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学逻辑下的叙事策略: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研究

文学逻辑下的叙事策略: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研究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毋庸置疑的是,李芳芳在美国接受了专业的电影体系培养,完成了从文学创作到电影创作的转型。《80’后》的叙事可以时间为序分解为五个段落。第三个段落作为影片的主体部分,描述了主人公读大学时期的种种经历,其中将申奥、“非典”作为故事发生的重要情境。批斗段落中,王敏佳挨批斗、李想受表彰、陈鹏奔赴营救,三条线索平行剪辑,通过各种手

文学逻辑下的叙事策略: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研究

1976年,李芳芳生于北京,自中学起开始在《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作文竞赛大奖,显现出过人的文学才能。读高三时(1994年),她便出版了散文集《十七岁不哭》,同年创作散文集《我把青春献给你》。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就读本科期间,她担任由其作品改编的同名校园青春电视剧《十七岁不哭》的编剧,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剧集播出后在当时引起了较大反响。随后她留学美国,选择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研究生院导演系继续深造。毋庸置疑的是,李芳芳在美国接受了专业的电影体系培养,完成了从文学创作到电影创作的转型。不过从其编导的两部作品来看,在叙事层面仍然反映出文学思维的影响。

(一)段落式组合结构

李芳芳导演的两部作品采用的叙事构架较为相似,在总体结构上,根据主旨表达的需求,将与其对应的故事分解为片段或者段落,然后按照一定的时序进行组合。不同的是,《80’后》选择的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在其中挑出重要的时间节点,按照起承转合的顺序排列。而《无问西东》则围绕一个主旨选取了四段故事,依照一定的时空序列对这四个段落进行组合连缀。

《80’后》的叙事可以时间为序分解为五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作为开端,用张国荣拍摄《霸王别姬》这一电影史事件点明故事发生的时代,同时提示具体年份和女主角的年龄。这个段落容量大、人物多、节奏快,讲述了三个家庭的解体、新家庭的组建、下岗工人的生活。在这一段落,两个儿时好友因家庭变故各奔东西。第二个段落转到男女主角的高中阶段,同样标注出具体时间和女主角的年龄,主要讲述了二人的重逢与相认。涉及的内容也较复杂,包括与流氓的两次冲突、二人互认过程及高中生活。此外还用较大篇幅描述了女主人公舅舅家庭的复杂关系,男主人公与母亲的关系,对男主人公父亲命运的交代等。这段结束于高中毕业,二人因考入不同高校再次身处异地。第三个段落作为影片的主体部分,描述了主人公读大学时期的种种经历,其中将申奥、“非典”作为故事发生的重要情境。具体情节包括异地恋矛盾、男主人公身患“非典”、三角恋爱关系、男主角入狱、表弟入狱、舅舅搬家等。第四个段落描写了女主人公大学毕业后的故事,工作发生变故,表弟意外死亡,女孩一度试图轻生。第五个段落为收尾部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女主人公与出狱的男主人公再续前缘。

导演为了在有限的影片时长将以上情节全部容纳进去,选择把主线故事截成段落,用时间和历史事件作为段落之间的标识。这在文学作品里是容易做到的,但是转换为物理时长有限的电影,在时空跨度大、支线多、情节杂的状况下,整个作品不免有庞杂跳跃之感。

而《无问西东》则在从民国到现代的历史线索中,选择了四个不同时代的故事,均与清华大学建立关联。整体上看,这四个故事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具体操作时,导演将时序打乱,将每个故事分别进行段落切割,然后根据她的意图表达进行了穿插整合。

四个故事最先采用倒序(非倒叙)的方式展开,在时空的回溯中,完成了从当下到20世纪20年代的总体呈现(四三二一)[9]。接下来,虽然四个故事情节本身还是按照各自的发展顺序展开,但由于共时呈现的设计,四个故事段落的组合连接(二四三二三二四三四)[10]就难以找到合乎逻辑的规律了。影片的剪辑师朱琳坦言:“这部片子的结构是最难的。剧本本身已经很复杂,四条线交叉进行,所以四个故事先分别剪,再合起来重构。每条故事线都要先剪得很饱满,所以必须考虑四个主要人物的戏剧使命,很难顾全。最终采用的剪辑风格是并行叙事。”[11]虽然在创作中注意拿掉了“对故事整体的紧凑性是有碍”的部分,但实际上,四个故事共十三个段落经切换、重构,最后呈现的整体出现了一个个叙事裂缝。较为明显的跳跃割裂感使得受众面临观影挑战,很难实现心理上的自然完型,于是理解、把握的障碍造成了混乱无序、重点不明的观感。

处理大时间跨度、多线索交织的题材,采用这种段落式组合的叙事结构,其优势在于能够面向宏大的历史场景,选择关键节点,实现点和面的结合。但如若做不好内里的有机联系和合理铺垫,就会显得松散凌乱,削弱叙事的力量。(www.xing528.com)

(二)戏剧性情节设置

李芳芳导演的两部作品在整体结构上显示出散文化的特点,而在情节的设置安排上则显现出戏剧性的倾向。

《80’后》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几经波折,甚至经历了少小离别、人海重逢、对抗流氓、异地恋情、三角关系、生死考验、伦理纠葛等种种悲欢离合,最终携手同行,有情人终成眷属。抽取其中的情节线索,相识相恋—历经坎坷(误会、分别、压力等)—大团圆结局,可谓典型的爱情类型片。虽然影片总体的节奏、氛围、视听语言带有文艺片的某些特质,但就情节发展而言,显现出鲜明的起承转合。此外,一些极端情境的设定——婚外恋、车祸、走私、自杀、绝症、私藏枪支、坐牢等,也是日常生活中少见的。

需要注意的是,情节的突转、人物的冲突过多借助于外在巧合,易导致人物行为的内在动力不足。比如男女主角同时遭遇家庭变故、表弟抢剪刀正好剪断了表妹的手筋、男主角和女主角的表弟关进同一所监狱、表弟因救男主角而丧命、三角关系中的女配角成为女主角上司的太太、撞死女主角父亲的司机挽救了她的生命。将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小概率事件集中在一个故事中,既显得有悖情理,冲淡了利用历史事件建立的现实感,同时使情节的推进过于依赖外部动作,缺少人物心理变化的动因分析,观众难以产生深层次的共鸣。

《无问西东》中的戏剧性情节主要体现在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和现代故事当中。沈光耀私自驾驶飞机一次次给孤儿空投食物,同伴们纷纷赶来参与,高天白云间战机一飞冲天,潇洒、帅气、激昂、催泪;“打完仗回家”的愿望预设了情节走向套路,与故事高潮年轻战士慷慨赴死的结果形成对照;沈光耀在理想与亲情间的两难选择,这些情节都能见出导演对戏剧性要素的把控。王敏佳为老师婚姻不幸抱打不平,写匿名信警告师母,被师母发现遭受羞辱唾骂,而后因虚荣撒谎的行为被扣上反动派的帽子,在游街批斗后陷入众殴,濒于死亡。陈鹏赶到时误以为王敏佳已死,准备掩埋她时,王敏佳被雨水淋醒复苏。批斗段落中,王敏佳挨批斗、李想受表彰、陈鹏奔赴营救,三条线索平行剪辑,通过各种手法(环移镜头、摇镜头、特写、仰角、音效、台词、黑场)的娴熟应用,在镜头交错间造成了强烈的戏剧张力。羞愧、害怕、绝望的师母纵身跳井,触动人心,将情节推向另一个高潮。《无问西东》表现时代乱流裹挟下的小人物及其命运,相较《80’后》力度增加,也更为统一融合。现代故事的主角张果果的经历也是戏剧性十足,职场中为利益争斗、尔虞我诈、明枪暗箭,往往出人意料。

为了强调清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精神的代代传承,导演在四个故事的主要人物之间也构建起隐秘联系,只是关联的方式显得有些随意取巧。20年代的故事主角吴岭澜与30年代的故事主角沈光耀在西南联大相遇,老师的人生感悟引导沈光耀听从内心呼唤、奔向抗敌前线;沈光耀给孤儿空投食物的善举无意间救了60年代的故事主角陈鹏;而60年代故事中的李想舍己救人,现代故事主角张果果的父母因而得以幸存。由于四个故事被分解组合,角色间的关系链直至影片结束才渐次解开,令人恍然大悟的同时又生出不解,这样的关联是否有失严谨?就此也有论者对导演的叙事技术提出了质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