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都江堰市境内的青城山一直被视为岷山的重要山峰,唐宋文献多称青城山为岷山南首,《唐六典》记载:岷山连峰接岫,千里不绝,青城乃第一峰也。峨眉为蒙山之首,而青城为岷山之首。岷山为昆仑圣山“成都山”,作为岷山重要组成部分的青城山也就应相应留下昆仑“成都山”的历史印记。查考古史记载,青城山直至宋代仍有“成都山”之名,正可以为之印证。据北宋初薛居正《旧五代史》记载,前蜀后主咸康元年,“秋九月,衍奉其母、徐妃同游于青城山,驻于上清宫。时宫人皆衣道服,顶金莲花冠,衣画云霞,望之若神仙。”张唐英《蜀梼杌》记载咸康元年:“九月,衍与母同祷青城山,宫人毕从,皆衣云霞之衣。”《资治通鉴》记载,同光三年九月,“蜀主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山。”此事在宋代人(佚名)所著《五国故事》中记为:“衍之末年,率其母、后等同幸青城,至成都山上清宫。”上清宫为青城山著名宫观,而此处记为“成都山上清宫”,表明在《五国故事》写作时代,青城山仍有“成都山”之名。“成都山”本为传说中的天庭圣山,主峰为古岷山主峰女几山。青城山被称为“成都山”,反映出古人亦以青城山为“成都山”的代表山峰,即以青城山为昆仑圣山的代表山峰。尊崇道教、道名“玉霄子”的前蜀后主王衍游青城山(成都山),命宫人皆穿云霞彩衣装扮成神仙貌,显然是为了营造仿佛身处天庭的氛围。青城山有“成都山”之名,既与青城山作为岷山南首的身份相符,亦可证明岷山即圣山昆仑。东汉末年张陵创立道教时选择青城山作为首先传教的地方,当与青城山为昆仑圣山“成都山”不无关系。
既然青城山为昆仑“成都山”,那么古史传说中有关历代古蜀王皆由今都江堰市西境的岷山升仙或死而复生、李冰称今都江堰市西境的岷山为天门所在、青城山被奉为“岳渎之上司”的“五岳丈人”等说法,也就得到了合理解释。
在古史神话传说中,掌管长生、刑罚、女仙等的女神仙西王母(西姥、金姆、王母娘娘)就居住在昆仑山上,各种灵物亦生长于此。《山海经·大荒西经》记:“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在传说中,此昆仑山上有凤凰、鸾鸟等百鸟,有食之长寿不死的“不死树”(寿木)、吃了能起死回生及成仙的“不死药”、食之使人获得大智慧的智慧树“圣木”,还有甜美的“醴泉”(甘水)、美丽的“瑶池”,等等。其中,西王母的“不死药”服食可以成仙、起死回生。嫦娥就是因偷食了丈夫后羿上昆仑山求得的西王母“不死之药”而成仙奔月。故《淮南子》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文献记载古蜀国历代蜀王及其民众亡国后皆隐入岷山且仙化不死。西汉扬雄《蜀王本纪》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鱼凫)王猎至湔山,便仙去,今庙祀之于湔。”汶山即岷山,湔山为今都江堰市西部岷山。《华阳国志·蜀志》中古蜀国第四王朝的蜀王杜宇在亡国后也是“升西山隐焉”,即仙化进入西山——岷山隐匿。宋代《舆地纪胜》卷一六四引《华阳国志》记载,古蜀国最后一个王朝开明王朝的开国者荆人鳖灵,尸体由长江中游溯江而上,至岷山下亦死而复生。《水经注·江水》引东汉来敏《本蜀论》记载鳖灵尸随水上:“至汶山下,复生,起见望帝。”古史传说中只有上帝下都所在、西王母所居的昆仑山才有“不死药”,人入昆仑山才能仙化不死、死而复生,古蜀国历代蜀王皆入岷山而成仙神化不死或至岷山便死而复生,只能解释为因岷山即生长“不死药”等圣物的昆仑山。而位于昆仑山下的“都广之野”,自然也就成为天下乐土、人类的理想家园。
天庭在昆仑山上,登上昆仑山自然就进入了天门,故有“登昆仑,入天门”之说。昆仑山即岷山,岷山当然也就是天门所在。《蜀王本纪》记载秦国蜀守李冰“谓汶山为天彭阙,号曰天彭门,云亡者悉过其中,鬼神精灵数见。”《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谓汶山为天彭门。乃至湔氐县,见两山对如阙,因号天彭阙。”“天彭门”即天门,通晓天文地理的李冰称汶山为天彭门,表明李冰知道天庭所在的昆仑山即岷山,故称岷山为天门。李冰称岷山为天门,而进入天门的入口“天彭阙”就在湔氐县——今都江堰市西境的灌口山。《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三“导江县”条下记载:灌口山,在西岭天彭阙,李膺《益州记》云:清水路西七里灌口,古所谓天彭阙。正是由于古史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在岷山上,故《河图括地象》载: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天井,即岷山之上为二十八宿中镇守南天门的朱雀七星首宿“井宿”所在,上帝以岷山之地会聚昌盛,众神以其地建设福地。《三国志·蜀书》记秦泌亦因岷山炫耀蜀地“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故沃野千里”。(www.xing528.com)
东晋左思《蜀都赋》也称:“岷山之精,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都江堰岷江两岸,沿岷江北岸支流白沙河北上(今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南天门”“神仙路”至古岷山主峰九顶山,岷江南岸即属岷山南首的青城山,故李冰称入天门的“天彭阙”在今都江堰市西境的岷江出岷山处。北宋时,青城山仍有“成都山”之名,而南宋朝廷根据“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赐青城山丈人祠“会庆建福宫”名,反映出南宋朝廷承认古史传说中入天庭的南天门即在青城山之上。
岷山即圣山昆仑山,因而在华夏众山中为至尊之地。虽然秦始皇“焚书坑儒”致使秦国以外的诸国典籍几乎毁灭殆尽,但岷山崇高的地位作为一种历史记忆却被保存下来,故汉以后的谶纬学说中仍以“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即以岷山为通往天庭之山。青城山为岷山南首,被视为通往天庭的“成都山”所在地,因而道教经籍传言黄帝谒见天皇真人就在青城山,黄帝的师父亦栖居在此山北岩修道并被黄帝封为“五岳丈人”。道教典籍记载黄帝谒天皇真人问“三一之道”,“(于)青城山绝岩之下见天真皇人”(其他文献或称黄帝至青城山见宁封而知天皇真人在峨眉山,黄帝谒峨眉山见天皇真人问三一之道)。清光绪《灌县志》引《青城山记》记载黄帝封青城山主神宁封为五岳丈人,晋代建丈人祠。
唐末五代杜光庭在《青城山记》中记述道:“黄帝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乃岳渎之上司,真仙之崇秩,一月之内,群岳朝焉。”青城山在晋代已建有“丈人祠”,可见以青城山为“岳渎之上司,真仙之崇秩”的“五岳丈人”由来已久。道教以岷山南首的青城山为中国山岳至尊之地,当亦与以青城山为南首的岷山本为天庭圣山昆仑山(成都山)的历史记忆有关。至宋代,青城山仍有“成都山”之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