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思
导演
五年前去过内蒙古,机缘巧合地生活过一年。当时去的地方是内蒙古最西边的阿拉善左旗,紧挨着腾格里沙漠,那里是荒漠,完全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样子。那时候的我明白了,草原是一个特别大的概念,有绿色的,有土色的,也有灰色和彩色的,可能最大的感触就是,你躺在土地上,可以看见地平线,天地的分界。
我们这次的采风地点是内蒙古东北部的草原,南北贯穿走的路线。一路上有很多人为我们提供了帮助。好像只要在草原上,就有一种离得再遥远,也是一家人的感觉。草原上牧民的房子,居室的门可以锁,但是厨房的门夜里也是敞开的,为了让路过的赶路人饿了可以吃上一口,填填肚子。拍摄鄂温克民族纪录片三部曲的顾桃导演,是我们在内蒙古见到的第一位朋友,他为我们引荐了他的朋友——小吃店的老板,同时也是艺术家的图雅夫妇。图雅夫妇不仅接受了拍摄,还为我们打开了满都宝利格的大门,他们的朋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边境最美的草原之一,也带我们找到了世代生活在草原深处的伊拉塔一家,我们有幸拍摄到了他们从冬季草场搬到夏季草场游牧的全过程。
游牧生活,是我这一次拍摄中看到的与自然最为融合的生活方式。赘述良多,不如我引一次和伊拉塔喝茶时候的闲聊。伊拉塔有一只小羊羔,一直带在身边,我们喝茶时,小羔羊也在身边嗷嗷小声呜咽。我看它可爱,就问伊拉塔,“小羊羔要是长大,你们会杀它吗?”
“不会,它不杀了。”伊拉塔低头看看脚边的小羊,嘴角上翘,用带着口音的简单汉语回答。
“哦,那它长大了以后怎么办?”(www.xing528.com)
伊拉塔愣了一下,可能没想到会有人问这么奇怪的问题。
他回答:“长大了,就…… 死呗。”说完胸口和嘴角一动,好像是要被自己逗笑了。
这一集的出现的食物,几乎全是大块大块的肉。这是草原人的食物结构,也形成了他们的胃和机体。我从来没有在草原上见过骨瘦如柴的人,但他们也不胖,不论男女,就是身体上的一种壮硕,穿上蒙古袍刚好可以撑起来,上下马背的矫健,好像可以看到蒙古袍底下的肌肉纹理。
最享受的是看他们吃肉,尤其是男人。我们在老牧民浩毕斯格拉图家吃饭,那时我们刚到草原上没几天,但是对于肉食的额度已经到达了上线。一桌的肉,其实有点难以下口,一路吃了太多,我们实在有点吃不动了。而浩毕斯格拉图也不怎么太劝我们,他就拿起一块肉,拿着刀,一块一块往嘴里送,吃的样子从容而优雅,但是在将肉送到嘴里的一瞬间,舌头和上下唇把肉从刀上吸入的瞬间,他的表情专注而直接。
这一集的结尾部分有几个沙漠的画面,本是想拿出来单讲些沙漠和草原,但因为时长要求删掉了。沙漠在蒙古语中叫“腾格里”,翻译成汉语,是“天堂”的意思。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没有将草原称为天堂,和羊的关系那么亲密,也没有说羊来自天堂。为什么呢?我们采访到内蒙古大学的草原生态学家刘书润教授,他从科学角度解释说,沙漠中看似没有水,但实际上,它的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草原上的水源,大多靠的是沙漠的地下水。
而我也愿意理解为,对于草原上的人而言,他们远离现代文明,在物质极端匮乏的地区生活,游牧的生活方式,连城市人最在意的房子——稳定的居所都愿意放弃。和我们相比,他们就像生活在“外太空”,从古至今,比我们开始得更早,也比我们走得更远,他们其实在探索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生存边界,也在寻找浩瀚自然中更多的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