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人化石出土地元谋盆地位于云南省北部长江上游金沙江的南面,是滇中高原上最低的一个盆地,海拔1100米左右。盆地南北长约30千米,东西宽度不一,平均为7千米,金沙江的支流——龙川江沿盆地西缘由南向北流去,在龙街注入金沙江。盆地东侧是海拔2500米的中等山地,习称东山,山的西侧是由前震旦纪变质岩系所组成的低矮山梁。
元谋人化石产地是由棕褐色黏土组成的一座小山丘,位于盆地东缘,在大那乌村东约200米处(见图Ⅱ—2)。产地的南边有龙川江支流——那蚌河流经,山丘东西长约16米,南北长约20米,面积320平方米左右,以牙齿化石出土位置为基准,整个山丘高约4米。其他三处地点分别为小横山地点,采集6件。砍斫器,系扁平石英岩砾石制成,刃部单面加工石器。刮削器,石英岩石片制成,采用锤击法加工石器。和元谋人石器相比,小横山制品的石器显著增大。四家村地点于1973年被发现,同时发现的还有新村地点、下棋柳地点、火车站地点、老鸦塘地点,共5个地点。四家村地点石器原料多为石英岩和石英,其原料为石英砾石,用锤击法打片小两面器用石英岩小砾石制成,交互打击,聚边双凹刃刮削器为石英石片,凸刃刮削器系采用两面打击法加工,有整齐的小石疤片所构成的平齐的刃缘,主要采用锤击法,也有砸击法。器型除各类刮削器外,还有尖状器、盘状器、砍斫器等。四家村地点的石器比小横山地点的石器要小,都在5厘米以下[2]。元谋盆地细石器地点,1973年发现,包括牛肩包、石龙箐、大那乌、老城、下棋柳、哨房梁子、老鸦塘、那猛渴8个地点。石器基本可分为细石器和石片石器两类,前者占到很大比例。制作石器的石料有脉石英、各种颜色的石英岩及少量质地致密的硅质岩,如燧石、玛瑙等,其原料主要为砾石。细石器有尖状器、雕刻器、各类刮削器等和锥状石核、多面石核、柱状石核等。有供间接剥片的锥状石核和相应的窄长小石叶,还有“扇形石核刮器”,同时在小石片的制取上还采用了一种类似于“砸击法”的直接制片方法[3]。
图Ⅱ—2 元谋人化石产地
1965年5月1日下午5时左右,钱方在上那蚌村西北800米,牛肩包西南丘岗间的一个高4米的褐色土包下部,发现了几颗哺乳动物牙化石,它们半露地表。这些化石有云南马牙齿化石,在云南马牙化石旁边还有一些化石,这些化石大部分埋在土中,表面只露出一些痕迹。用地质锤的尖端仔细地进行挖掘,看到一颗化石的齿冠半露地表,牙根埋在土中,挖出后仔细看像颗人牙,在其旁边十几厘米处又挖出一颗。再挖,又找到了其他一些化石碎片和牙齿化石。他们初步认为这两颗石化程度很深的牙齿化石,很可能是原始人类或猿类的一对门齿。当时,又在这小土包周围寻找化石,希望能找到更多的人类或猿类化石材料,但结果只找到了其他一些哺乳动物化石碎片和牙齿化石,还有一段鹿角。第二天,又找到了几颗马牙、牛牙、鹿角和一些化石碎片。为了准确地定出这两颗牙齿化石在元谋组中的层位,他们特意在测牛肩包元谋组第4段时,同时还在大坡箐沟测制了元谋组第3段剖面。在这两个剖面上和上那蚌村附近的元谋组地层中也发现了十几个哺乳动物化石点,采集了岩石标本、孢粉和介形类样品。对元谋东山一带新构造运动进行了详细观察,发现元谋组沉积后,本区新构造运动活跃和强烈,中生代红层已逆掩和挤压到元谋组上面。
这两颗牙齿化石,后经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初步研究鉴定,认为基本形态可以与北京人同类牙齿相比较,定为直立人种中的一个亚种,以发现这一化石产地的元谋县命名,定名为直立人元谋种Homo(Sinanthropus)erectus yuanmouensis,简称元谋直立人(胡承志,1973)。这两颗牙化石,很可能代表一男性青年个体。这是我国首次在早更新世地层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牙齿化石的石化程度很深,呈浅灰白色,除齿根缺失远端1/3至1/2外,其他部分保存较好。整个牙齿粗壮、硕大,腐蚀程度不大,切缘刚露出齿质,可能为青年男性个体。元谋人的化石材料,目前只发现两个个体,一男一女,三件化石标本。牙齿化石粗硕,齿冠部分尤甚,呈切缘较宽的扇形,齿冠扩展指数值达141.9,超过了目前已知早期人类牙齿标本。齿冠唇面除接近颈线部分较为隆凸外,其余较平扁,有明显的汤姆氏线、唇面沟及浅凹区。底结节发达,呈圆丘状隆起,占舌面的1/2,游离缘分化出三条分离的指状突,近中侧一条指状突较为粗长,构成正中嵴,居于舌面中央,向下延伸与切嵴相接。舌面有发达的铲形舌窝,被正中嵴分隔为左、右两半,舌窝内面多釉质折皱(见图Ⅱ—3)。舌面两侧缘嵴明显褶起,远中缘较发达,其内缘与底结节之间有小切迹间断,不直接连续。齿根颈部横切面呈椭圆形,唇—舌方向较扁,两侧颈线有较大的弯曲度,近中侧为3.8,明显大于远中侧的3.1,把元谋人牙齿化石与人形超科其他代表的同类牙齿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元谋人牙齿的基本形态与北京人同类牙齿相似而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的程度远不及元谋人牙齿与南猿类型牙齿的差异大。元谋人牙齿与北京人同类牙齿的差异,一部分反映了元谋人与猿类更接近,一部分反映了元谋人与纤细种南猿较为接近。以元谋人上中门齿为代表的原始人,是我国迄今已发现的早期类型的直立人的代表。元谋人形态上与北京人的不同处,反映出元谋人的原始性。[4]研究者对比研究后认为:元谋人上内侧门齿是直立人型的,考虑到他们生存时代远比北京人早和已有的直立人材料所表明的复杂情况,元谋人上内侧门齿是我国南方迄今已发现的早期类型直立人代表;形态上与北京人的不同处,反映了他们的原始性和可能具有从纤细类型南猿向直立人过渡的特点[5]。元谋人的年代为距今170万年±10万年。元谋人比蓝田人和北京人年代要早50万年~100万年,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的发现,揭开了中国古人类史上新的一页。
图Ⅱ—3 元谋人牙齿化石
1984年我国科学家又在上那蚌郭家包发现元谋人另一个体的胫骨化石一段(见图Ⅱ—4),“该胫骨化石除缺失上下端外,骨干保存相当完整,骨干内面开裂,上有狭缝纵贯全骨。骨干外面亦稍有开裂,纵向的裂纹沿骨间脊的前沿自上而下,至骨干下1/3处消失。骨干沉硕,石化程度深,表面呈红褐色,局部有黑色斑纹,该标本整体外貌上与元谋组地层中通常出现的动物化石一致”[6]。科学家通过与现有的南猿、能人、北京人的化石材料和现代人胫骨分析比较发现该胫骨明显为扁胫型。骨干前缘明显圆钝,S形弯曲极弱,有浅显的骨间脊。内缘中部1/3段处,内面与后面相接呈直角转折。骨干后面有明显的腓肠肌隆凸,腘线发育,且有纵脊隆起将骨干后面分为内外两半,内半侧骨面窄而外半侧骨面宽。骨干的骨壁较厚,髓腔相对较小。胫骨带有较多接近能人的原始特点,但与现代人有明显区别,很可能代表一少年女性个体。(www.xing528.com)
图Ⅱ—4 元谋人胫骨化石
元谋人的文化遗物有石制品、带有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以及可能为人工用火的遗迹。石制品包括地层中出土的和地表上采集的两部分(见图Ⅱ—5)。地层中出土的石制品七件,均为刮削器。其石质为石英石和砾石,人工加工痕迹明显。
图Ⅱ—5 元谋人地点出土的石器
在地表采集的具有明显人工痕迹的石制品十件,其中三件较为完好。与人牙化石出土点水平距离不远,器物上附着的土质和器身棱角磨蚀程度,与地层内出土的石制品接近,说明它们是当时的元谋人制作的,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且时代较早的原始人伴生的旧石器。
另外,在元谋人化石层位中,还出土不少哺乳动物肢骨碎片,有的碎片具有明显的人工痕迹。在元谋人化石产地地层中,还发现大量炭屑,多分布在黏土和粉砂质黏土中,少量夹在砾石透镜体内,而且凡有炭屑的地方总是伴有动物化石。动物化石中有云南马、爪蹄兽、猪、纤细原始麅、牛类、剑齿象、豪猪、鬣狗、竹鼠、斯氏鹿、云南水鹿、最后枝角鹿、轴鹿、羚羊14种哺乳动物化石。而其中的爪蹄兽、原始麅、斯氏鹿和最后枝角鹿等第三纪的残存种,对判断元谋人的生存时代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同一层位中还发现了烧骨。从炭屑、烧骨、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都离元谋人牙齿化石出土点不远,并同在一个层位内来看,元谋人已能用火[7]。
元谋人的发现,关系到人类起源的重大课题,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它的发现,将中国史前文化的开端时间向前推进了100万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