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学书
摘 要:本文通过史料考证,结合考古资料论证,阐述了成都平原西部的岷山即古史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圣山——“成都山”。作为岷山南首的青城山被古人视为昆仑“成都山”的代表,在宋代仍有“成都山”之名。都江堰所在的“都江”,其得名源于江出天庭圣山“成都山”,为圣河“成都江”的省称。青城山、都江为圣山、圣河,对于进一步提升青城山、都江堰及都江堰市的文化形象,促进文化、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青城山;都江;圣山;圣河;考释(www.xing528.com)
今日之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因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于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都江堰市。今都江堰市市域在汉代主要分属蜀郡江源县地和汶山郡汶山县地;三国蜀汉时期于都江堰灌渠渠首所在的灌口置都安县(后魏置灌口镇);后周改名汶山县并因县南青城山增置清城县;唐初置导江县(移治今聚源镇导江铺)和清城县;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改清城县为青城县;五代前蜀又于灌口镇置灌州,于导江县置永康军并辖导江县、青城县;宋代仍分属导江县、青城县;元代合并为灌州;明代降灌州为灌县并历清代、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至20世纪80年代更名。导江县的得名,源于《尚书·禹贡》记载的大禹“岷山导江,东别为沱”。青城县则因县有青城山而得名。而都江堰的得名,则源自李冰于“都江”筑堰。在文献记载中,东晋时期此堰有“金堤”“湔堰”(因大堰上游段江水有湔江之称得名)、“都安大堰”(因县名都安县得名)等名,唐代曾名“楗尾堰”(因大堰以竹笼装石横垒成堤堰,形若门楗而得名),南宋时始因此大堰置于都江口而出现“都江堰”之称,元明清三代因袭“都江堰”一名并沿用至今。长期以来,关于青城山和都江堰的文化地位,人们皆只谈到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祥地,都江堰为李冰治水修建的伟大水利工程,未能与古史传说中的中华圣山“昆仑山”紧密联系起来。笔者近年在研究岷山与昆仑山的关系时,发现成都得名并非如宋代人附会的源自“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意,而是源自昆仑山顶为上帝的下都,昆仑山分三成(层)又名成山,成山顶为上帝下都天庭,是为成都[1]。最近在查阅史籍时,偶然发现青城山在五代时期仍名“成都山”,从而找到了青城山即昆仑圣山“成都山”的重要证据,为古史文献记载中历代古蜀王皆在都江堰市域之岷山地区仙化及死而复生、李冰称都江堰西境的岷山为“天彭门”、青城山被奉为“五岳丈人”、岷江出岷山后称“成都江”(都江)且为四渎之首等说法找到了验证材料。笔者认为,青城山即昆仑圣山“成都山”、都江即圣河“成都江”的发现,对于都江堰市进一步提升文化形象、发展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等,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产业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