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堰:隋唐五代天府之国

江堰:隋唐五代天府之国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老牌的“天府之国”,关中地区在隋唐两代独领风骚,实现了再度辉煌。成都平原由“天府”晋升为“天府之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经过这次浩劫,宏伟的长安城被毁灭了,一代名都化为灰烬,关中“天府”随之衰落。成都平原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发,到唐代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区域,成为新的“天府之国”。但安史之乱后,这一地区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已经没有人把这里称为“天府之国”了。

江堰:隋唐五代天府之国

隋唐五代基本上是大一统的时代,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都得到较大发展。北方地区,战争的创伤渐渐抚平,恢复了昔日的元气。南方经济突飞猛进,基本达到了北方的水平。作为老牌的“天府之国”,关中地区在隋唐两代独领风骚,实现了再度辉煌。成都平原由“天府”晋升为“天府之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江淮地区经济日益繁荣,成为“关系着全国经济盛衰的地区”[33]。太原和北京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但不再享有“天府”的称号。

据史书记载,隋王朝采取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措施,不仅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而且使古老的关中“天府”焕发了青春。隋朝末年,杨玄感起兵反隋,李密曾对他说,关中四塞,天府之国,有卫文升不足为意[34],建议他西入关中,夺取政权。其后李渊将在太原起兵,刘文静等人也对他说:关中天府,代王冲幼,权豪并起,未有适从。愿公兴兵,西入以图大事。[35]这说明隋朝人对关中极为重视。唐朝建立后,继续定都关中。唐都长安集聚了大量人口,成为闻名遐迩的国际化大都市。为了解决百万人口的物质需求,唐王朝一方面大力发展漕运,另一方面加大了开发关中的力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唐开元、天宝年间,关中地区达到繁华的顶点:“三秦奥壤,陆海良田,原隰条分,沟塍脉散。泾渭傍润,郑白疏流,荷锸成云,决渠降雨,粳稻漠漠,黍稷油油,无爽蝉鸣之期,有至凤冠之稔。”[36]安史之乱使关中地区遭受了一场浩劫。程元振劝唐肃宗迁都洛阳,但郭子仪委托兵部侍郎张重光上奏说“臣闻雍州之地,古称天府,右控陇蜀,左扼崤函,前有终南太华之险,后有清渭浊河之固,神明之奥,王者所都,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兵强士勇,雄视八方,有利则出攻,无利则入守。此用武之国,非诸夏所同”[37],反对迁都。由此可见,尽管安史之乱对关中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关中在唐人的心目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遗憾的是,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军阀朱温“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河而下,长安自此遂丘墟矣”[38]。经过这次浩劫,宏伟的长安城被毁灭了,一代名都化为灰烬,关中“天府”随之衰落。

成都平原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发,到唐代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区域,成为新的“天府之国”。唐代为了开发四川盆地的水资源,曾在盆地内修建过许多水利工程。这些工程大致可以分为3种情况:一是扩建都江堰灌区,增加溉田面积;二是在成都平原北部和涪江冲积平原上兴建水渠,以灌溉绵州和汉州境内的农田;三是在成都平原南面的岷江冲积平原上兴建堤堰,以灌溉眉州境内的农田。史载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高士廉在益州大规模扩建都江堰,“于故渠外别更疏决”,使蜀中“大获其利”[39]。同年,神泉县北10千米建成折脚堰,“引水溉田”[40]盘石县北35千米有一个周回30千米的百枝池,水源丰富。贞观六年(公元632年),薛万彻决池引水东流。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白大信在罗江县北2.5千米筑茫江堰,引射水溉田并供县城使用。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刘凤仪在阴平县西北1千米开利人渠,引马阁水入县溉田。大体与此同时,导江县也修建了侍郎堰和百文堰等水利工程,引江水灌溉彭益等处田地唐玄宗开元年间,剑南道采访使章仇兼琼在彭山县筑通济大堰及10条小堰,自新津中江口引渠南下60千米,溉田约10 666 公顷。在温江县因蜀王故渠开新源水,以漕西山竹木。又在新津县西南1千米筑远济堰,“分四筒穿渠,引水溉眉州通义、彭山之田”。此外,还在成都北9千米筑堤成万岁池,积水溉田。唐德宗时,龙安县人在县东南11.5千米修云门堰,决茶川水溉田。雒县人也筑堤堰溉田约2666公顷。因此,成都平原经济飞速发展,大有后来居上之势。陈子昂多次上疏盛赞巴蜀的富足。他说:“国家富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自陇右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给,商旅莫不皆取于蜀,又京都府库,岁月珍贡,尚在其外,此诚蜀国之珍府。”[41]“蜀为西南一都会,国家之宝库,天下珍货,聚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兼济中国。”[42]“夫蜀都天府之国,金城铁冶,而俗以财雄,弋猎田池,而士多豪侈。”[43]到唐代后期,以益州为中心的成都平原,社会经济仅次于扬州,故当时有“扬一益二”的说法[44]。由于蜀地“土腴谷羡,储从易办”[45],故每当中原有事、关中受到威胁的时候,唐代帝王都要驾幸巴蜀。明代学者于慎行说:“长安之地,天府四塞,辟如堂之有室。蜀以膏沃之土处其阃阈,辟如室之有奥,风雨晦明有所依而蔽焉。”[46](www.xing528.com)

太原是唐王朝的发祥之地,故在唐代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唐太宗唐高宗都曾亲至太原视察。在唐高宗当政时期,曾派李勣扩建太原城池。太原旧有东西二城。西城是原来的旧城,东城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李勣所修。中间为汾水所隔,武则天以太原为北都,派精明强干的崔神庆为并州长史,神庆架桥筑“中城”,把东西二城连为一个统一的整体[47],使并州成了名副其实的北方重镇。其后更将太原升为“北都”。在京津一带,唐王朝设幽、蓟等州,其后又设范阳节度使进行管辖,使这一地区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但安史之乱后,这一地区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已经没有人把这里称为“天府之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