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子多福?中国农村老人满意度分析

多子多福?中国农村老人满意度分析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淼刘长喜摘要:本文利用2014年千村调查数据库的数据资料,通过建立两分量Logistic模型,分别分析了“是否有孩子”“拥有孩子数量”对我国农村老人“是否多福”的影响。孩子数量越多的农村老人并不倾向于多福。具体来说,可以提出假设:有无子女对农村老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关系和经济状况的满意与否具有显著影响。

多子多福?中国农村老人满意度分析

■ 张 淼 刘长喜

摘要:本文利用2014年千村调查数据库的数据资料,通过建立两分量Logistic模型,分别分析了“是否有孩子”“拥有孩子数量”对我国农村老人“是否多福”的影响。从老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满意度三个维度来反映“是否多福”。结果表明了有孩子的农村老人相对于没有孩子的老人更倾向于多福,有两个孩子的老人更倾向于多福。孩子数量越多的农村老人并不倾向于多福。本文结合我国人口发展政策指出了我国实施“两孩政策”将有助于提升老人们的福气。

关键词:农村老人;满意度;子女数量

“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在中国流行了数千年,它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家庭养老制度以及传宗接代的人生使命的基础之上。这是传统中国经济社会背景下个体的理性选择和群体性的文化约束。中国近几十年来,经历了高速的工业化、严格的计划生育以及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的建立,人口出现少子化和老龄化并行,“多子多福”的命题还能成立吗?这一问题引起学界的关注。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学者对子女数量与老人的养老关系进行研究,从不同侧面探究“多子多福”命题的有效性。夏传玲、麻凤利(1995)(2)利用1992年全国12个省市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子女数量对家庭养老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没有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多子多福的命题。但与此同时,郭志刚、张恺悌(1996)(3)利用1992年的调查数据发现,子女数量与老年人的家庭供养存在显著影响。2000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日益加剧,“多子多福”命题再次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刘晶(2004)(4)利用2000年的调查数据,发现子女数量对户居方式、生活照料和经济支持方面具有显著性影响,而对健康自评没有显著性影响,换而言之,“多子多福”命题部分失效。特别是近几年的研究越来越不支持“多子多福”命题。2013年,有学者(5)利用1999年《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调查》数据研究了子女数量对父母健康的影响,得出多子未必多福的结论(耿德伟,2013)。慈勤英、宁雯雯(2013)(6)利用500份城乡老人的数据研究发现,子女数量的多少对于老年人的养老影响不显著,基本否定了子女数量多的老年人经济收入更高、生活自理能力更强、精神状况更好以及生活满意度更高这四个假设。2014年,有学者(7)利用2007年的调查数据发现子女数量对老人幸福的影响并不显著(牛楠、王娜,2014)。难道,“多子多福”的命题真的在当今失效了吗?

上述研究为我们对“多子多福”命题的理解做出了有价值的参考。但是,还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由于对“福气”这个因变量Y的操作化不同,从而对该命题得出了不同的解读。有的研究侧重于健康,有的侧重于客观的经济、健康以及主观的生活满意度。因此有必要根据中国老人对“福”的解读进行操作化测量。第二,由于样本调查的年份以及规模不同,可能导致结论的差异性。有的样本数据来自于1990年的一些抽样调查,还有的样本数据来自较小规模的地方抽样调查。这种限制都导致对当今“多子多福”命题的理解出现较大的差异。第三,子女数量与老人的“福”不一定是线性相关,有可能有一个最佳子女数量,更多或者更少都将导致“福”的降低。

本文利用上海财经大学2014年对全国31个省(市)376个县的10 421名农村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得到的最新调查资料,对“多子多福”命题在当下中国农村是否成立进行验证。

如前所述,“多子多福”命题的研究的一个重要难题就在于对“福”的定义和具体操作。本文认为,对“福”的界定应该从老人的角度来操作,否则容易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的错误。在通过对不同区域农村老人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本文将“福”操作化为老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关系和经济状况的满意度三个维度。

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考察有无子女与“福”的关系,即有子女的老人是否更有“福气”。具体来说,可以提出假设:有无子女对农村老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关系和经济状况的满意与否具有显著影响。该假设可以具体化为三个假设:

H1:有子女的老人比无子女的老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更满意。

H2:有子女的老人比无子女的老人对家庭关系更满意。

H3:有子女的老人比无子女的老人对经济状况更满意。

在对有无子女与“福”的关系假设检验后,进而对子女的数量与农村老人的“福”关系进行验证,即子女数量越多的老人,是否越有“福气”。具体来说,可以提出假设:

H4:子女数量越多的农村老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越满意。

H5:子女数量越多的农村老人对家庭关系越满意。

H6:子女数量越多的农村老人对经济状况越满意。

农村老人的“多福”从老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满意度、经济状况满意度、家庭关系满意度三个方面来衡量,分为满意、不满意两种情况。因变量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因变量表

核心自变量分为递进的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核心自变量为“是否有孩子”,用X1表示;第二层次的核心自变量为“拥有孩子的数量”,用X2表示。具体见表2。

表2 核心自变量表

选取的控制自变量为老人特征变量,分别为老人性别(X3)、年龄分段(X4)、婚姻状况(X5)、文化程度X6)等。在模型中加入控制变量后,可以更好地观察分析我们要研究的核心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真实关系。控制变量具体见表3。

表3 控制自变量表

论文数据来源于2014年千村调查“中国梦的实现:农村养老模式现状及其创新”。调查内容涵盖农村老人身体健康、经济状况、家庭关系、养老方式和生活质量、社会政策及社会支持等内容,共收回村问卷537份、老人入户问卷10 421份,获取了翔实的数据资料。

以老人“是否有孩子”为核心自变量,并加入控制自变量,以老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满意度、经济状况满意度、家庭关系满意度为因变量,建立两分Logistic模型,即

通过运行SPSS软件,得到的输出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模型输出结果表(1)

续表

注:1. 表格中数据根据卡方检验SPSS 17.0软件输出结果进行了整理。

2. *、**和***分别代表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

以上模型都通过了“卡方值”和“-2对数似然值”的统计显著性检验,模型有效。核心自变量“是否有孩子”在模型2、模型3中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变量的优势率大于1,说明有孩子的老人相对于无孩子的老人更倾向于满意。控制变量“有配偶”“文化程度”在模型中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变量的优势率大于1,说明有配偶的老人相对于无配偶的老人更倾向于满意,老人的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满意。

通过老人“是否有孩子”与老人“是否多福”的两分量Logistic模型的模型1、模型2、模型3的模拟结果可知:(www.xing528.com)

第一,在控制了老人的个人特征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后,有孩子的老人相对于没有孩子的老人对身体状况满意的优势率为1.218倍。在10%的显著水平上没有通过统计检验,老人是否有孩子对老人身体状况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

第二,在控制了老人的个人特征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后,有孩子的老人相对于没有孩子的老人对经济状况满意的优势率为2.078倍。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了统计检验,老人是否有孩子对老人的经济状况满意程度有显著影响。

第三,在控制了老人的个人特征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后,有孩子的老人相对于没有孩子的老人对家庭关系满意的优势率为7.822倍。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了统计检验,老人是否有孩子对老人的家庭关系满意程度有显著影响。

可见,先前所提出的研究假设H1“有子女的老人比无子女的老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更满意”不成立;研究假设H2 “有子女的老人比无子女的老人对家庭关系更满意”成立;研究假设H3“有子女的老人比无子女的老人对经济状况更满意”成立。

总之,是否有孩子直接影响到老人对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的满意程度,有孩子的老人比没有孩子的老人更有福气。

以老人“拥有孩子数量”为核心自变量,并加入控制自变量,以老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满意度、经济状况满意度、家庭关系满意度为因变量,建立两分Logistic模型,通过SPSS软件得到的输出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模型输出结果表(2)

续表

注:同表4注。

以上模型都通过了“卡方值”和“-2对数似然值”的统计显著性检验,模型有效。核心自变量“孩子数量”,特别是“有2个孩子”的分类变量在各模型中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变量的优势率大于1,说明有2个孩子的老人更倾向于满意。控制变量“有配偶”在模型中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变量的优势率大于1,说明有配偶的老人相对于无配偶的老人更倾向于满意。

通过老人“拥有孩子数量”与老人“是否多福”的两分量Logistic模型的模型3、模型4、模型5的模拟结果可知:

第四,相对于有4个及以上孩子的老人,有2个孩子的老人对身体状况满意的优势率为1.38倍,有1个孩子的老人对身体状况满意的优势率为1.336倍,有3个孩子的老人对身体状况满意的优势率为1.223倍,并都通过了1%的统计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有2个孩子的老人对身体状况的满意度最高,有1个孩子的老人次之,有4个及以上孩子的老人对身体状况的满意度最低。

第五,相对于有4个及以上孩子的老人,有3个及以下孩子的老人对经济状况满意度更倾向于满意,表现为优势率都大于1。值得注意的是,有2个孩子的老人对经济状况满意的优势率最高,为有4个及以上孩子老人的1.317倍,并通过了1%的统计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有2个孩子的老人相对于有多个孩子的老人对经济状况更倾向于满意。

第六,相对于有4个及以上孩子的老人,有3个及以下孩子的老人的家庭关系满意度更倾向于满意,表现为优势率都大于1。值得注意的是,有2个孩子的老人对家庭关系满意的优势率最高,为有4个及以上孩子老人的1.631倍,并通过了1%的统计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有2个孩子的老人相对于有多个孩子的老人对家庭关系更倾向于满意。

可见,前面提出的研究假设H4“子女数量越多的农村老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越满意”不成立;研究假设H5“子女数量越多的农村老人对家庭关系越满意”不成立;研究假设H6“子女数量越多的农村老人对经济状况越满意”不成立。

总之,孩子数量的增加和老人是否有福气并不呈线性变化,孩子数量的增加并不会带来老人“福气”的增加。有4个及以上孩子的老人对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的满意程度都是最低的,不能够说多子就一定多福。值得重视的是,研究发现有2个孩子的老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的满意度是最高的,有2个孩子的老人是最多福的!

综上所述,是否有孩子对农村老人是否多福是有显著影响的,而孩子数量越多的老人并不倾向于多福,2个孩子的老人更倾向于多福。

首先,是否有孩子影响到农村老人对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的满意度。有孩子的老人,在老年时可以从孩子处获取到经济上的支持和感情上的慰藉,表现为老有所依,对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的满意程度高。如果没有孩子,家里缺少人气,老人感觉到孤独寂寞,对家庭关系的满意度偏低。在老人丧失了劳动能力时,因为没有孩子,就缺少了主要年轻劳动力,家庭缺少主要经济来源,只能够吃老本,老人对经济状况的满意程度低。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尚不完善,“养儿防老”仍然很重要,因此,是否有孩子确实影响到老人的满意程度。可以说有孩子的农村老人相对于没有孩子的农村老人更加有福气。

其次,有4个及以上孩子的农村老人在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方面的满意度都偏低。有4个及以上孩子的老人,在年轻时所有的体力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往往会忽略了自己,导致晚年自身健康状况欠佳。家里孩子太多时,往往孩子受教育情况不好,受重视程度也下降,孩子长大后挣钱能力有限。同时,有多个孩子时,往往会出现互相推诿、不积极赡养父母的现象。因为家庭人口众多,也会有家庭矛盾产生。因此,有4个及以上孩子的老人对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的满意度不高。

最后,有两个孩子的农村老人最“多福”。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既避免了有多个孩子的缺点,又能够避免只有一个孩子的孤单或失去唯一的孩子的可能性。两个孩子是农村老人孩子数量比较理想的状态,表现为老人关爱孩子,孩子受教育程度好,家庭经济状况好,家庭关系相对简单,孩子孝顺父母,家庭和睦。

我国自1980年开始实施“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考虑到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1982年2月中共中央11号文件规定,农村的生育政策放宽为“允许第一个孩子为女孩的夫妇在间隔4~5年后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而在少数民族地区允许生二胎。再后来,在城市和农村的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即“双独二孩”政策。(8)2014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启动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即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可以生两个孩子。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农村老人中有两个孩子的老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家庭关系更倾向于满意,即有两个孩子的老人最“多福”。可见,我国人口政策的发展更符合我国国情,也更加尊重夫妇的生育选择权,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福气。

(1) 本研究是第七届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项目的成果之一,该项目首席专家为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会长、上海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文学院院长张雄教授。感谢张雄院长以及项目组所有成员对此付出的努力。

(2) 夏传玲,麻凤利.子女数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J].人口研究,1995(3)

(3) 郭志刚,张恺悌.对子女数在老年人家庭供养中作用的再检验[J].人口研究,1996(2)

(4) 刘晶.子女数对农村高龄老人养老及生活状况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4(4)

(5) 耿德伟.多子多福?——子女数量对父母健康的影响[J].南方人口,2013(3)

(6) 慈勤英,宁雯雯.多子未必多福——基于子女数量与老年人养老状况的定量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7) 牛楠,王娜.转型期子女数量与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村养老影响实证研究——以安徽和四川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8) 曾毅.试论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