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餐具柜:隐藏了一个意外发现的房间

餐具柜:隐藏了一个意外发现的房间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们住在我们的屋子里,不过不是在锅架子上,而是在一个大大的房间里,我们称它为餐具柜。炼金术师认为,某些金属,比如铜、铁、铅等,只要与“点金石”相熔合,就能变成金。在寻找并不存在的点金石的过程中,炼金术师有时会有真正的意外发现。而那时欺骗是会被处以重罚的。谎言被戳穿了,国王一声令下,比特格尔便被投入了大牢。但幸运的是,左伦错了,比特格尔再次走运。发明家被赐予重赏,但依旧没有获得人身自由。

餐具柜:隐藏了一个意外发现的房间

1.饭碗的富贵亲戚们

除了铝锅和用硬铝做的飞机外,瓦罐还有别的亲戚。它们住在我们的屋子里,不过不是在锅架子上,而是在一个大大的房间里,我们称它为餐具柜。

它们排着整齐的队,就像在参加阅兵式。小碟子、深盘子、茶杯、茶碟、断了把手的糖罐以及丢了鼻子的茶壶,这些东西全是用发亮的彩陶做成的。

其中出类拔萃的是一个真正的瓷杯,上面画着一条粉色的河流,河岸边有一家粉色的磨坊,河边站着一个穿着粉衣服的渔夫,手里拿着一根粉色的钓鱼竿。

难道我们简陋朴素、釉色晦暗的瓦罐能跟它相提并论吗?真相是,没有瓦罐,就不会有瓷杯。

要制作瓷杯,首先要学会制作瓦罐。

2.谁发明了陶瓷

在一些沿海国家——比如丹麦、瑞士、法国的某些地方,沿着海岸有长长的平坦的土堤。人们试着去挖掘它们时,发现这里好像是一个堆着五花八门东西的垃圾堆:鱼骨头、被掏空的海螺壳、啃过的动物头骨、用鹿角做的刀、鱼叉以及锄头。看来,原始人曾经在此处居住,他们把自己的厨房垃圾和破烂工具都杂乱地堆放在自己住处附近。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垃圾堆变成了一整座小土丘,连绵几百米。

顺便提一下,人们在这“厨房乱堆”中发现了黏土瓦罐的碎片。原始人使用的瓦罐跟我们现在用的很不一样:没有上釉,底部是尖的或者圆的,而不是平的。

但无论如何这是真正的瓦罐。

又过去了几千年,世上才出现了陶瓷。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要知道制作瓷杯可比制作黏土瓦罐难多啦!

最先学会烧制陶瓷的是中国人——大约在公元3世纪时,不过他们在陶瓷制作上取得真正突破的时间也不是很早——大约在15世纪,也就是明朝

中国的瓷器在欧洲跟金子一样贵重。没有人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最后终于有一个炼金术师解开了中国人的这个秘密。

瓷器的状况同其他中国人的发明——火药印刷术一样。在欧洲,据说火药是由施瓦兹发明的,而印刷术是由古登堡发明的,瓷器则是由约翰·比特格尔发明的。

比特格尔是撒克逊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的宫廷炼金术师。

炼金术师认为,某些金属,比如铜、铁、铅等,只要与“点金石”相熔合,就能变成金。几十年来他们都在寻找这种杜撰出来的石头,自然是哪里也休想找到。

但那时候不仅单单是炼金术师相信点金石的存在,王宫贵族们对点金石的存在也是深信不疑。贪得无厌的国王将炼金术师召入宫并授予他们官职,希望人造金子能填满自己那空空荡荡的金库。为了避免宫廷炼金术师跑去别的国王那里,他们通常会像犯人一样被囚禁起来。

有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国王等炼金术师许诺财富等得实在不耐烦了,他就会下令把这倒霉的炼金术师给处决了。我不清楚,究竟是出于嘲讽呢,还是基于对科学的特别尊重,绞死炼金术士用的不是普通的绞刑架,而是镀金的绞刑架。在我看来,镀金的绞刑架也好,包金的药丸也罢,都不会因为镀了层金而变得更为有效——大家都赞同我这个观点吧。

在寻找并不存在的点金石的过程中,炼金术师有时会有真正的意外发现。比特格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年仅14岁的时候,他偶然得到了一本关于点金石的手稿,上面写着如何炼金。从此以后,比特格尔的脑子里再也装不下别的东西了。或许,他本可能不会变成炼金术师,可他偏偏就有成熟的条件:他在药房当学徒。每晚,当药剂师左伦睡下以后,他的徒儿就开始自己的炼金实验。

有一次,当他全神贯注地做实验的时候,门开了,左伦先生穿着睡衣戴着睡帽走进了药房。

“你这个混蛋,你在那干吗?你怎么敢擅自用这个曲颈瓶?如果你把它打碎了,你就是把你所有的工资都拿出来,也不够赔偿的!”

“我在炼金。”比特格尔胆怯地回答。

“炼金?好你个骗子!你最好认真地学习如何做药膏!我不需要什么炼金术师,我需要的是药房的学徒。卷起你的铺盖儿滚回家去!告诉你父亲这一切,让他好好收拾收拾你的一脑袋糨糊!”

比特格尔愁眉苦脸地回家了,背上扛着一个包,里面放着一条打着补丁的裤子、几件破衬衫和那本曾许诺带给他财富和荣耀的珍贵的手抄本。

家里人对他的归来不情不愿。尽管他父亲是一名铸币工,但他们家自己却少有多余的硬币可以用。

过不了几个月,为生活所迫的比特格尔不得不再次回到了左伦那里。

比特格尔又不得不发誓,他再也不炼金了。

但是他嗜好炼金术,就像赌徒沉溺于纸牌一样。

比特格尔又重新悄悄开始了深夜试验,只不过这次他变得十分谨慎。但是左伦也在警惕着。在一个不幸的晚上,左伦又一次在“犯罪”现场将比特格尔逮了个正着,他没有给比特格尔任何解释的机会,就把他赶出了药房。

比特格尔很绝望。家,他是不敢再回去了。

但命运垂青了这个无家可归的炼金术士。他在偶然之中结识了一位名门贵族——冯·福尔斯登堡伯爵。当得知这个16岁炼金术士所做的实验以后,伯爵将他带回了自己的宫殿并为他建立了一个真正的实验室,比特格尔开始走运了:有人为他送上华丽的衣裳,给他钱,还送给他一幢豪华的住宅。

左伦得知此事,就跟自己的每一个顾客吹嘘,说自己的徒弟成了著名的炼金术士。而顾客也附和说,像左伦这样的老师,自然是能教出如此卓尔不凡的学生的。

光阴荏苒,年复一年,比特格尔都开始长胡子了,但他的实验依然一无所成。于是那个起初很器重他的伯爵,也开始起疑心,觉得他不过是个骗子。而那时欺骗是会被处以重罚的。

比特格尔想逃跑,但是被抓回来并在胁迫之下继续工作。从前在药房,他因做实验而受罚,现在他被重罚却是因为他不想再做实验了。

最后,伯爵要求比特格尔将炼金术写下来。这下他真的不得不当一个骗子了。他写下一些玄妙晦涩的文字,从头到尾都是胡言乱语。但他没能骗过伯爵。谎言被戳穿了,国王一声令下,比特格尔便被投入了大牢。

这次左伦再也不吹嘘自己的学生有学问了。

“我总说,比特格尔是个骗子,他迟早会被绞死的。”药剂师信誓旦旦地对自己的顾客们说,而就在这不久之前,这些人在这儿听到的完全是另一番言论。

但幸运的是,左伦错了,比特格尔再次走运。他身边又出现了一位贵人——契轮豪森公爵,公爵下令让比特格尔研究制作瓷器的方法。那时瓷器可比黄金还要贵重。就在这之前不久,国王用一个团的人跟普鲁士人换取了一套48件的中国瓷器。

实验成功了!比特格尔用黏土制成了瓷器——尽管不是白瓷,而是褐色的瓷器。

发明家被赐予重赏,但依旧没有获得人身自由

瓷器的制作方法被视为国家机密。比特格尔以及他的三个助手就像罪犯一样被置于监视之下。起初,瓷器只出现在宫廷中。撒克逊国王将瓷器当作礼物送给其他国王。但在1707年,瓷器首次出现在了莱比锡集市上。一个大型的瓷器工厂在麦森的阿尔布列赫兹堡中建造起来,在这里,比特格尔终于成功地制作出了白瓷。

人们一眼就能分辨出麦森瓷器,因为它们相当有特点,在麦森瓷器上有两把相交的宝剑作为标志。这种瓷器马上风靡世界。这种瓷器与中国瓷器已没有多大区别了。

比特格尔在麦森城堡中度过了多年的囚禁生活。他的所有要求都被满足,除了自由。

当他再次尝试逃跑的时候,他已不再年轻。为了成功出逃,他开始同普鲁士宫廷秘密谈判。

可他的出逃计划还是失败了。他和普鲁士人的谈判暴露了,于是他被逮捕并判刑。这次他又十分幸运,不过当然是最后一次:他死在了监狱,躲过了酷刑

3.瓷器的秘密

让麦森城堡守口如瓶的国家秘密到底是什么?瓷器的制作又有何秘密?

秘密不止一个,而是有很多个。

第一个秘密是,制作瓷器使用的不是普通的黏土,而是最白最纯净的黏土。据说,比特格尔是无意中找到这种黏土的。

有一次,当他往假发上抹粉的时候,他发现用的粉很奇特,不论从哪一点看,这都不是香粉,而是一种非常纯净的黏土。

最后他终于明白,这真的是黏土,并且在麦森城堡中有很多,比特格尔于是尝试用这种“粉”制作瓷器,并且最终取得了成功。

或许,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但无论怎么样,比特格尔偶然在麦森找到合适的黏土后,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半。

第二个秘密是,需要找到纯的白沙和优质的云母长石

就像陶器一样,瓷器也需要沙,目的是防止黏土在烘烧过程中产生裂缝,而加入云母或长石的目的是为了让黏土更容易熔合。(www.xing528.com)

第三个秘密是,不论是沙、云母还是长石都需要好好地研碎,并将大颗沉淀物分离出去,就像我们在杯中沉淀黏土一样,那些沉淀在底部的物质没有用,我们需要的只有最最细的沙,也就是那些慢慢地沉淀在水底的物质。黏土里面也含有大颗粒的杂质,因此也需要进行沉淀分离。

然后将黏土、沙及长石的细微颗粒混合成泥团,并在陶工的悬盘上把黏土制成坯。制坯和烘干倒没有用到什么特殊的工艺。

但是瓷器的烧制同土罐的烧制有所不同。瓷器的烧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瓷器要烧制两遍:先稍微烧制一下,然后上釉,再次烧,第二次烧制就是瓷器最大的秘密。

秘密就是:尽可能大强度地烧,直到它几近熔化,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费了半天劲烧制的茶杯在炉子中由于高温而“瘫坐”下去,歪向一边,变成畸形。此时就不得不制作各种各样的支架,就像拐杖那样帮助茶杯稳稳地站着,不至于歪斜。但纵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产品毁坏在炉子中。

此时还需要知道另一个秘密。

如果不把底下挨着支架的一圈釉彩洗去,就会发生不好的事:彩釉会熔化并让茶杯粘在支架上。

为什么要这么高强度地烧瓷器呢?如果稍微烧一下会不会更好?

这便是关键所在,轻微地烧不行。如果烧得不够,得到的不是瓷器,而是陶土。那么瓷与陶有什么区别?

问题在于,瓷是熔合的、密实的,就像玻璃一样。而陶器却是有孔的,就像陶罐一样,由于强热,瓷器中所有成分都熔化并紧紧地连在一起。这也是它半透明的原因。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知道盘子是用瓷还是陶做的,你只需要看看颜色就行。瓷器是透光的,而陶器则不是(至少我们最常见的陶器不是的)。

还有一个更好的区别陶器和瓷器的方法——看底部,如果底部的圆上有釉彩则是陶,如果底部没有釉彩则是瓷。

4.我们的餐具柜中有用沙子做成的东西吗?

请你仔细看一看餐具柜。除了杯子、盘子外,你还看见了什么?难道你没看到那里躺着用沙子做成的东西?那么这些玻璃杯、高脚酒杯和盐瓶是什么做的?要知道这些都是用玻璃做的,而玻璃是用沙子,最普通的沙子做的,就是我们孩子玩的沙子做的。不仅仅是玻璃杯、高脚杯,现在有许多整幢都是由玻璃和铁做成的大楼。

比如在伦敦,就有一幢被称为“玻璃房”的大楼。几百岁的大树都在里面生长着,就像在露天中生长一样。这幢大楼就这样屹立不倒,哪怕它的一半是用沙子做成的。

5.有硬的液体吗?

制作普通的玻璃瓶的时候,人们把沙子放入瓦罐中,然后在特殊的炉子中加入碱、白垩。瓦罐应当是用耐热的黏土做成的,也就是那种不会因为强热而熔化的黏土。

在灼热之下,所有三种材料——沙、碱以及白垩融合在一起,最后就得到了熔化了的、液态的、像水一样的玻璃。

不过玻璃只是看上去像水而已。当它冷却下来以后,它就变得完全不像水了。

水冷却下来以后,只要温度不低于0℃,它依旧是液态流动的。只有当温度计中的水银柱低于0℃时,水才冻起来,变成了固态的冰。

但是液体的、熔化了的玻璃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冷却的时候,它慢慢地、慢慢地凝固。在1200℃的时候,它变得像糖浆,1000℃的时候它开始呈拉丝状,800℃的时候它变得更加黏稠。

液体慢慢地变得像树脂一样黏稠,然后变成了软软的面团,然后再变成硬的玻璃,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个样子。

现在,你试着讲一讲,玻璃在什么温度下会熔化,什么时候又会冻起来。这个很难讲。

正因为如此,玻璃常常被称作“硬的液体”。而这种叫法乍一听上去就和“白色的烟黑”和“热的冰”一样,简直是胡说八道。

如果玻璃不是“硬的液体”,如果它不能像面团那样有伸展性,我们就不能将它做成形状千奇百怪的制品——大肚的长颈玻璃瓶,苗条的高脚玻璃杯以及形态优美的花瓶

6.肥皂泡工厂

俗话说,趁热打铁。这种说法也适用于玻璃:趁热、趁着还没变硬变脆之前吹玻璃。

或许你不知道,玻璃制品的大部分是吹出来的——就像小孩子吹肥皂泡那样吹。只不过工人用长长的带着木嘴子的铁管子代替了小细管。当坩埚中熔化的玻璃冷却以后,工人就将少量的玻璃面团放到铁管子的末端吹。随后就形成了玻璃泡泡。

这样一来,玻璃泡就能做成任何想要的东西了:玻璃杯、高脚酒杯、细颈瓶子,甚至还能做成平整的玻璃窗。

比方说,如果想做一个细颈瓶子。工人将玻璃泡放到模子中然后往管子里吹气,一直吹到泡泡塞满整个模具,连模具壁上也不留空隙。当瓶子冷却以后,很容易把它从模具中取出来;也正是如此,模具是可以拆卸的。不过应当先把瓶子从吹管上切下来——只需要用一根冷的铁棒划一下滚烫的瓶颈就可以了。

一个有经验的吹玻璃的工人只需要借助一根普通的管子就能制作出各种玻璃器具,我不知道有什么形状是他吹不出来的。

你是否有机会看过实验室里的那些玻璃器皿?它们全是由玻璃吹出来的。

吹玻璃是一项繁重而有害健康的工作。因此在一些大型工厂,特别是在吹一些比较大的器皿的时候,不是用人的肺部吹气,而是使用空气泵——也就是通过机械来吹气。

大约在19世纪90年代,人们发明了吹瓶子的机器。这是种只需要两个工人看管的机器,它能代替80个吹气工人进行工作。它一天之内可以做出两万个瓶子。

但是,吹玻璃制品并不是工作的全部,人们还要懂得如何冷却它。

如果将一根小玻璃棒放在火中熔化,然后让其中的一小部分掉入水中,就会得到透明坚硬的玻璃。只需将这种玻璃掰一下,它就会变成细微的粉末。所以如果玻璃很快速地被冷却,它就会很脆弱。

为了让玻璃变得更加结实,需要将它长时间地放在一种特殊的炉子中,让它慢慢地冷却。

一些玻璃器皿,比如杯子、高脚酒杯、花瓶等,在冷却以后还需要在磨刀石上打磨一下,然后得到一种粗糙的、磨砂的平面,再用金刚砂或者别的东西进行抛光,使它变得平滑发亮。

首先吹,然后打磨、抛光的方法比较复杂,它常被另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浇铸所取代。浇铸,就像用生铁浇铸东西一样。如果某种东西比较容易被熔化,加热时又容易被软化,那么用压制法就能做出想要的东西来。

浇铸的或者压制的玻璃器皿很容易同打磨的玻璃器皿区别开来,打磨的玻璃器皿的角是圆的而非尖锐的。这个特点容易令人印象深刻。当你需要分辨打磨而成的高脚酒杯和廉价的压制酒杯时,这一点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大块的平面玻璃也不是吹出来的,而是浇铸出来的。在得到大块的平面板后,人们再对它进行打磨抛光。

玻璃制品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制作工艺上。

玻璃跟玻璃还不一样。比如,绿色的玻璃是用普通的黄沙、碱和白垩制成的。在普通的沙中含有大量的铁锈,导致沙被染成了黄色。在熔化玻璃的炉子中黄色变成了绿色。也就是说,绿色表明玻璃中必然含铁。

要制作无色的窗户玻璃,就要使用更白一点的沙。要制作最好的玻璃则需要用最纯净的沙,并且用钾碱代替碱,用石灰石或者铅丹代替白垩。这样就得到了又重又闪亮,就像金刚石那样的玻璃——水晶玻璃。

7.不会碎的玻璃

不论用玻璃做什么东西,都必须加点沙。人们很早就发现,奥妙就在沙子上,却怎么也不能将沙粒熔化。

在19世纪90年代,人们终于做到了这一点。

用熔化的沙子或者石英做成的餐具比用玻璃制成的要结实:可以将它烧到炽热状态后放入水中——它不会有任何变化。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用石英来做杯子、盘子、瓶子呢?因为石英器皿太贵了。要让石英熔化需要电炉,这要消耗很大的能量。

石英将是未来的玻璃。

现在人们依旧在尝试改善普通的玻璃。美国人已经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玻璃,就算把它加热至200℃然后马上放到冰水里,它也不会裂开。这就是所谓的“耐热玻璃”。

法国人发明了另一种名为“塞洛哥”的玻璃,这种玻璃连子弹都打不碎。子弹打到这种玻璃以后,它会变成碎片消失,但玻璃却完好无损。“塞洛哥”玻璃是由几层透明的纤维玻璃组成的。

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程师发明了一种由塑料做成的、打不碎的玻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