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时期云南各地依旧盛行火葬,在考古发掘中,这一时期发现的火葬墓极多。就葬具而言,陶罐居多,也有少量铜罐、铁罐,青花瓷罐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元明时期塔刹型的火葬罐依旧流行,且在形制上更加多样。元代火葬罐器身常用莲瓣装饰,或刻划,或堆贴,塔刹型钮多变矮,少数退化为半圆形钮,器座演变为束腰莲花座,器身堆贴繁复的纹饰。另一类呈桶状,器身刻画莲瓣文。明代火葬罐盖多变小,盖身一般不再装饰附加堆纹,器身的纹饰更加复杂,部分火葬罐还带有器座,器座为圆形,束腰,素面[1]。
元明时期的火葬墓有单人、双人、多人不等的合葬墓,也有双层,甚至三层套罐。随葬品也五花八门,有瓶、罐、碗、铜镜、玛瑙、海贝、饰珠、金银饰品等。另外,这一时期的火葬墓大多有墓志、墓碑或墓幢,多为梵、汉两种文字书写。
这一时期火葬墓的代表性墓地主要有大理大丰乐火葬墓地、泸西和尚塔火葬墓地、曲靖八塔台火葬墓地、禄丰黑井火葬墓地、嵩明凤凰窝火葬墓地、蒙自瓦渣地墓地等。
(一)大理大丰乐火葬墓地
图Ⅸ—1 大丰乐墓地出土的元明时期的陶质火葬罐
大理大丰乐火葬墓地共发掘966座火葬墓(见图Ⅸ—1),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其打破叠压关系的分析、随葬器物的类型学比较以及热释光测年情况,将其分为六期,元明时期相当于第二期晚期至第六期,时间跨度极大。从葬具来看,有陶器也有瓷器,陶罐器表多施绿釉不及底,常见拱顶、弧壁,盖带狮钮、柱钮或兽钮,纹饰多见宝相花、法轮、十二生肖等。瓷罐常见直口、鼓肩或敛口、深鼓腹,带弧形盖或荷叶形盖,器表施釉。青花瓷器,一般周身施纹饰,也发现有少量铜罐。
大丰乐墓地大部分墓葬出土有随葬品,常见有陶器、瓷器、铁器、铜器等,其中以陶器最多,常见有瓶、碗、碟等,也有十二生肖俑、人物俑等。瓷器数量次之,有青釉瓷和青花两类,青花纹饰主要是花草纹、云纹、蕉叶纹等,器形有瓶、罐、碗、盘等[2](见图Ⅸ—2)。
图Ⅸ—2 大理大丰乐墓地出土的瓷器
(二)泸西和尚塔火葬墓地
该墓地位于云南省泸西县城东北郊和尚塔小山上,1998年经抢救性发掘,共发现200多座火葬墓,葬具多为陶罐,有少量釉陶罐和青花瓷罐,既有专用葬具,也有生活实用器用作葬具的。常见宝塔形盖钮,罐身多饰附加堆纹、十二生肖、刻划纹、莲花纹等,青花则颜色发黑,应是本地产物。火葬罐上还常见朱书符咒和梵文。随葬器物较少,常见铜镜、钱币、料珠、海贝及小件铜器、铁器等。根据葬具演变及随葬器物,该墓地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元末到明初;第二期为明代中晚期;第三期为明末清初[3](见图Ⅸ—3)。
图Ⅸ—3 泸西和尚塔火葬墓地出土的瓷葬具(www.xing528.com)
(三)曲靖八塔台火葬墓地
该墓地位于八塔台青铜时代土墩形墓地的二号堆,火葬墓叠压青铜时代土坑墓。火葬坑多为圆形,也有少量圆角长方形和椭圆形坑。存在多个火葬罐同葬一个坑的现象,人骨同棺木一起焚烧,剩余大块人骨贴金箔或朱书梵文,内罐也常见朱书梵文,也有道教符咒。葬具质地有陶、釉陶和瓷3种,均有盖,有的还加陶质器座,釉陶以绿釉陶为主,瓷器有黄釉和青花。一般外罐造型有束腰、斜腹罐,随葬器物较少,一般放置于内罐,常见铜镜、铜钱、小件铜饰品、料珠、玛瑙、海贝等。
根据葬具的形制变化,这批火葬墓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年代为宋代后期或元代前期,第二期年代大致在元代,第三期为明代[4](见图Ⅸ—4)。
图Ⅸ—4 曲靖八塔台火葬墓地出土的陶葬具
(四)禄丰黑井火葬墓地
该墓地表面有大量元代纪年的墓幢和墓碑。葬具为陶罐和瓷罐,瓷器葬具和随葬品多为云南本地窑口产品。根据第二次发掘的葬具及随葬品分析,其大致可以分为两期,第一期的年代为元代,第二期的年代为明代[5]。
(五)嵩明凤凰窝火葬墓地
葬具为外罐、内罐及单罐,质地有陶和釉陶两种。根据葬具和随葬品的变化,特别是出土的M1木椟“岁次丁酉十二月庚寅朔”的文字记载,推论得知其记载的时间为元成宗贞元三年(1297年)。由此大致可以推断其第一期为元代,第二期为明初或稍晚,第三期为明代中期或稍晚[6]。
(六)蒙自瓦渣地墓地
该墓地葬具多数为瓷质葬具。非瓷类葬具墓的葬具为长方形木质葬具,这在云南发现的火葬墓是第一次。瓷质葬具为青花瓷和青釉瓷两种。根据瓷质葬具分析,其年代大多为明代。根据康熙年间《蒙自县志》记载,推测其墓主应该为白族[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