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郑氏规范:家训碑刻,文化印记留存!

郑氏规范:家训碑刻,文化印记留存!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氏规范》碑刻。《郑氏规范》集郑氏几代人的治家经验,经明“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等名儒大家参与修订。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郑氏先人制定的家规,如今都实实在在刻在“江南第一家”景区的石碑上。同样在时刻警醒后人的,还有镌刻进郑氏宗祠大门里的《祖训》。郑氏祖训强调“四必六不要”。时光流转,郑氏族人早已不再齐聚一堂聆听家规、祖训。今年70岁的郑隆喜,是梅花锁业的董事长,也是义门郑氏宗亲会的会长。

郑氏规范:家训碑刻,文化印记留存!

《郑氏规范》碑刻。《郑氏规范》集郑氏几代人的治家经验,经明“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等名儒大家参与修订。

第十五条 为家长者当以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临事之际,毋察察而明,毋昧昧而昏,须以量容人,常视一家如一身可也。

第二十九条 造二牌,一刻“劝”字,一刻“惩”字,下空一截,用纸写贴。何人有功,何人有过,既上《劝惩簿》,更上牌中,挂会揖处,三日方收,以示赏罚。

第四十七条 男女六十者,礼宜异膳。旧管尽心奉养,务在合宜。违者罚之。

第六十五条 亲姻馈送,一年一度,非常吊庆则不拘。此切不可过奢,又不可视贫而加薄,视富而加厚。

第八十六条 子孙器识可以出仕者,颇资勉之。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任满交代,不可过于留恋;亦不宜恃贵自尊,以骄宗族。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

江南第一家”的第四座牌坊“有序”。

第八十七条 子孙倘有出仕者,当蚤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怃恤下民,实如慈母之保赤子;有申理者,哀矜恳恻,务得其情,毋行苛虐。又不可一毫妄取于民。若在任衣食不能给者,公堂资而勉之;其或廪禄有余,亦当纳之公堂,不可私于妻孥,竞为华丽之饰,以起不平之心。违者天实临之。

“江南第一家”的第七座牌坊“取义成仁”。

第八十八条 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如被诬指者则不拘此。

第八十九条 宗人实共一气所生,彼病则吾病,彼辱则吾辱,理势然也。子孙当委曲庇覆,勿使失所,切不可恃势凌轹以忝厥其祖。更于缺食之际,揆其贫者,月给谷六斗,直至秋成住给。其不能婚嫁者,助之。

第九十二条 立义冢一所。乡邻死亡委无子孙者,与给槥椟埋之;其鳏寡孤独果无自存者,时赒给之。

第九十四条 宗人若寒,深当悯恻。其果无衾与絮者,子孙当量力而资助之。

第九十七条 里党或有缺食,裁量出谷借之,后催元谷归还,勿收其息。其产子之家,给助粥谷二斗五升。

第九十八条 展药市一区,收贮药材。邻族疾病,其症彰彰可验,如疟痢痛疖之类,施药与之。更须诊察寒热虚实,不可慢易。此外不可妄与,恐致误人。

“江南第一家”的第九座牌坊“一门尚义”。

第九十九条 桥圮路淖,子孙倘有余资,当助修治,以便行客。或遇隆暑,又当于通衢设汤茗一二处,以济渴者。自六月朔至八月朔止。

第一百零二条 子孙须恂恂孝友,实有义家气象。见兄长,坐必起立,行必以序,应对必以名,毋以尔我,诸妇并同。

第一百零八条 子孙固当竭力以奉尊长,为尊长者亦不可挟此自尊。攘拳奋袂,忿言秽语,使人无所容身,甚非教养之道。若其有过,反复喻戒之;甚不得已者,会众篓之,以示耻辱。

第一百二十三条 子孙当以和待乡曲,宁我容人,毋使人容我。切不可先操忿人之心;若累相凌逼,进退不已者,当理直之。(www.xing528.com)

第一百二十八条 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吾何害哉!

第一百三十四条 吾家既以孝义表门,所习所行,无非积善之事。子孙皆当体此,不得妄肆威福,图胁人财,侵凌人产,以为祖宗积德之累,违者以不孝论。

郑氏先人制定的家规,如今都实实在在刻在“江南第一家”景区的石碑上。时下最引人关注的是第八十八条:“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正是有家规中对“族人”的这些约束,郑氏子孙先后有173人出仕为官,没有一个是“腐败分子”。郑秋义说:“这么多年之前,有这么好的规范管理,很了不起的!”

同样在时刻警醒后人的,还有镌刻进郑氏宗祠大门里的《祖训》。郑氏祖训强调“四必六不要”。

“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听,听,听!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情以荒厥事,毋纵奢以干天刑,毋用妇言以伤和气,毋为横非以扰门庭,毋耽麹蘖以乱厥烂,有一于此,既殒尔德,复隳尔允,眷兹祖训,实系兴废,言之再三,尔宜深戒!”

透过这悠扬的钟声,我们穿越到九百年前。每天清晨,郑氏族人听到钟声响起,就会聚集到郑氏宗祠里,诵读家规、聆听祖训。

“江南第一家”的古建筑“小同居”。

郑秋义说:“因为以前都住在这个范围之内,一敲钟,全部都能听得到。现在为什么不敲呢?1485年由于一场大火,烧掉了,我们就分家了。到现在为止,有8个行政村,敲钟是听不到的,所以这个规矩就被遗忘了。”

时光流转,郑氏族人早已不再齐聚一堂聆听家规、祖训。不过,先贤制定的规范已经演变成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流淌在子孙的血液里。

今年70岁的郑隆喜,是梅花锁业的董事长,也是义门郑氏宗亲会的会长。“孝义”持家、“仁恕”处事,老人坚持了一辈子。郑隆喜的小儿子郑大干,大学毕业后在省城从事着自己喜爱的音乐事业。如今,遵循父亲的想法,回到老家。

“江南第一家”所在地,去叫仁义里,因为郑氏祖先卖施粥救济难民。

礼记·祭义》谓:“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父母俱没,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忠也。”真正的孝亲要做到四点:养父母之身、敬父母之意、安父母之心和忠父母之德。

郑大干说:“对父母亲,能够传承他们的价值观、思想观念,这我认为也是一种孝;他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愿望,一起帮他共同实现,这种也是一种孝。”

时过境迁。“江南第一家”如今被开辟成了旅游景点,“九世同居”的盛景、“三朝旌表”的荣耀已经慢慢消退。来郑宅镇进行旅游规划中国美术学院高级工程师马山受到郑氏家规的启发,拟了一份保护景区的《白麟溪公约》:“不往白麟溪和街道抛撒垃圾杂物”,“公共场所,放低谈话音量”,“开车进入村镇,不按喇叭、不开远光灯”……短短23条内容,浅显易懂、简单明了。

郑义门一角。

马山说:“168条家规对今天来说,它的核心价值不在于一条一条的内容,而是在于那个理念。我们应该把它们的理念转化为现代生活里面的规矩。”可令马山略感尴尬的是,《白麟溪公约》张贴出来半个多月,响应者不足30人。有人签上名,又涂掉了。

行走在白麟溪岸边,作为郑义门的后裔,郑秋义颇有感慨:“现在的人,对‘孝义’好像很淡薄了。这个我们自己体会得到。守什么规矩也好,做人也好,在很多地方不如我们的祖先。”如今,“一大家子”已是祖辈、父辈人的记忆。社会在发展,家庭规模变小,职业流动性加大,曾经的“孝义”文化如何传承呢?

“江南第一家”浦江郑氏“孝义”传家九百年。重孝守义的祖训家规,代代回响。如今让郑氏先人慰藉的是,当年刻在宗祠的《郑氏规范》如今编进了教材,在孩子们中间代代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