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考古学通论:画像石与画像砖的介绍

云南考古学通论:画像石与画像砖的介绍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画像砖的出现可能稍晚一些,即东汉时期,是墓砖上模印浮雕花纹,题材范围与画像石大同小异。云南在汉晋时期墓葬内出土了一些画像石和画像砖,虽数量不多,但有一定艺术价值。西王母是汉画像石和画像砖上常见题材。于是,西王母的形象频繁地出现在汉画像砖、石上。东汉画像砖上的“耕牛图”是对这两条史料最好的图解。图Ⅶ—66白泥井东汉墓出土的画像砖图Ⅶ—67昭通后海子东晋壁画墓出土的铺地花砖图Ⅶ—68昭通耕塘石棺画像

云南考古学通论:画像石与画像砖的介绍

先秦及西汉初、中期,中原和云南在埋葬制度上以土葬为主,多为竖穴土坑墓,棺椁一般为木质。当然,西汉初期已开始出现石椁墓。到了西汉晚期,中原开始出现画像石墓和画像石刻,就是在墓室、建墓石材、墓阙、墓碑、祠堂石壁或其他石质上雕刻花纹、人物故事、墓主生前事迹以及神话怪异、传说等。

画像砖的出现可能稍晚一些,即东汉时期,是墓砖上模印浮雕花纹,题材范围与画像石大同小异。画像砖主要分布在山东、四川、陕西、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云南在汉晋时期墓葬内出土了一些画像石和画像砖,虽数量不多,但有一定艺术价值

这些画像石墓石刻和画像砖主要发现于昭通市昭阳区二坪寨、白泥井、刘家海子、杨家冲、乾沟、曹家老包、鸦姑海、李家湾、海渔河、牛头寨、耕塘,陆良县戛古、石坝,保山市(今隆阳区)郎义乡、诸葛营、小汉庄;大理市喜洲镇风阳村、阁洞旁村、大展屯、制药厂、荷花寺村以及昆明市、祥云县、姚安县、大关县等。汉晋墓碑石刻及画像石题材有:

“四神”,即“四灵”。就是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汉晋人用这“四神”代表天空中的“四象”或“四宫”,即东、西、南、北宫,也就是代表宇宙天空。把“四神”刻画在墓里,墓主人躺在棺内就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天空之下。著名的《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和汉晋云南石棺上均刻“四神”(有时缺一二件,汉画像石中有的仅刻一神)。

西王母。昭通市昭阳区耕塘石棺、白泥井石棺均雕有西王母像。耕塘石棺西王母蓬头戴胜长翅,端坐案几前,左右各有一人。左侧之人坐圆墩上,手持一物;右侧一人站立,手持树枝状物。此人后面有一凤,下边还有三足乌和九尾狐。西王母是汉画像石和画像砖上常见题材。据《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说西王母的打扮是“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正符合耕塘石棺上西王母端坐头发上戴装饰的样子。她身边那只三足乌正是《山海经·海内北经》郭璞注所说:“又有三足乌主给史。”应当是西王母的仆役。到汉代,西王母因为有长生不老之术并且会制造不死之药,因而地位大大提高。据《淮南子》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因而,迷信升天、长生不死的汉朝人对西王母无不顶礼膜拜。于是,西王母的形象频繁地出现在汉画像砖、石上。根据内地出土西王母画像石比照,昭通耕塘石棺上刻在西王母身边两侧的人,应当是替西王母加工长生不死之药的捣药工。

“日月同辉”。《爨龙颜碑》半圆形的碑额下端,浮雕出一个圆形的太阳,里面站着三足金乌和一个圆形的月亮,里面蹲着一只蟾蜍。这就是汉晋和南朝墓石刻上的“日月同辉”现象。汉朝人把三足乌视为“日精”,《淮南子·精神训》就记载了太阳中有“三足乌”。而月亮中的蟾蜍则为“月精”,据《淮南子·览冥训》说,后羿向西王母讨回长生不死药,而其妻恒娥(即嫦娥)偷食而且过量,一下升到月球(“恒娥窃以奔月”)变成蟾蜍而成为“月精”,即《初学记》中所说“托身以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这样,里面有三足乌的球体就可判断为太阳;里面有蟾蜍的球体则可知其为月亮。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在天空即“日月同辉”。这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在汉朝人看来,是“祥瑞”和“吉利”。所以,人们把“日月同辉”雕刻在墓里,以为死者乞求冥“福”。此后很长一段时期,这种观念还保存在人们的思想中。于是南朝时期的“大爨”碑上也就雕刻了“日月同辉”。

伏羲女娲。昭通白泥井东汉石棺上雕刻伏羲女娲,其特征是人身蛇尾。这也是汉画像石上常见的题材。在东汉人的著作和传说中,伏羲和女娲是“三皇五帝”中的上古“三皇”里的两位。《春秋运斗枢说》:“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在汉朝人心目中,伏羲和女娲既是上古的“皇”,又是人类的始祖,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有的传说还将伏羲、女娲说成是夫妻关系,在汉画像石上还出现伏羲和女娲的下身蛇体缠在一起交尾的图像。(www.xing528.com)

耕牛。在昭通东汉墓中时常发现一种画像砖,一般有两幅图像在一块砖上,用几何花纹隔开。一位披着“察尔瓦”(似彝族披毡)的先民,旁边是一头双角朝天的黄牛。牛和人之间有一条细绳索相连接。绳索的一端牵在披毡人手里,另一端系于牛鼻。据考证,云南牛耕始于东汉,到了稍后的三国时期,便出现了有牛耕的记载。《华阳国志·南中志》载:“(诸葛)亮收其俊杰建宁爨习、朱提孟琰及(孟)获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琰辅汉将军、获御史中丞。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三国志·李恢传》也说:“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东汉画像砖上的“耕牛图”是对这两条史料最好的图解。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历史科学价值上讲,“耕牛”画像砖均有一席之地。

车骑出行。这是官吏们出行时的场景。例如,昭通画像砖,前有开路的步卒、伍伯、骑吏,出行官员坐在轺车中,后面有持兵器护卫骑吏跟随。内地几乎每座画像石墓内都有车骑出行图,而不同官阶的人车骑出行时有不同的规格。所以,车骑数目、车的样式种类等是研究墓主人身份的重要资料(见图Ⅶ—66)。

除此之外,在这时期墓室石刻,墓砖上大量出现以下这些装饰纹样:几何形花纹、菱形花纹、方格纹、卷云纹,几何纹中夹圆形光芒、几何纹中夹摇钱树图案、人字形纹套绣球形图案、几何纹夹古泉纹、五铢钱纹、莲花图案以及动物、人物画像等。昭通发现的舞蹈人物画像砖是研究音乐舞蹈史的重要资料(见图Ⅶ—67、68)。

图Ⅶ—66 白泥井东汉墓出土的画像砖

图Ⅶ—67 昭通后海子东晋壁画墓出土的铺地花砖

图Ⅶ—68 昭通耕塘石棺画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