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作为一种与国家相联系的概念,是继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在19世纪的欧洲首先兴盛起来的。当时,世界上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在这里纷纷建立。对于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关系,近代史研究大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认为,不是民族导致了国家和民族主义的产生,而是相反。民族国家才是民族主义产生的基础,所有的民族主义都是一种意识形态。他举例说,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只有约半数的法国人说一些法语,只有 12%至 13%的法国人说“比较好”的法语。法国国家的建立促进了不同的方言统一成为法语。直到19世纪80年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有关法律进一步导致了民族认同的产生。因此,霍布斯鲍姆认为,法国作为国家比“法国人”出现得更早,法国国家导致了法兰西民族的出现,继而才产生了法兰西民族主义。[1]
上述理论逻辑也可以用于我们对拉丁美洲民族主义的研究。19世纪20年代,当拉美各国纷纷取得独立建立现代国家的时候,由于长期遭受殖民的历史原因,各国人民的人种混杂,血缘出身、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阶层归属差别很大,土生白人和印第安原住民、混血人种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2]。共同的过去和文化联系使得民族群体彼此之间有一种认同,同时又令自己区别于别的群体。显然,这一时期,在拉美各国,本国人民之间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认同,讨论民族主义为时尚早。
然而,正如Germán Carrera Damas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版《拉美通史》总论中所说:“拉美的历史进程,从来就是由各种因素交织构成的复杂的马赛克。”[3]恰恰在这样一个一国内部尚未形成民族认同的阶段,同样是由于殖民历史留下的痛苦烙印,整个拉美大陆却存在着一种相对统一的民族认同和民族主义意识。(www.xing528.com)
拉丁美洲,相对于整个世界,有其自身复杂的特殊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