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活动性原则及实施方法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活动性原则及实施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体现活动性原则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应该以小学生直接参与具体活动为基本形式。数学实践活动设计要具有科学性、趣味性、思考性和可探索性,在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客观事物并对其进行探究,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开放性内容表现为教学内容饱满、弹性空间大,应增强数学活动与生活的联系;探索性内容表现为应具有思维价值,给学生提供操作、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机会。

体现活动性原则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应该以小学生直接参与具体活动为基本形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积极建构的过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能够达成的,而是需要与周围的世界相互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静态的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动态的知识生成过程中的数学原理、数学方法以及过程体验等,小学生的学习离不开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探索活动、实践活动等。因此要关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活动性。

小学生学习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的。小学数学课堂要注重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与周围环境与事物交往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和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对客观现象进行数学建模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要设计诸如游戏、实验、讨论、测量等方式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要让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过程。数学实践活动设计要具有科学性、趣味性、思考性和可探索性,在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客观事物并对其进行探究,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去丰富、充实教材内容,以有利于开展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安排一些多动嘴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多动脑想一想的数学活动。数学课堂是由多个数学教学活动组成,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学习数学,实践性的数学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相对开放性、探索性。开放性内容表现为教学内容饱满、弹性空间大,应增强数学活动与生活的联系;探索性内容表现为应具有思维价值,给学生提供操作、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机会。(www.xing528.com)

小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实践学习活动,“操作中学”“做中学”“比较中学”“讨论中学”等是较为常见的实践学习途径方式,教师可以在这些实践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做数学”,进行数学“再创造”活动,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引导小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过程,并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内化活动和外部活动的互相转化,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观察、分析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问题的数学方法,指导学生顺利开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全身心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使学生自己成为知识的“再创造者”;教师要帮助小学生完成数学活动目标,不能因为某些干扰因素使数学活动失去活动应有的意义,数学实践活动要避免活动操作中环节过多,避免毫无意义的操作充斥课堂,要避免数学活动成为花架子,避免数学活动流于形式、成为教师指令性的活动,避免学生只充当了“操作工”的角色,避免数学活动变成形式化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