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纪初,自穆罕默德·阿里入主开罗以后,奥斯曼帝国在尼罗河流域的统治已然名存实亡。与此同时,西方列强不断蚕食埃及以西的马格里卜地区。1830年,马格里卜中部的阿尔及利亚被法国占领。1881年,马格里卜东部的突尼斯亦被法国占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埃及正式脱离奥斯曼帝国。
青年土耳其党执政时期,奥斯曼帝国进一步解体。1908年,保加利亚宣布独立,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里特岛纳入希腊版图。1909年,阿尔巴尼亚爆发起义,宣布脱离奥斯曼帝国。1911年,意大利占领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属地利比亚。
1912—1913年,包括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和门德内哥罗在内的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爆发战争,史称巴尔干战争(The Balkan Wars)。1912年10月,门德内哥罗首先对奥斯曼帝国宣战,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随后亦向奥斯曼帝国发出通牒,要求奥斯曼帝国军队撤出巴尔干地区,继而对奥斯曼帝国宣战。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帝国在马其顿、塞萨罗尼基和色雷斯展开激战,希腊海军攻占爱琴海诸岛屿,奥斯曼帝国军队败绩。1913年5月,交战双方签署《伦敦和约》,奥斯曼帝国在东南欧的属地丧失殆尽。同年6月,奥斯曼帝国趁巴尔干同盟分裂之机发动反攻,击败保加利亚,重新夺回旧都埃迪尔内和色雷斯东部。
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奥斯曼帝国人口锐减,从1897年的约4 000万人下降为1914年的1 850万人。由于横跨欧亚的疆域版图不复存在,伊斯坦布尔不再是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区域,奥斯曼帝国甚至有意迁都到安纳托利亚腹地或叙利亚北部。1914年初,奥斯曼帝国被迫与英国签署协议,放弃阿拉伯半岛东侧的波斯湾沿岸科威特、卡塔尔、巴林诸地的宗主权。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被迫放弃安纳托利亚东部埃尔祖鲁姆、锡瓦斯、迪亚巴克尔、比特利斯诸地的宗主权,交由欧洲列强委派的总督直接治理。
1914年,奥斯曼帝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宿敌沙皇俄国与英法结盟,建立协约国阵营,支持巴尔干半岛的民族独立运动,青年土耳其党政府遂与德国、奥匈帝国组成同盟国,对抗协约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尔马拉海峡地区、高加索南部和肥沃的新月地带是奥斯曼帝国与协约国之间的主要战场。1914年底,奥斯曼帝国军队攻入高加索南部,奥斯曼帝国舰队驶入黑海水域,向沙俄军队发动攻势。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从巴勒斯坦出发,越过西奈半岛,试图控制苏伊士运河,被驻守埃及的英军击退。1915年初,奥斯曼帝国军队在高加索南部遭受俄军重创。与此同时,英法舰队进攻马尔马拉海,企图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进而切断奥斯曼帝国与德奥之间的联系,未果。1916年,奥斯曼帝国军队在高加索南部再度败绩,沙俄军队占领安纳托利亚东部重镇埃尔祖鲁姆、特拉布宗和埃尔津詹。同年,奥斯曼帝国军队在伊拉克击败英军,俘获万余人。1917年,英军击败奥斯曼帝国军队,攻陷巴格达和耶路撒冷,占领伊拉克和巴勒斯坦。
1913年3月占据埃迪尔内城外城堡的保加利亚军队
埃尔祖鲁姆城堡
1916年5月,协约国方面的英国与法国签订瓜分奥斯曼帝国领土的秘密协议,得到俄国的赞同,史称《赛克斯-皮克特协议》(Sykes-Pickett Agreement)。根据《赛克斯-皮克特协议》,安纳托利亚高原东部的埃尔祖鲁姆、特拉布宗、比特利斯和凡湖地区划归俄国,安纳托利亚高原南部的阿达纳、西里西亚和叙利亚沿海地区划归法国,地中海东岸的海法、阿克和新月地带的伊拉克中南部划归英国,安纳托利亚高原西南部的伊兹密尔、安塔利亚和科尼亚划归意大利,巴勒斯坦地区划归国际监管。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将《赛克斯-皮克特协议》公诸于世,引发阿拉伯世界对协约国的强烈不满。与此同时,俄国和英国政府分别煽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亚美尼亚人和阿拉伯人发动叛乱。(www.xing528.com)
1918年7月,苏丹穆罕默德五世去世,穆罕默德六世(MuhammedⅥ,1918—1922年在位)即位。同年10月,协约国军队占领叙利亚北部和巴尔干半岛,奥斯曼帝国战败投降,苏丹穆罕默德六世指定伊泽特帕夏(Izet Pasha)出任大维齐尔,全权负责谋求休战的相关事宜。青年土耳其党政府垮台,青年土耳其党领袖恩维尔帕夏、塔拉特帕夏和杰马尔帕夏出逃,先后流亡俄国和德国,遭亚美尼亚人追杀,塔拉特帕夏于1921年死在柏林,杰马尔帕夏于1922年死在高加索,恩维尔帕夏亦于1922年死在中亚。1918年10月底,海军大臣劳夫(Rauf)率领的奥斯曼帝国政府代表团在爱琴海利姆诺斯岛(Lemnos)的摩德洛斯与协约国与协约国签署《摩德洛斯和约》(Modena-los Agreement)。根据《摩德洛斯和约》,奥斯曼帝国解散军队,放弃在也门和麦地那的宗主权,割让除伊斯坦布尔以外的所有欧洲领土,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实行非军事化,伊兹密尔由希腊管理,协约国控制奥斯曼帝国财政税收以及铁路、航运和通讯线路。《摩德洛斯和约》规定,协约国有权在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占领奥斯曼帝国的任何地区,协约国有权对于亚美尼亚人地区进行武力干涉。《摩德洛斯和约》签署以后,协约国舰队驶入博斯普鲁斯海峡,英、法、意军占领伊斯坦布尔,进驻安纳托利亚高原及色雷斯,迫使苏丹俯首称臣,奥斯曼帝国奄奄一息,往日的辉煌已经成为远去的历史。
穆罕默德六世
作者点评
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雄踞亚非欧大陆的中央地带,兵锋远达欧洲腹地。进入19世纪,奥斯曼帝国雄风不再,国势江河日下,疆域萎缩,已然沦为西欧列强眼中的欧洲病夫。在巴尔干半岛诸地,基督徒反抗伊斯坦布尔苏丹的武装起义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自南向北蔓延。青年土耳其党人试图拯救濒临崩溃的奥斯曼帝国,虽励精图治,却已无力回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敲响了奥斯曼帝国覆灭的丧钟,伊斯坦布尔的苏丹俨然成为西方列强手中的玩偶。
【注释】
[1][德]卡尔·布罗克尔曼:《伊斯兰各民族与国家史》,孙硕人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31页。
[2]Miller,W.,The Ottoman Empire 1801—1913,Cambridge 1913,p.47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