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位于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面积约250平方千米。洱海水域大部分在大理市境内,一部分在洱源县境内。洱海海拔2000米,西岸是一块长条形的冲积平原,背负横断山脉之点苍山19峰,这些山峰自南而北为斜阳峰、马耳峰、佛顶峰、圣应峰、马龙峰、玉局峰、龙泉峰、中和峰、小岑峰(观音峰)、应乐峰、雪人峰、兰峰、三阳峰、鹤云峰、白云峰、莲花峰、五台峰、沧浪峰、云弄峰。主峰马龙峰海拔4122米。每两峰之间,有溪水向下流入洱海,共18溪,自南而北为阳南溪、葶蓂溪、莫残溪、清碧溪、龙溪、绿玉溪、中溪、桃溪、梅溪、隐仙溪、双鸳溪、白石溪、灵泉溪、锦溪、茫涌溪、阳溪、万花溪、霞移溪。东岸无冲积平原,其海滨处多陡峻壁立,一部分山陂作插向海内之势,湖水较深。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分布西岸点苍山麓之台地上,东岸遗址较少,一般分布在湖边的小岛和半岛之上。经调查,洱海沿岸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有30多处。
吴金鼎、曾昭燏、王介忱于1938年11月到1940年6月在洱海沿岸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5处:马耳、佛顶、马龙、龙泉、小岑、三阳、鹤云、莲花甲址、五台、苍琅乙、丙址、中和甲址、下关西、虎山、捉鱼村。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调查或试掘的遗址有:五指山、余家田、小岭、双鸳村、鹤阳、上关及东岸的海潮河、双廊、赤文岛、鹿鹅山、金梭岛以及距离洱海较远的祥云清华洞遗址。此外,零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陶片和石器的地点也很多。
本区新石器时代以宾川白羊村类型为代表。本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于大理、剑川、宾川、鹤庆、永胜、洱源、祥云、巍山等县市,经正式发掘的遗址是云南省博物馆于1973年发掘的宾川白羊村聚落遗址。遗址地层堆积单纯,耕土层之下即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可以分为7层。浅灰色土为第1层,灰褐色土为第2层,灰色土为第3层,红烧土为第4层,黄砂土为第5层,黑褐色土为第6层,黑色土为第7层。第1~4层为晚期地层,5~7层为早期地层。
发现房屋遗址、遗迹11座,早期5座,为半地穴式。居住面略加平整,在地面上铺灰烬、生黄土,再经踩踏而成。墙基四周挖沟槽,沟壁整齐坚实。沟底掘柱洞,在洞内搭建立柱,再回填。柱洞多在屋角,内有木屑,在立柱间编缀荆条。两面涂草伴泥形成木骨泥墙,未发现门道,屋顶结构不详。屋内有陶片、生产工具和兽骨等遗物。晚期6座,与早期房址结构基本一致。建于早期灰堆或房屋废墟之上,为平地起建,房基不开沟槽,直接在地面挖柱洞,内垫扁圆形石块作柱础,其上立柱,建筑方式与早期相同,为木骨泥墙。墙壁似经烘烤,呈红褐色,表面平整。在房址发现48座窖穴,早晚期均有发现。坑内发现了灰白色粮食粉末、稻壳、稻秆、兽骨、红烧土、陶片、木炭等,从坑内出土遗物分析,大多数应该是用于储藏粮食的。由于叠压、关系复杂,仅发现完整火塘14座,火塘坑壁由于长期的烘烤而形成红烧土,填土内含大量木炭、灰烬、烧渣、陶片等,土质松软,呈黑褐色。由于后期扰乱较大很难判断属于哪个房址(见图Ⅳ—17)。
图Ⅳ—17 宾川白羊村遗址F9平面图
发现墓葬34座。其中竖穴土坑墓24座,坑壁整齐坚实,墓内填土松软,一般坑口长1.60~1.85米,宽0.45~0.75米,深0.25~0.30米,葬式有无头葬、二次葬,仰身直肢或仰身曲肢。均无葬具和随葬品,多保留有人骨。另外,在住房周围发掘出埋葬夭折儿童瓮棺葬10座,这种习俗与元谋大墩子遗址和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相同。宾川白羊村遗址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牙器、蚌器共516件,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陶罐(见图Ⅳ—18)。此外,该遗址还发现稻壳粉末及痕迹。白羊村遗址的时代分早晚两期,属于早期的第9号房址、第2号柱洞内的木炭,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用碳14方法测定年代距今3770±85年。洱海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西界可能到达保山隆阳区、施甸、腾冲、龙陵等县区,在以上县区出土一批陶器、石器。陶器器型有豆、罐、盒、钵、盘、釜、纺轮等;石器有斧、锛、半月形石刀、镞等。
图Ⅳ—18 宾川白羊村遗址出土的器物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3年10月中旬至2014年6月初对其进行了第二次主动性发掘,清理地层堆积厚度约5米。地层共划分为25层,其中第3层至第25层为早期文化层,而这些早期文化堆积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最后共清理遗迹1200余个,其中灰坑242个、房址18座、土坑墓17座、瓮棺葬5座、火堆11处、火塘4处、灶1处及活动面、大量柱洞等遗迹。发掘出土小件、陶片标本1200余件。大量的石器出于中、晚期地层和遗迹中,多磨制,以斧、锛、凿、镞、刀、镰为主。晚期陶器以釜、罐类为主,有圈足器、带流器;中期陶器器形丰富,以侈口罐、折沿罐、敛口钵为主。有少量大口径、厚器壁的陶片,出现大量磨光陶片,纹饰陶片数量增多,以磨光线条纹为特色,另有大量由篦点纹、梯格纹组成的几何纹饰、刻划交叉线纹、戳印点线纹等,还有少量细绳纹、圆圈纹、乳丁纹等;早期陶器以侈口罐、小口罐、折腹钵为主,有较多敛口器、卷沿器等。陶片多内外磨光,纹饰精细、复杂,纹饰中磨光线条纹少见,以压印篦点纹、梯格纹(点线纹)组成的几何图案为多,另有较多刻划纹、少量附加堆纹、细绳纹等,部分器物口沿唇部饰锯齿纹,刻划纹多施于器物颈、肩部,点线纹多施于上腹部,或至口沿[11](见图Ⅳ—19)。(www.xing528.com)
图Ⅳ—19 宾川白羊村遗址远眺图
经过发掘的较为重要的遗址还有大理海东银梭岛贝丘遗址。海东银梭岛,是一处从新石器中晚期延续到青铜时代的贝丘遗址。地层分为四个地层组(以T9南壁和西壁地层剖面为例),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地层为第三组地层,即T9的第35~49层。发现房址2座,为地面式建筑,有活动面和柱洞。似为干栏式建筑基础部分的木桩,地层中出土的螺壳、陶片较少。陶片以夹砂灰褐陶为主,另有少量黄褐陶和红陶。器型有用废弃陶片磨制而成的陶网坠,石器以网坠为主[12](见图Ⅳ—20)。
图Ⅳ—20 海东银梭岛遗址F3平面、剖面
1991年底至1992年初发掘的龙陵县大花石遗址也发现了平地起建的木构建筑。昌宁县达丙营盘山遗址发现的长方形地穴建筑,其建筑方法是洱海地区苍山之麓半地穴房屋与宾川平地起建房屋这两种房屋的建筑方法之结合。此外,在保山市的将台寺遗址内发现了平地起建的木结构房屋遗迹。昌宁县达丙营盘山房屋炭化木柱通过碳14测算,其年代为距今3304±82年。该文化类型的遗址在怒江州也有发现,如怒江兰坪马鞍山遗址,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2002年6月进行了复查。出土的有石斧、刀、锛、球和圆形石器。石刀,两面划槽成孔的技术与剑川海门口遗址同时期器物一致。陶器有侈口罐、侈口折沿罐、圈足器、器底和刻划纹陶片。陶器为手制,火候较高。以夹砂灰黑和黑灰陶为主,有少量泥质黑陶。器表多磨光,内外壁都饰刻划纹。与剑川海门口新石器时代相似或一致,应该是同一文化系统,时代距今3800年左右[13](见图Ⅳ—21)。
图Ⅳ—21 龙陵大花石遗址F1平面图
近年来,发现该文化类型的遗址还有2010年4~9月发掘的丽江市永胜县堆子遗址和枣子坪遗址。这两处遗址位于金沙江的一级台地上,两者相距约500米。发现有房屋基址、灰坑、竖穴土坑墓和石棺墓等遗迹,房屋基址多为半地穴式,平面形状为圆角方形。陶器以夹砂陶为主,纹饰多见绳纹,少量素面、方格纹、附加堆纹等,以侈口器和平底器为主,器类主要有陶罐、陶釜、陶壶、陶钵、陶豆等。石器多见斧、锛、刀、凿、石箭镞、纺轮等,而且骨锥磨制光滑。两处遗址为同一文化类型,从新石器晚期文化面貌来看,与宾川白羊村的比较接近,时代为距今4000~3000年,为滇西地区发现并发掘的时代较早的遗存,为构筑金沙江中游地区的古代文化序列和云南西北部考古学文化的编年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于研究金沙江流域的早期文化有较高的学术价值[14](见图Ⅳ—22)。
图Ⅳ—22 永胜县堆子遗址遗迹分布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