筇竹寺圣旨碑位于昆明市西郊玉案山筇竹寺大殿右壁。砂石,高150厘米,宽85厘米,碣头半圆形,浮雕云纹。正面用汉文刻元仁宗爱黎拔力八达颁给住持僧玄坚的圣旨,碑阴用回鹘式蒙古文刻云南王阿鲁颁发给筇竹寺的令旨,即《云南王藏经碑》。一为“圣旨”,一为“令旨”,级别、内容、刻碑时间皆不同。圣旨碑正文20行,仅第16行足刻67字,余则因尊称提行,空字不足行。全文正书,书法、雕刻艺术均欠佳,且有错落。圣旨碑的主要内容是指示颁赐给筇竹寺的藏经及寺院田园、马匹、商店、当铺、税粮等,任何人等不能侵犯。任命玄坚(雄辩弟子)任寺庙住持“以祝圣寿”。这是以法定形式支持佛教和确定寺院经济,揭示了封建地主阶级和僧侣地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是研究云南元史和宗教的主要史料碑文,还证实了元初称昆明为“鸭池”,订正了《马可·波罗游记》第四十八章中认为“雀岐”(即鸭池)即“省府大理”的错误。碑文采用当时的白话口语,除了融合汉、蒙、白各民族语言外,还使用了天竺(古印度)方言,如“双”。此碑在历史、地理、语言学上的价值重大。
圣旨碑阴面为《云南王藏经碑》,是云南王阿鲁于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颁给筇竹寺的令旨。令旨是回鹘式蒙文的,碑上方有八思巴文额镌“云南王藏经碑”六字,“令旨”文十行右肩竖写,敬词抬头。遇“天”“皇帝”等词语时双抬,遇“双亲”“大长公主”“兄长”“师”“大藏经”“令旨”“阿鲁”等词时单抬。但“阿鲁”一词有一处未抬写。写有回鹘式蒙文的文物在国内保存下来的不多,像《云南王藏经碑》这样保存完好且文字具有一定规模的文物,是研究蒙古语言史和蒙古文字史极为珍贵的资料,其“令旨”中提到“秃坚”之礼,对研究元史,特别是研究元代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16]。(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