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亚受伊斯兰教影响及伊斯兰教在中亚的历史

中亚受伊斯兰教影响及伊斯兰教在中亚的历史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太白·穆斯林在阿姆河右岸突厥人生活的地区焚毁佛教庙宇、拜火教神殿、景教教堂和萨满教神像,建造清真寺,迁入阿拉伯人,强迫土著人口改奉伊斯兰教,向拒绝改奉伊斯兰教的土著人口征收人丁税,初步奠定中亚伊斯兰教化的基础。萨曼王朝以伊斯兰教作为国教,尊奉逊尼派,实行伊斯兰教法。萨曼王朝的统治者奖掖伊斯兰教文化,撒马尔罕和布哈拉可谓群贤毕至,英才云集,宛若象征中亚伊斯兰教的两颗璀璨的明珠。

中亚受伊斯兰教影响及伊斯兰教在中亚的历史

土耳其人(Turks)并非安纳托利亚的土著,亦非古代赫梯人的后裔。土耳其人属于突厥人的分支,位于亚洲大陆腹地的中亚是突厥人的古老家园。

突厥人最初生活在蒙古草原西部的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处于游牧状态,追逐水草,居无定所,其首领称“汗”(Han),相当于血缘族群的酋长。公元初年,继匈奴人衰落以后,突厥人逐渐自北向南迁徙,进入吐鲁番盆地以北的博格达山区。公元5世纪,突厥人迫于柔然人的压力,迁徙到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公元6世纪中叶,突厥人击败柔然人,建立所谓的突厥汗国(Turkic Khaganate,552—744),是为最初的突厥国家。此后,突厥汗国联合波斯萨珊王朝,灭了中亚大国嚈哒,其活动范围扩展到咸海以东的广大地区。突厥汗国建立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之上,具有浓厚的游牧色彩,可谓“马背上的文明”,始终没有固定的都城,亦未形成稳定的版图疆域。6世纪末,突厥汗国分裂,形成东、西两大汗国,其中的东突厥汗国领有蒙古草原一带,西突厥汗国领有中亚的所谓七河流域(Semirechye),即巴克特里亚、费尔干纳(Fergana)、粟特(Sogdiana)、花剌子模(Khorazm)诸地。

位于亚洲大陆腹地的中亚,原本生活着印欧语系和阿尔泰语系的诸多族群。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族群经历了突厥化的过程,逐渐演变为突厥人的不同分支。西突厥汗国时期的石刻碑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突厥文字。“突厥斯坦”(Turkestan)一词原为波斯语,意为“突厥人之地”,最早出现于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撰写的地理书中,泛指咸海以东至帕米尔高原西侧突厥人统治的辽阔区域。

突厥人原本信奉原始宗教,盛行图腾崇拜。相传,突厥人是狼的后代,狼在突厥人的图腾崇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考古学家曾经在一处突厥人的古代遗址发现一条腰带,上面绣有一只母狼喂养四个突厥男孩的图形。公元8世纪的突厥碑铭,亦刻有母狼喂养突厥男孩的画面。哈里发国家征服之前,中亚地区的诸多族群信奉佛教拜火教(即琐罗亚斯德教)、景教(即聂斯托里派基督教)和萨满教

穆尔台绥姆时期的银币,公元836年铸造(www.xing528.com)

阿姆河(Amu Darya)系中亚地区重要的内陆河,自东南向西北流入咸海。阿姆河的左岸波斯人的传统家园,阿姆河的右岸则是突厥人的世界。倭马亚王朝(Umayyad Dynasty,661—750)时期,阿拉伯穆斯林将领古太白·穆斯林(Qutaybah b.Muslim,670—715)率军东进,于705年越过阿姆河,攻入巴克特里亚,占领阿姆河上游重镇巴勒黑(Balkh)。706—712年,古太白·穆斯林率军攻入粟特,占领阿姆河中游的两座重镇布哈拉和撒马尔罕,进而降服阿姆河下游花剌子模一带。713年,古太白·穆斯林的队伍深入锡尔河(Syr Darya)流域,攻占费尔干纳。古太白·穆斯林在阿姆河右岸突厥人生活的地区焚毁佛教庙宇、拜火教神殿、景教教堂和萨满教神像,建造清真寺,迁入阿拉伯人,强迫土著人口改奉伊斯兰教,向拒绝改奉伊斯兰教的土著人口征收人丁税,初步奠定中亚伊斯兰教化的基础。此后,突厥人常将其幼童作为贡赋上缴哈里发国家,突厥人随之逐渐流入伊斯兰世界的腹地。阿拔斯王朝(Abbasid Dynasty,750—1258)建立后,突厥士兵开始出现于哈里发国家的军队之中。817年,阿拔斯哈里发国家在平息伊拉克反叛势力的过程中,首次使用突厥士兵组成的外籍新军,战绩颇佳。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穆尔台绥姆(Mu'tasim,833—842年在位)当政期间,曾经购买7万名突厥奴隶充当战士。阿拔斯哈里发国家的藩属萨曼王朝(Samanid Dynasty,874—999),系改奉伊斯兰教的古代波斯贵族后裔建立的穆斯林政权,采用艾米尔的称号,领有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位于阿姆河中游的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相继成为萨曼王朝的都城。河中地区位于咸海以南,是连接伊朗与中亚的天然通道,亦是哈里发国家与突厥人交往的重要历史舞台,相互之间的交往方式则表现为频繁的战争、活跃的贸易、移民浪潮和伊斯兰教的传播。萨曼王朝在其鼎盛阶段,屡屡征讨盘踞在中亚各地的突厥人,兵锋远至帕米尔高原西侧的怛罗斯,迫使喀喇汗国的都城向东迁至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在怛罗斯的清真寺,聚礼的穆斯林祝福巴格达的阿拔斯哈里发和萨曼王朝的艾米尔。萨曼王朝以伊斯兰教作为国教,尊奉逊尼派,实行伊斯兰教法。萨曼王朝统治时期,中亚地区的伊斯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萨曼王朝的统治者奖掖伊斯兰教文化,撒马尔罕和布哈拉可谓群贤毕至,英才云集,宛若象征中亚伊斯兰教的两颗璀璨的明珠。名垂青史的穆斯林学者,包括医学家拉齐(al-Razi,864—932)、哲学家法拉比(al-Farabi,874—950)和比鲁尼(al-Biruni,973—1048)、诗人费尔多西(al-Firdawsi,940—1020)和鲁达基(Abu Abdullah Jafar Rudaki,850—941),皆曾在萨曼王朝统治者的庇护下从事学术活动。

喀喇汗国(Krahanids,840—1212)亦称黑汗王朝,位于中亚和新疆西部,兴起于9世纪中叶,分为东、西两支,东支都于巴拉沙衮(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西支都于怛罗斯(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喀喇汗国的突厥人原本并非穆斯林,信奉萨满教、拜火教以及摩尼教和佛教。10世纪初,喀喇汗国西支的可汗萨图克·博格拉汗(Satuk Boghra Khan,910—955年在位)皈依伊斯兰教,成为首位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可汗,自称苏丹。萨图克·博格拉汗之子巴依塔什(Bay Tash,生卒年不详)当政期间,宣布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20万帐(即20万户)突厥人皈依伊斯兰教,喀喇汗国由此成为突厥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教王朝。喀喇汗国鼎盛阶段,领有东起新疆库车、西至咸海的中亚辽阔区域。在喀喇汗国统治下的中亚,突厥游牧族群经历了定居化和伊斯兰教化的转变过程。萨曼王朝的影响和苏菲教团的传教活动,是喀喇汗国和突厥人得以迅速实现伊斯兰教化的重要原因。

962年,突厥将领阿勒普特金(Alb Tikin,962—977年在位)占据加兹尼城(Ghazni,位于今阿富汗境内的喀布尔西南150公里处),自立为艾米尔,建立加兹尼王朝(Ghaznevids,962—1186)。976年阿勒普特金死后,其婿苏卜克特金(Subuktikin,977—997年在位)承袭加兹尼王朝的统治权力,拓展疆域,攻占锡斯坦,夺取喀布尔和白沙瓦。苏卜克特金之子马哈茂德(Mahmud,998—1030年在位)当政期间,加兹尼王朝国势极盛。999年,马哈茂德联合喀喇汗国,夹击布哈拉,灭亡萨曼王朝,并以阿姆河为界与喀喇汗国瓜分萨曼王朝的辖地。1006年,马哈茂德在巴勒黑击败喀喇汗国军队,进而夺取花剌子模。1029年,马哈茂德攻陷莱伊,占领伊朗西部诸地。马哈茂德不仅在伊斯兰世界东部横扫千军,而且以雷霆之势三次南下,远征印度。加兹尼王朝的征略,打开了穆斯林冲击印度的门户,尤其是奠定了印度西北部地区伊斯兰教化的基础。马哈茂德因此在伊斯兰世界声威大振,成为穆斯林仰慕的英雄,在伊斯兰史上首次获得加齐(Ghazi,意为圣战者)的桂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