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安宁法华寺石窟:位置、风格与题材

云南安宁法华寺石窟:位置、风格与题材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华寺石窟位于安宁市东5千米处洛阳山西侧。法华寺毁于清咸丰年间,石窟群开凿在陡峭的红砂岩石壁上,共四处。图Ⅷ—17安宁法华寺石窟及十八罗汉第四处:远在罗汉窟南100米处,共有二龛。图Ⅷ—18安宁法华寺石窟的卧佛法华寺石窟是典型的汉传佛教题材,其内容风格与剑川石钟山石窟不大一致。法华寺罗汉石窟现有十八尊,最初应为十六尊,后人又补雕了两尊,以凑十八之数,此例在内地各大石窟中也较为常见。

云南安宁法华寺石窟:位置、风格与题材

法华寺石窟位于安宁市东5千米处洛阳山西侧。法华寺毁于清咸丰年间,石窟群开凿在陡峭的红砂岩石壁上,共四处。

第一处:位于山壁最下处,并排有两龛菩萨造像,高约1.5米,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地藏王菩萨。观世音头戴花冠,正中有化佛一尊,身着通肩袈裟,结跏趺坐于金刚座之上,身后有背光两圈;地藏王头戴宝冠,左手托摩尼宝珠,右手所持已残,坐势为半跏趺,屈右腿,垂左足踏于莲花之上。此处观音和地藏形体高大,位置又显,当是石窟寺的主神。

第二处:在二菩萨雕像左后方大约30米处,在悬崖绝壁上雕出18窟,窟内坐十八罗汉。每窟高约80厘米,拱顶,内雕罗汉一尊,雕像高约60厘米,但大部分已损坏,无头。罗汉分三层上下排列,远眺呈蜂窝状。第一层正中存有清代康熙年间所刻“晚照”二字,传为清代安宁八景之一的“夕阳晚照”(见图Ⅷ—17)。

第三处:在罗汉窟左10余米,有两窟。第一窟雕释迦牟尼苦行图,释迦牟尼双手抱膝作垂首沉思状。第二窟雕牧女献乳,牧女广袖长衣,手捧碗盏,身后紧跟水牛一头,背负经籍,以牛角轻触女衣。

图Ⅷ—17 安宁法华寺石窟及十八罗汉(www.xing528.com)

第四处:远在罗汉窟南100米处,共有二龛。一龛已毁,另一龛雕释迦牟尼涅槃像。这尊卧佛,头戴花冠,通肩袈裟,袒胸跣足,一手枕头,另一手平伸于腰间,曲肱半睡,长达4米。佛教中的卧佛,是佛祖释迦牟尼涅槃时的姿态(见图Ⅷ—18)。这尊卧佛神态安详、恬静自然,造像雕刻技法娴熟、刀法细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图Ⅷ—18 安宁法华寺石窟的卧佛

法华寺石窟是典型的汉传佛教题材,其内容风格与剑川石钟山石窟不大一致。明代《云南志》中曾记载:“段氏于东山石壁凿十六罗汉于其上。”清代雍正《安宁州志》说“唐时建”“段氏凿罗汉”。内地在北宋以前皆为十六罗汉,绘于南宋淳熙年间的大理国《张胜温画卷》就绘十六罗汉。法华寺罗汉石窟现有十八尊,最初应为十六尊,后人又补雕了两尊,以凑十八之数,此例在内地各大石窟中也较为常见。从造像风格来看,法华寺石窟造像朴实简练,观音造像仅着袈裟,而无繁饰,造像中部分建筑保留云南唐宋时期特征,推测法华寺石窟年代应为大理国段氏前期[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