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教育的心理学分析及目标设计

小学数学教育的心理学分析及目标设计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课堂数学的结果性目标设计数学结果目标是指要求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运用所学数学原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数学概念归属于数学知识类,依据教材中数学概念的表达方式不同,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也不同。(二)课堂数学的过程性目标设计数学过程性目标是指要求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经历数学“操作、思考、交流”,体验数学模型的构建、解释和应用,以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方式探索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育的心理学分析及目标设计

(一)课堂数学的结果性目标设计

数学结果目标是指要求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运用所学数学原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数学概念归属于数学知识类,依据教材中数学概念的表达方式不同,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定义式数学概念的教学目标相对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能运用所学数学概念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在现实世界中构建数学概念模型,例如学生学习“圆”概念(小学六年级),“圆”的概念内涵为圆心到圆周等距,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圆心到圆周等距”是圆概念的充分必要条件;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概念时,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掌握“按对称轴对折,图形分成能完全重合的两部分”是轴对称图形的充分必要条件。

描述式数学概念的教学目标相对较低,要求学生对概念内涵和外延有直观理解。由于小学儿童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较低,而数学概念较为抽象,对于较为复杂的数学概念,小学儿童无法准确理解概念内涵,只能把握概念的直观特征。例如分数定义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数概念的内涵为“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一份或几份”“数”等本质属性,小学三年级学生要想理解这些本质属性肯定很困难,因而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水平,三年级“分数”概念的教学目标只能设计为“让小学生理解分数的分子、分母、分数线的意义”。

(二)课堂数学的过程性目标设计(www.xing528.com)

数学过程性目标是指要求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经历数学“操作、思考、交流”,体验数学模型的构建、解释和应用,以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方式探索数学问题。数学过程性目标体现“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三大目标”,体现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数学过程目标比数学结果目标更重要。

数学概念的过程目标设计,要重视学生感受数学概念的生成,唤醒学生有关数学概念形成的经验,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模型的过程,体验到数学思维和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数学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数学情感。例如小学儿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小学儿童可以通过摸、剪、折、画等操作,在活动中激发数学兴趣,在经历的活动经验中归纳、抽象概括出角的本质特征(一个顶点,二条边)。

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方式不同,数学概念的过程目标亦有所不同。数学概念形成较注重概念的生成过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仿照概念形成的程序,组织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抽象出数学概念模型,然后再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数学概念同化较注重新、旧概念的联系,较注重概念的理解过程,要求学生用已有的概念理解新数学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