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钰坤是类型电影的忠实拥护者与实践者,然而他远远没有满足于只讲述一个悬疑丛生的故事,而是以现实主义手法直击中国的社会现实以及阶层分化,令影片充满现实的隐喻意义,又饱含时代症候。
在《心迷宫》和《暴裂无声》中,忻钰坤以纪录片似的影像风格塑造了一个真实而略显粗粝的乡村中国。尘土飞扬的马路、低矮简陋的房屋、粗糙廉价的人物衣着,影像在肩扛摄影机略显摇晃的捕捉下,徐徐展现的是中国式乡村的日常风貌。而在影调风格上,导演也处理得灰暗而沉闷,将两个故事的时空都安排在萧条的北方秋冬农村:《心迷宫》中萧条的农村加上大量的夜景拍摄,凝重的气氛呼之欲出;《暴裂无声》中光秃秃的石头山、昏黄的枯草和满山随处可见的伤痕累累的废弃矿洞,使得影片的调子更显悲凉。值得一提的是,拍摄张保民为主线的农村戏分时,影像采用黄、黑为主打色,后期也不对外景拍摄做过多柔光处理,而是刻意营造出一种冷峻、粗粝的农村原生态的生活质感。中国是一个发展极不均衡的发展中国家,在“先富”与“后富”以及城镇化过程中,乡村不仅渐趋空心化,事实上也成为国家和城市高速发展的原矿,精华被淬炼、抽离殆尽。《心迷宫》中孙家老爷子葬礼的那场流水席上村民寥寥无几,村长的儿子一心只想到外面的世界闯荡。这其实不仅是剧组缺钱所致,也恰恰隐喻了今日中国农村十分严重的空心化现象。这一景象在《暴裂无声》中仍有沿袭,镜头跟随张保民四处寻找儿子,即便使用变形宽银幕镜头,张保民在农村所经之处人烟稀少,一片萧条,只有不断往外源源输送矿产的巨型卡车在贫瘠的山村公路上尘土飞扬。忻钰坤在类型的外衣下暗藏了一份文艺片的文化诉求,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被喧闹的文艺界集体漠视的“乡村之殇”。相比近年其他国产农村电影对乡土的诗意想象,忻钰坤的冷峻、粗粝和真实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难得的社会责任感。
《暴裂无声》在犯罪悬疑类型的外壳之下,潜藏着对当代现实中国业已出现并日渐激化的阶层分化与社会撕裂的忧思。影片以“羊”为文本故事的草蛇灰线,隐喻社会生存的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社会食物链。作为底层社会人的张保民保留着食草者的朴实和善良,在危难中救下了律师的女儿。屠夫丁海的一只眼睛曾被张保民戳瞎,但面对上门寻子的张保民,丁海忍住了怒火,甚至在打手大金追打张保民时,仍能出手相救。昌万年所代表的食利阶层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他们通过非法手法打压底层、挤兑同行,而在非法攫取巨额财富后,再通过乐善好施摇身一变为有良心的民营企业家。导演对处于金字塔塔尖的食利者进行了脸谱化的描写:他们在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追求体面的生活,衣食住行分外考究,并把自己打造为某种“酷玩”的资深玩家,但光鲜的外表难掩饰其可怕的“吃相”,如导演用特写镜头凸显昌万年吃西红柿和吃羊肉大席中展现的贪婪。影片还通过多角度对比强化了这两者的对立与差异。首先是两个阶层所居住的空间布景,昌万年的办公室奢华无度,而张保民家徒四壁;昌万年一人食满桌羊肉,而张保民用馒头就着腐乳干吞。最为可怕的是,影片对两个阶层下一代的归属隐喻,昌万年的孩子在国外留学,未来仍处在食物链的顶端,而张保民和丁海们的儿子只能在石头、放羊和有关超人奥特曼的想象中度过匮乏的童年。张保民最终也没能知道儿子的下落,有智力缺陷的丁海的儿子虽见证了惨案的全过程,却同样失语,隐喻了阶层之间的固化与底层民众的集体无出路。导演还试图在片中通过镜像的叠化,将张保民与昌万年之间的个体对立上升为城乡之间的发展差异。这些略显简单的对比处理虽稍有匠气之嫌,甚至使人物的处理也稍显扁平,却直截了当地表达出导演对当下中国现实问题的观照与思考。
影片中最值得反思和玩味的是以徐律师为代表的中产者,最终在生存的压力与焦虑中选择沉默与沦陷。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中产者往往代表着社会的良知,亦可被视为社会是否良性发展的晴雨表。《暴裂无声》将律师徐文杰的家庭设置得稍显隐晦,他原本应该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在孩子的追问下,我们可以判定他的生活遭遇了突变,妻子可能不在了,他还需要一大笔钱,最后铤而走险以买通关键证人做伪证,赚取昌万年的50万现金报酬,最后把自己卷入昌万年的非法采矿案和凶杀案。作为律师,徐文杰本是社会良知的代言人,却在钱权交易中同流合污,即便是张保民冒死救出了自己的女儿,为了自保,在昌万年说出那句“你还有女儿要照顾”后,自私的他最终在真相面前选择沉默。中产精英的沦陷使得作为底层民众的张保民们身后的信念大山瞬间坍塌。
这个故事的现实逻辑与茅盾的《林家铺子》有相似处,说的都是社会丛林法则中的食物链问题,都是大鱼吃小鱼的故事,但区别于《林家铺子》的中产立场,《暴裂无声》十分难得地采用了底层视角。在《心迷宫》中,导演以最残酷的世俗眼光忖度赤裸裸的人性之恶,描绘了一个人心崩塌、道德崩溃、一切陷落失序状态下的真实乡村,那么在《暴裂无声》中,忻钰坤则有意修正了这种客观审视的叙述方式,而是赋予了身处底层的张保民们一种朴素的善良,以及他们之间共命运的互信、互助。屠夫丁海、亲邻栓子,以及矿工帮厨等,在这个充满暴力与冷酷的故事里,导演给了这些底层人物以淡淡的温情和些许的慈悲,以慰藉他们苦难的灵魂。
忻钰坤是典型的新一代导演,是本土电影节遴选和扶植出来的新人,他的成长见证了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日趋成熟。从《心迷宫》到《暴裂无声》,忻钰坤的电影类型清晰,以故事见长,也热衷于电影语言的话语实验,市场接受度好;最为难得的是,他在类型的叙事外壳之下,关注和反思当下社会的现实问题,坚守电影的艺术本性,值得期待。
【注释】
[1]曹保平、索亚斌、郑中砥:《用商业手段达到艺术标准 为中国电影增添智力因素——与曹保平导演对谈》,《当代电影》2015年第12期。
[2]陈旭光:《“新力量”导演与第六代导演比较论——兼及新力量导演走向世界的思考》,《电影艺术》2019年第5期。
[3]曹保平:《我不是文艺片导演》,《京华时报》2015年8月26日。(www.xing528.com)
[4]唐宏峰:《〈追凶者也〉与曹保平的创作》,《中国电影报》2016年9月14日第2版。
[5]陈宇:《学院派导演的创作特点——以曹保平导演的创作为例》,《当代电影》2015年第12期。
[6]陈宇:《学院派导演的创作特点——以曹保平导演的创作为例》,《当代电影》2015年第12期。
[7]申朝晖:《〈狗十三〉:镜像映射与症候探微》,《电影评介》2018年第20期。
[8]吴冠平:《过与不过的边界——曹保平访谈》,《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年第9期。
[9]沈晓平:《当独立电影遇到产业化:一个伪命题》,《电影艺术》2013年第3期。
[10]陈旭光、张立娜:《电影工业美学原则与创作实现》,《电影艺术》2018年第1期。
[11]巴赞:《电影评论辩》,崔君衍译,《世界电影》1986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