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中国人用来标识家族系统、表明血缘关系的编号。在现今社会仅仅是一个家族的称谓,用来显示家系间名称的差别。但在遥远的古代,姓与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尤其是在国家出现之前,姓氏是最主要的族群观念。姓氏的传承,由先辈传给后代,代表了一个人、一个家族和一个地域的成就和尊严。姓氏自上而下的传递,是一种社会历史行为,不会轻易为某一个人的行为和意志所更改或转移。
姓氏是祖先所传。东汉许慎《说文》:“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可见,姓是人出生的地方,最初是一个地理名词。姓氏不仅是家系的编码代号,也是地理称谓。
史载,轩辕黄帝的部族称有熊氏,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所谓“得姓”,即有封地、有成就的黄帝后裔所建立的诸侯国。姓是封地之名,是炎黄子孙的身份地位的标志。氏为氏族部落,范围要比姓大得多。黄帝的部族有熊氏,为庞大的部落联盟,所占地域广阔,所含民族和人口众多,除了黄种人,还包括黑人、白人的部落系统,其势之大,不仅跨越了不同的民族,也跨越了不同的人种(见图2-1)。可见,“姓”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的结合体,而“氏”以血缘为纽带,但已远远超越了血缘关系的范畴。
历史上,因为战争和迁徙等原因,姓氏的消失和更新经常发生,收养、继养、入赘、赐姓甚至直接改姓,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姓氏与父系血统的关联程度。所以,姓氏的传递并不完全遵从父系遗传。人群调查表明,至少有85%的姓氏遵从姓氏传递的社会历史行为,各种中途改姓的情况所占比例不到15%。(www.xing528.com)
图2-1 轩辕黄帝之山(今河北省承德县上谷村)
中国最大的姓氏人口已达1亿,家系来源有上百种,如用DNA鉴定,其Y染色体类型多种多样。而不同姓的人可能又有共同的来源。例如,中国100个大姓中有53个起源于姬姓。因此,从Y-DNA来讲,中国传统的姓氏编码有不合时宜的成分。姓氏的编码代号到了现代,应该有更科学、更准确的表达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