宣尽宣、应讲尽讲,有效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镇7 个村均建有60 平方米以上村卫生室1 所,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设,并配备了具有镇村职业医生资格证的医务人员各1 名。2018 年全镇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308 户12363 人,参保率达到98.27%,其中贫困户达到100%(异地参保42人)。全镇实现了所有行政村文化广场及文化舞台全覆盖,并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70 余套。举办各类文艺会演6 场次,展现了各村群众积极向上、勤劳致富的精神面貌。
【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加大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强水源地保护治理,杜绝违法占地、未批先建和污染环境等行为,在“4 · 22”世界地球日和“6 · 25”全国土地日,开展《土地管理法》《环保法》等法规学习17 场次,印发宣传资料800 余份;排摸出地质灾害隐患点6 个。实施节能降耗工程,投资156 万元安装光伏发电设备39户,五竹卫生院完成煤改电锅炉改造1 座,路麻滩村新建总投资300 万元,规模301 千瓦的光伏发电站1 处。积极宣传推广运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灶、沼气池等节能产品,开展节能宣传和培训6 次,累积培训人数达600人次。编制完成了美丽村庄建设规划、镇区立面改造方案和316 国道沿线村庄风貌改造规划。与镇区各商铺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各村也相应制定了卫生清理制度。(www.xing528.com)
【社会民生】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健全,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严格落实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未脱贫的贫困人口,一、二类低保对象,一、二类残疾人,计划生育“两证户”等特困人口参保代缴政策,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严格按照农村低保制度和低保对象认定程序,完成了低保评定和动态调整工作,确保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全镇现有农村低保对象701户1995人(其中一类93户143人,二类173户436人,三类280户831人,四类155 户585 人),2018 年累计发放低保金82.35 万元;五保户129 人(其中集中供养4 人,分散供养125 人),发放五保金16.82 万元;残疾人403 人,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97 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70人共计补贴资金22.49万元;发放困难老人补贴68 人6.8 万元;孤儿3 人,发放补贴2.3 万元(人月均640 元)。全镇有各类优抚对象70 人,其中,在乡老复员军人4 人,伤残军人3 人,两参人员11 人,带病退伍军人2 人,60 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49 人。另有社救人员1人,地下党1 人。新增符合条件的60 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4 名。全镇共有符合两项补贴条件的残疾人240 人,其中生活和护理补贴发放人数27人,生活补贴发放人数168 人,护理补贴发放人数45人,共发放资金18.6万元。共有符合困难老人补贴对象68 人,累计发放资金6.8 万元。共审批大病医疗救助38 户,合计救助资金18.2909 万元;临时救助23户,合计救助资金7.9119万元。
【安全生产】结合安全生产月、庙会、儿童节等节庆活动,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50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 余份,培训人数达100 多人次。共开展安全隐患排查18 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汛安等专项检查60次,下发责令整改意见书72 份,整改复查49 次;强化食品药品日常监督检查,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5起,共计处罚金额15291元(一般案件6起,简易程序案件9起),对36 家食品生产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了记分告知,开展网上巡查700 多次,农村自办宴席备案12 场,现场检查率达100%,食品快速检测250批次,占任务批次的100%。
【司法信访】充分发挥镇司法所和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共排查矛盾纠纷39起,成功调处39 起。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2 期,培训人员240 多人,开展法律讲座13 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 余份,送法律下乡3 场,制作大型宣传版面2 块;充分运用便民服务中心,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2 件,办结22 件,镇领导大接访20 件26 人次,办结20 件。受理电子民生平台工单157 件(其中:求助类147 件,咨询类9 件,投诉类1件),已办结答复157件,按时办结率达100%。
【脱贫攻坚】 一是做到精准识别。对全镇2014年以来所有已脱贫户逐户逐项指标进行了入户核查,对不符合要求并达不到脱贫标准的已脱贫人口坚决重新回退到贫困人口,共新识别7 户19 人、返贫回退3 户14 人、误剔除重新纳入1 户6 人,做到防止“被脱贫现象”的发生。二是做到精准退出。经严格程序认定,2018 年脱贫225户819人(其中兜底脱贫50户110人),实现了渭河源、路麻滩两个村整村脱贫退出。二是做到精准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录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和“一查二填三审四核”的程序步骤,细化数据采集内容,严把责任落实、督导检查、数据采集、审查审核、数据录入、确认上传“六个关口”,确保各类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完成了国扶办子系统信息的更新工作,对县、村、户脱贫指标精准对接到村到户,建立了台账。三是抓“三变”改革。2018 年整合扶贫资金量化入股到企业,通过折股量化带动贫困户477 户、巩固提升户11 户,其中马铃薯“三变”带动分红37 户,中药材“三变”带动分红40户,扶贫车间带动分红308 户,户均年分红1000 元;“金鸡”“三变”带动分红50 户,户均年分红2000 元;光伏到户项目带动贫困户74 户(2016 年易地搬迁光伏39户,2018 年易地搬迁光伏15 户,路麻滩光伏电站20 户),户均年分红3000 元(路麻滩光伏电站户均年分红2000 元)。四是抓机制创新。建设村级光伏电站,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开展公益事业及设立奖补等形式,分配发电收益,并分村制定《村级光伏电站公益性岗位工资分配管理办法》,扶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312户,户均年补贴3000 元。选聘生态护林员参加森林资源管护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扶持贫困人口26名,人均年补助7000元(其中五竹村2人人均年补助8000元)。积极开发镇村道路维护、自来水管护、保洁、绿化、社保协管、公共安全等新型服务性岗位,利用省级补助和县区自筹资金进行补助,扶持贫困人口50 名,户均年补贴6000 元,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实现稳定脱贫。五是抓金融扶贫。积极与县农业银行、信用社衔接,新建金融服务网点3个,6 个村实现了金融网点到村服务。共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716 户3580 万元,其中个人类603 户3014 万元,企业带动类114 户566 万元。2018 年到期421 户2105 万元,其中个人类359 户1795 万元,企业带动类62 户310 万元,共回收贷款2091.5 万元,其中个人类1781.5 万元,企业带动类310 万元,个人类回收率达到99.25%,综合回收率达到99.36%。累计完成续贷210 户961.3 万元,其中发展富民产业续贷130 户648 万元,归还存量贷款续贷80 户313.3 万元;村级互助协会累计达到7 个,互助资金规模达到230 万元,采取1∶10 比例增信放大贷款规模,贷款累计达到238 户1156.5 万元,已回收235 户1132.5 万元,回收率达到97.9%,还有6 户24 万元因筹措资金困难尚未收回(正在整改);2018 年共发放精准扶贫小额贷款15 户71 万元。六是聚焦产业扶贫。通过就业带动、产业带动和分红带动三个扶贫渠道,带动我镇及周边乡镇2240户农户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增收致富。引进良种母牛101 头、引进良种羊95只、引进良种生猪45头、引进中蜂200箱。成立渭河源村旅游服务中心,采用“旅游服务中心+农家乐+农家店(客栈)”的模式,带动加盟农家乐3 家,农家店(客栈)18 户,引导开设小商品、食品经营店2 家,小吃摊点8 个,吸纳旅游从业人员50 人以上。实现劳务输转2435人次,劳务创收3827万元,其中输转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9 人次,劳务创收1046 万元,组织实施晋渭劳务输转22 人次,户均增收1.8 万元以上。建成扶贫车间2 个,吸纳当地劳动力务工59 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23 人次,人均增收2500 元以上,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完成各类培训共计631 人次,其中就业技能培训337 人次,实用技术培训264 人次,“两后生”培训30 人次。七是集中攻坚饮水难问题和住房不安全问题。衔接水务部门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管材以及每个泉补贴600 元的标准,为全镇接通自来水31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泉水改造提升29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低保户2户),并对我镇7个村的自来水、整村脱贫退出村渭河源和路麻滩的集中供水点、井供水、泉供水水质进行了检测,经检测水质均达到饮水安全标准。多方合力解决住房不安全问题,2018 年新建房屋199 户,2018 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7 户(2 户为进城安置),已搬迁入住10户,其余5 户主体工程已完工。危房改造以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户均2.2 万元,其他户1 万元,兜底户(特别困难的四类对象)每平方米0.1 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易地搬迁以集中安置人均4.3 万元、进城安置人均5.774 万元,自筹资金人均不超过0.25 万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