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武林小说转型

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武林小说转型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长经历使徐浩峰早早成为一名武林中人,深厚的武术文化背景给予他不同于传统武侠片导演的视角,他自然而然地踏上新武侠创作的道路。总之,徐浩峰是以武侠小说家、武术史学者和武林中人的身份被电影行业所认知,再进入武侠电影创作界的。这一时期,徐浩峰之所以没能直接从事电影创作,而是先以小说的形式进行武侠文本的创作,和当时武侠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小众地位不无关联,这一点在上一节中提到的导演路阳身上亦有体现。

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武林小说转型

以武打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划分标准,武侠电影可以分为以刀剑械斗为武打形式和以功夫技击为武打形式的两个大类。如果说,路阳及其新武侠电影为刀剑武侠片带来了突破,那么,为传统功夫武侠片带来突破的新导演当属徐浩峰。

徐浩峰不仅是一名彻底的武侠电影导演,更是一名“来自武林”的导演。徐浩峰1973年生于北京,从小跟随作为形意拳传人的二姥爷李仲轩学习武术,结识各门派传人,深入武林;后根据李仲轩、王建中的经历,分别整理出版了武侠口述史《逝去的武林》《大成若缺》。成长经历使徐浩峰早早成为一名武林中人,深厚的武术文化背景给予他不同于传统武侠片导演的视角,他自然而然地踏上新武侠创作的道路。尽管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徐浩峰的创作却是从武侠小说开始的。他先后出版武侠小说和小说集《道士下山》《国术馆》《大日坛城》《刀背藏身》《武士会》《武人琴音》等,自编自导《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刀背藏身》等影片,还担任过影片的动作指导,曾担任电影《一代宗师》的编剧和武术顾问。总之,徐浩峰是以武侠小说家、武术史学者和武林中人的身份被电影行业所认知,再进入武侠电影创作界的。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徐浩峰电影创作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徐浩峰之所以没能直接从事电影创作,而是先以小说的形式进行武侠文本的创作,和当时武侠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小众地位不无关联,这一点在上一节中提到的导演路阳身上亦有体现。当时,恰逢古装动作大片热潮退去,武侠电影随之步入衰落——市场大幅缩水,类型边缘化,观众出现审美疲劳。这一时期创作武侠电影,尤其是有着突破传统意义的武侠电影相对艰难;而当时武侠电影的主流是已经获得市场认可的一线导演创作的古装动作大片,文本多来自经典武侠作家金庸古龙、温瑞安等人的作品,还有部分改编自《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话故事。这些动作巨制是否完成了侠义精神的表达,是否属于武侠电影,尚值得商榷。于是,传统武侠电影的生存空间被上述大片所挤占,遑论在类型传统基础上的突破之作。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良莠不齐的古装动作大片,很大程度地破坏了真正武侠电影的创作生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武侠电影想将革新性的作品推向大众视野,除了新导演的不断尝试,还需要大师级导演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就功夫武侠片而言,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无疑为新武侠的创作打开了局面。影片于2013年上映,以写实的、历史的眼光对民国武林的门派拳种、代表人物展开群像式刻画,去民族主义的叙事视角摒弃了传统功夫武侠片抗外侮、扬国威的主题,探讨武术的传承、宗师的精神,为功夫武侠片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成功为新武侠的创作打开了市场。(www.xing528.com)

徐浩峰新武侠创作的活跃期也由《一代宗师》开启。他凭借该片获得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后,2015年,其自编自导的民国武侠电影《师父》上映,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并获得了不俗的口碑,入围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同年,作为小说《道士下山》的原著作者,他还担任了陈凯歌导演的同名影片的编剧。2016年,徐浩峰早于2012年拍摄完成的影片《箭士柳白猿》上映。2017年,电影《刀背藏身》拍摄完成,获得第4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但碍于“署名风波”尚未能大规模上映。

相较于路阳以非武侠人的、外部的创作视角呈现出类型杂糅的新武侠,徐浩峰以武侠人的内部创作视角呈现出了作者化的新武侠。徐浩峰新武侠电影的作者化鲜明地体现在电影文本和小说文本的互文性、视听语言个人风格化以及价值表达的一贯性等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