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游戏活动的机会较多,但有时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游戏活动不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些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太大,题材、活动形式不易操作和实践,日常生活所形成的一些经验往往也使小学儿童在学习活动中存在错误直觉。
有些统计实践活动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存在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多、活动时间多、统计工作量大等问题,小学生比较活泼,教师难以控制课堂秩序,不好把握活动时间,不好控制课堂节奏。另外,小学生也存在不少统计上的错误直觉,例如,统计需要选择样本,小学儿童对选择什么样的样本、选择多大的样本才合理可能较为困难,容易犯“大样本就是好样本”等错误偏见;在统计推理中,小学儿童也存在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直觉想当然地来判断事情发生与否的错误。小学生的经验往往还不能有效地支持他们作出合适的判断或选择,他们经验中的样本就是常见的那几个,从中收集的数据往往是片面的、局部的、不完备的,因而可能作出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统计推理结论。
小学生对概率游戏活动的直接兴趣较浓厚,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可能是冲着游戏而来,从而沉醉于课堂游戏而脱离数学学习目标,教师也可能因学生过于专注游戏活动而难以很好控制课堂节奏。例如,学生在摸球游戏中,他们的注意力可能专注于摸球游戏本身,每一个同学都希望有摸球的机会,都希望自己亲身体验摸球的乐趣,而未去真正体验概率,未去真正体验可能性。(www.xing528.com)
小学生在正式学习概率之前,在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关于随机现象的经验,对可能、一定能加以区别,在他们自己心中已有直观判断,部分学生对可能性的大小也有所体验,但他们存在一些偏见和错误的观念,可能存在对可能性模糊、错误的认识。一些对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认识不够的学生,往往会凭经验对可能事件作出错误判断,存在以为一切事情都有着明确的答案和确定的结果,以为不太可能发生就是不可能发生、很有可能发生就是必然发生等错误偏见。例如,在抛硬币试验中,学生未能在试验中体会到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抛硬币实验”常常用在让学生体验和验证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即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一样,当实验出现抛硬币正反面的数据不相等的情况时,多数学生会感到很迷惑。在“抛硬币实验”中如果将一枚硬币任意抛出,可能会有学生认为100次出现50次正面是必然的;在“摸球实验”中如果从装有1000个红球和1个白球的袋子里摸出一个球,会有学生把几乎不可能摸到白球这样的生活经验代替理论推理,认为不可能摸到白球,把“可能性小”等同于“不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