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都锁龙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与研究

成都锁龙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与研究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7 年、1998 年由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全面发掘,出土陶、石器、动物骨骼等大量遗物,同时还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房址等重要遗迹。锁龙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址,对研究巫山地区史前文化面貌和同时期三峡文化关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材料。

成都锁龙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与研究

燧石核

来源:奉节兴隆洞遗址

年代:旧石器时代中期(中更新世晚期)

藏址:夔州博物馆

石核

来源:巫山龙骨坡遗址

年代:旧石器时代早期(早更新世早期)

藏址:巫山博物馆

石片

来源:巫山龙骨坡遗址

年代:旧石器时代早期(早更新世早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刮削器

来源:巫山龙骨坡遗址

年代:旧石器时代早期(早更新世早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刮削器

来源:巫山龙骨坡遗址

年代:旧石器时代早期(早更新世早期)

藏址:巫山博物馆

刮削器

来源:奉节兴隆洞遗址

年代:旧石器时代中期(中更新世晚期)

藏址:夔州博物馆

刮削器

来源:云阳地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云阳博物馆

砍砸器

来源:巫山龙骨坡遗址

年代:旧石器时代早期(早更新世早期)

藏址:巫山博物馆

砍砸器

来源:奉节兴隆洞遗址

年代:旧石器时代中期(中更新世晚期)

藏址:夔州博物馆

砍砸器

来源:云阳大地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云阳博物馆

复刃砍砸器

来源:巫山玉米洞遗址

年代:旧石器时代中期(中更新世晚期)

藏址:巫山博物馆

尖状器

来源:奉节兴隆洞遗址

年代:旧石器时代中期(中更新世晚期)

藏址:夔州博物馆

尖状器

来源:云阳大地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云阳博物馆

手镐

来源:巫山龙骨坡遗址

年代:旧石器时代早期(早更新世早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打制石器

来源:万州大周渣子门遗址

年代:旧石器时代

藏址:万州博物馆

渣子门遗址位于大周镇的大周村,是三峡地区发现的早期古人类遗址之一。

打制石器

来源:万州苏和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万州博物馆

打制石器

来源:万州巴豆林遗址

年代:商周

藏址:万州博物馆

研磨器

来源:巫山锁龙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巫山博物馆

锁龙遗址位于巫山县曲尺乡。1997 年、1998 年由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全面发掘,出土陶、石器、动物骨骼等大量遗物,同时还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房址等重要遗迹

锁龙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址,对研究巫山地区史前文化面貌和同时期三峡文化关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材料。

砺石

来源:丰都玉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中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磨盘 磨棒

来源:丰都玉溪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石网坠

来源:云阳大地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云阳博物馆

网坠,是渔网上的一种重要的辅助部件,系于渔网的底部,可使渔网在捕鱼时迅速下沉。小小的网坠,是当时渔业文明的见证。

投网技术是一种个人操作的捕鱼方法。使用者以手掷的方式将事先整理好的渔网抛向目标,渔网在网坠的带动下散开并下沉。稍待片刻,拉起绑缚在渔网中心的线绳,就可以将整张渔网提起。

石网坠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商

藏址:忠州博物馆

石网坠

来源:奉节毛狗堆遗址

年代:商周

藏址:夔州博物馆

石网坠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东周

藏址:忠州博物馆

石矛

来源:涪陵蔺市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石矛

来源:丰都玉溪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石镞

来源:丰都玉溪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石钺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商

藏址:忠州博物馆

石球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忠州博物馆

石球

来源:丰都玉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中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石球(www.xing528.com)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商

藏址:忠州博物馆

石球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东周

藏址:忠州博物馆

石刀

来源:巫山玉米洞遗址

年代:旧石器时代中期(中更新世晚期)

藏址:巫山博物馆

石刀

来源:忠县瓦渣地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忠州博物馆

三孔石刀

来源:巫山跳石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巫山博物馆

跳石遗址位于巫溪县巫峡镇。1997 年、1998—1999 年,南京博物院对其进行了全面发掘,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夏代的墓葬,出土了石、陶、骨、牙器等众多器物。

该遗址属三峡白庙遗存的重要遗址,是目前确认的白庙遗存分布最西的遗址,对研究这一时期三峡与江汉平原、中原地区的文化关系有重要价值。

大型薄刃石斧

来源:巫山龙骨坡遗址

年代:旧石器时代早期(早更新世早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石斧、石锛和石凿是新石器时代出土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石制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其形式进一步分化(器型大小,加工精粗),其功能也更加细化(出现更多器物组合)。

石斧由手斧、薄刃斧演变而来。石斧具有多功能的特性,后来逐渐演变成钺。磨制石斧不仅是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还被当做道具使用,如祭祀等。

说文解字》:“斧,斫也。”

石斧

来源:涪陵陈家嘴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石斧

来源:涪陵蔺市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石斧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忠州博物馆

石斧

来源:丰都玉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中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磨制石斧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中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石斧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穿孔石斧

来源:丰都玉溪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磨制石斧

来源:涪陵小田溪墓地

年代:战国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石锛

来源:涪陵陈家嘴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石锛

来源:涪陵蔺市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石锛

来源:丰都玉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中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磨制石锛

来源:丰都玉溪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石凿

来源:丰都玉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圭形石凿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磨制石铲

来源:奉节老关庙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夔州博物馆

石铲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中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石铲

来源:丰都玉溪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石锄

来源:丰都玉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双肩石锄

来源:丰都玉溪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石锄

来源:奉节王家湾遗址

年代:商周

藏址:夔州博物馆

石纺轮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忠州博物馆

纺轮,是古代纺线的用具,由塼(tuán)盘和塼杆组成。纺轮也称塼(塼字在甲骨文中,就是根据古人纺纱的姿态创造出来的象形文字)、瓦、纺专。在纺轮的圆心孔上插入一支细棒,组合成纺锤。将几条细麻线缠绕在纺锤棒上,通过纺锤的拉转,将麻线扭成一股,就成了织布用的线。有人形容纺轮转出了人类文明实不为过。

石镯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石匕

来源:云阳大地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云阳博物馆

石猪

来源:云阳旧县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云阳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