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陇川吗?
生:爱。
屏幕上播放着景颇族目瑙纵歌盛会时欢快热闹的情境。
师:老师也爱陇川,我们陇川被誉为“目瑙纵歌之乡”,每年的正月十五陇川都要举办一次目瑙纵歌盛会,当天全县的各族人民身着盛装组成方块队,去参加这个隆重的盛会。今年我们第二小学也出了一个方块队,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方块队里去探究相关的数学问题吧。
板书:解决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有两个学习目标,大家一起来齐读一下。
生齐读:学习目标:1.能运用连除、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获得新知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这就是我们第二小学的方块队,大家认真观察这幅图(见图7-2),你能读出什么数学信息?
图7-2 一个方块队
生:方块队里有60人。
师:根据这个信息,同学们能否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不好提问。
生2:平均分成两个队,每队有多少人?
师:一个信息不好解决问题,像第一位同学所说,那我再给同学们提供一个信息(见图7-3)。
图7-3 两个方块队
师:现在已有两个信息,谁来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每队有多少人?
师: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会。
师:谁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生:60÷2=30(人)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用除法吗?
生:因为总共有60人,要把他们分成两个队,所以要用除法。
师:如果老师再给你提供一个信息(见图7-4),请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图7-4 两个方块队(每队3组)
生1:每组有多少人?
生2:第二小学方块队一共有60人,平均分成2个队,每队平均分成3个组,每组有多少人?
师: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拿出练习单,独立完成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在小组里,各位同学说一说,想一想,能否用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把你们小组的想法表达出来?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跟大家汇报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生: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把60个人平均分成两个队,每个队有30人,再把30人平均分成三组,每组有10人。
小组汇报1:先说算式
解题思路
综合算式
师:请问同学们看得懂吗?
生:看得懂。
师:请问还有用其他方式来表达的小组吗?
生:我们组是这样表达的。
小组汇报2:交流解题思路(展示思路图)
交流计算方法
综合算式
老师根据这个同学的回答,把他的想法用一些符号和线段连接起来,绘成了以下“思路图”。
师:这“思路图”有什么好处?
生:易懂,一看就知道怎么做。
师:很好,我看到我们班同学中还有一种思路图,现在请她为我们展示一下。
学生上讲台进行展示。
生:我是这样想的,把圆圈比作人,一共有60人,平均分成两个队,每队有30人,把30人再平均分成三组,每组就10人。(每组的人数用大圆圈圈出来)
师:这种方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现在检查一下自己做得正确吗?
学生自我检查……
师:根据小组汇报两位同学的表达,我们应该怎样列算式?
生:60÷2=30(人) 30÷3=10(人)
师:这算式可以吗?
生:可以。
师:哪位同学能列一个综合式呢?
生:60÷2÷3=10(人)
师:对于这个问题,如果要算出每个组有多少人,首先要算什么?
生:首先要算每队有多少人。
师:真棒,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
师:哦,我看到了有位同学的算法与这两种不同,请你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3×2=6(组) 60÷6=10(人)
师:60÷6=10(人),这算的是什么?
生:一共有6个组,60除以6等于10人。
师:这算出来的代表什么?
生:算出来的代表每个组有多少人。
师:非常棒,谁能把这位同学的思路演示出来?
学生上黑板前摆卡片演示这位同学的思路图。
师:这个怎么列一个综合式呢?你念我来写。
生:60除以2乘3,打括号,等于10人。
师:括在哪?
生:括在2乘3。
板书:60÷(2×3)=10(人)
师:请问不打这个括号可以吗?(www.xing528.com)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不打括号的话,就会先算60除以2。
师:好,真聪明。
三、练习与归纳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刚才我们同学用了不同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算出来的答案都是每组10人,你认为这答案正确吗?
生:我觉得正确。
师:你怎么证明答案是正确的?
生:验算。
师:很好,验算能帮助我们快速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可这道题怎么验算?
学生沉默……
师:从答案中逆着想,谁会?
生:10乘3等于30,再用30乘2等于60。
师:10乘3等于30,这算出来的是什么?
生:每队有多少人。
师:30乘2等于60,这算出来的是什么?
生:两个队总共的人数。
师:这样验算可以吗?
生:可以。
师:这和题目中给我们的总人数是相等的,这说明我们的答案正确吗?
生:正确。
师:既然正确了,那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
生:作答。
师:好,请这位同学来黑板前作答。
师:我们在解决完一个题目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进行回顾与反思。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解决一个应用题有哪些步骤?
师生交流……
总结:解决应用题的三个步骤:①阅读与理解;②分析与解决;③回顾与反思。
四、巩固与应用
师:现在我们运用这三个步骤来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
师:我们的景颇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接待贵宾的时候,通常会献上独具特色的“绿叶宴”,见图7-5和图7-6。请问同学们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能帮贵宾们解决“绿叶宴”中的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拿出练习单,独立完成练习1。
图7-5 绿叶宴
图7-6 绿叶宴
练习1:3桌共花480元,一桌能坐8人,平均每人要花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请一个同学上来展示一下学习成果,好,你来。
生:我是这样想的,3桌共花了480元,那么用480元除以3等于160元,这是每桌花的钱,一桌能坐8人,再用160元除以8等于20元,平均每人要花20元。
师:和这位同学的思路是一样的请举手。
有四分之三的同学举起了手。
师:很好,谁能列出综合式?
生:480÷3÷8=20(元)
师:请问480÷3算出来的是什么?
生:每桌平均花多少钱。
师:那160÷8算出来的是什么?
生:每桌每人平均花多少钱。
师:很好,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首先要算出什么?
生:先算出每桌花多少钱。
师:很好,我们景颇族还有一项传统的工艺“织锦”,每年目瑙纵歌时会举行“织锦”大赛,见图7-7和图7-8。现在请同学们来解决“织锦”大赛中的数学问题,完成练习单中的练习2。
图7-7 织 锦
图7-8 织 锦
练习2:师傅们3天共织了3米,照这样的速度,7天能织多少米?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师: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展示。
生:我是这样想的,3除以3等于1米,再用1米乘以7等于7米。
师:同学们,有同学在和大家分享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因为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师:请这位同学再讲一遍。
生:我是这样想的,3天共织了3米,用3除以3等于1米,这算出了1天织1米,7天能织多少米,用1米乘以7等于7米。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沉默……
师:这里有两个3,一定要注意区分,我们是要用3米除以3天,这样算出来的才是每天织的米数,而不是用3天除以3米,大家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
师:这位同学的算式是3÷3=1(米),1×7=7(米),你们的算式也是这样吗?
生:是。
师:算式是正确的,但是说思路的时候还要认真思考。
师:这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是什么呢?
生:3÷3×7=7(米)
师: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要算出什么?
生:每天能织多少米。
五、小 结
师:请同学们全部放下笔,看黑板,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每队有多少人,第二个是每人花多少钱,第三个问题是7天能织多少米,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称其为“归一”问题,在我们生活中会经常遇到“归一”问题,我们学习了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景颇族文化中的实际问题,今天你们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你们具体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生1:我学会了用除法来解决问题。
生2:我学会了乘法和除法可以解决“归一”问题。
生3:我学会了写综合算式。
师:今天同学们的收获真多,这节课我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了景颇族文化中的很多实际问题,除此之外景颇族的建筑、服饰、饮食文化也隐藏了很多的数学知识,这需要同学们善于去发现。
老师一边说一边展示图7-9至图7-13。
图7-9 景颇族的建筑
图7-10 景颇族的建筑
图7-11 景颇族的服饰
图7-12 景颇族的建筑
图7-13 景颇族的服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