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滇西地区滇西地区的漾濞岩画: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滇西地区滇西地区的漾濞岩画: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滇西地区[89]发现的岩画不多,虽然仅在漾濞县有发现,但漾濞岩画却因故事性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很值得关注。漾濞县苍山岩画位于漾濞县城(上街镇)东南面约8千米的河西镇金牛村的东后山上,地处漾濞江山谷东岸的苍山马龙峰西坡中下段。同时,由于漾濞岩画所在的大理地区自古就为多元文化交汇之地,极易融汇吸纳各种文化,所以漾濞岩画在一定程度上叠加与反映了这一特殊人文状态所呈现出的多重信息。

滇西地区滇西地区的漾濞岩画: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滇西地区[89]发现的岩画不多,虽然仅在漾濞县有发现,但漾濞岩画却因故事性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很值得关注。

漾濞县苍山岩画位于漾濞县城(上街镇)东南面约8千米的河西镇金牛村的东后山上,地处漾濞江山谷东岸的苍山马龙峰西坡中下段。岩画所在地东距大理市下关镇30千米,南面距漾濞县平坡镇政府约6千米,右北侧1千米处为漾濞县石门关风景点,正对面是山谷对岸的平坡镇向阳村委会母子拉村,右前方俯对漾濞江畔的河西镇。岩画绘于海拔2020米的岩石的下脚和中部,画面朝西,面积约21.6平方米,多为赭褐色,部分为黄色。一些图像明显是用手指绘成,另一些图像则可能由羽毛、树枝等工具绘制。原作上常常覆盖图像与手印,是不同时期作品的反映。岩画共有可识图像近200个,包括人物、动物、房屋、植物等内容。其中人像107个、动物28个,人物最高者有48厘米,最小者为4.5厘米;动物最大的长达2米多,为一昂首站立的壮牛形象,非常夺目。

岩画的可视部分基本为朱红色,是岩画的主体,内容丰富完整,大致分为6个区。1区位于画面右上部,高110厘米、宽120厘米,绘一巨型牛体,牛身后半部颜料脱落,前半部保存完好,牛残长1.3米、高1.05米,昂首弯角,肢细体硕,似为一肥大水牛。2区位于画面北侧,高190厘米、宽70厘米,其中、下段A层画为黄色,4人一排站立,人物左上侧有黄圆点连接而成的两个圈;B层为红色,从上至下绘有牛栏图、房屋图、群舞图等。最上端是牛栏图,红点绘圈表示牛栏,栏内绳拴一牛。牛栏图右侧画一侧身站立、双手平伸、双脚岔开且身体前倾的男性,腹下突出了男性生殖器。牛栏图下边是房屋图,用实线画出椭圆框作栅栏,栅栏内红色涂绘屋顶呈“几”字形,由6根柱子支撑的一间干栏式房屋。房屋图下方为群舞图,画着四排手牵手走动舞蹈的人,每排5~8人,均用五笔成形“剪影式”作画,四排舞人上方有一高大的人,高47厘米,正面直立,双手各执一动物,似表现为首领或巫师。3区位于整个画面的中下部,高70厘米、宽220厘米,内容最为丰富。A层黄色画主要是手掌拍印和人物图。B层内容较多,最上端是放牧采果图,左上方画一棵大树,高55厘米,两侧枝桠上画两排圆形果实,树下站着9人,树左侧一人还牵着一只动物。采果图右下画一群动物,有20多只且大小不等,大的可能是黄牛,小的可能是羊,多作低头吃草状。动物周围是8个人,或站或走。左侧一人牵一卷尾狗,上方亦有两只跑动的狗,应为放牧场景(见图Ⅳ—65)。放牧采果图下方是围栏人物图,分为上下两层,用密集的指点连线化成不规则的椭圆形围栏,栅栏里上层有8幅随意拍印的手掌印和1幅黄色的投影式人物画。下层主要是红色人物图,其中左上方一人最为醒目,上身较细,四肢较长,昂首披发,双腿一前一后,姿态像是爬山行走,又像是手舞足蹈。此人右边画两个人物,一人正面站立,一人侧身怀抱一幼童。栅栏右下部分画7个人,或走或立,展现了小群体的活动场景。北侧右下部点画密集红点,或表示草甸,中间站立3人。围栏人物图右边是祭祀图,A层黄色画比例较小,B层红色画密集,左半部中央有一呈芒线状圆圈,也许是表现火堆,火堆下方摆放大半圆形一物,左边横躺2人,再下方石块样物体插中长边短三叉状的3根树枝,似祭坛。周围站立3个较大的人,右侧画为或立或走、大小不一的10余人。左侧人物画延伸到围栏人物图下方,两三人一组,像是朝祭祀场走去。祭典图最右侧画4脚朝上的动物,一人守候,可能是将为祭祀宰杀的祭品。整个画面描绘出原始的祭祀场景[90]。4区宽240厘米、高130厘米,用红、黄两色绘制,中间为两个红色圆圈,周围有4组人,每组3人,各站一方,似乎围火起舞。褐红画像上有黄色手印。5区高宽各1米,为褐红色正面人像。6区高60厘米、宽80厘米,可辨出3个正面人物。(www.xing528.com)

图Ⅳ—65 苍山岩画中的放牧采果图

从岩画色泽等方面分析,岩画分为三个时期绘成,因此出现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早期绘制,如牛群图,颜色呈较暗淡的铁锈色;第二层为土黄色,为五笔绘成的简单人形和手掌印;第三层重叠在第二层上,画面较大,为土红色,有栅栏、干栏房屋、牛、舞人、祭祀、放牧、采摘等。从岩画的整体内容来看,基本上是写实作画,真实再现了原始先民采集、放牧、居住、歌舞、祭祀等多方面的生产生活场景。岩画的人物形象多用简洁的直线勾画,突出了画面空间与环境特征的意义表达,同时也表现了漾濞岩画简朴淳重的造型风格。从宏观而言,岩画画面右边的人物坚挺,在板实的空间里透出压抑与神秘的空间氛围,左边的人形显示出周密的安排和重复的人形力量。中部的人形和手印,像是在自由的散落中被曲线包围,在自然中透出柔和的生活旋律。这样的节奏起伏在画面的延续中构筑形成了丰富的视觉对比。画面内容的表现,在时间与空间的跨越中,把思想性和现实性融为一体,包含了象征性、叙事性与现实性的艺术形式,把跨越时空的思想内容编织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幅思想内容完整,具有主题性风格的岩画作品,向我们展示了早期人类丰富的视觉语言表现手法。其主题性与结构性,在早期人类的石壁文化中是很少见的[91]。同时,由于漾濞岩画所在的大理地区自古就为多元文化交汇之地,极易融汇吸纳各种文化,所以漾濞岩画在一定程度上叠加与反映了这一特殊人文状态所呈现出的多重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