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纳西族小学数学文化教学融入案例

纳西族小学数学文化教学融入案例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挖掘出来的民族数学文化特色,把纳西族文化融入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从视觉上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纳西族民族文化中服饰、建筑来进行导入,以学生们熟悉的头饰、羊皮披肩上的圆和大水车的圆来进行认识圆这部分的教学对于纳西

纳西族小学数学文化教学融入案例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孩子的教学,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变,可以依据该地区特点,进行一定的创新。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容易的理解情境、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是一种对民族文化无形的传承。

6.1.4.1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圆是纳西族服装上最多、最明显的图形。对于六年级上册圆的教学,用纳西族服饰作为导入是非常有意思的。圆的认识的教学就可以用纳西族服饰上的圆、窗户上的圆、大水车上的圆来进行。在圆的周长部分可以用大水车转了一周就是它的周长来引导学生;而面积可以让学生观察大水车上的小扇形特点,以此进行圆面积的教学。关于融入纳西文化的“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是学生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唯一一个曲线图形。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各自的周长和面积计算而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这部分学习中体验“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发展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初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圆这部分知识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是针对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他们在此认知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思维方面也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学习主动性强,能自主动脑、探究,但对于少数民族偏远山区的孩子,他们对事物的认识面狭窄,因此在素材上选取了他们比较熟悉的纳西族服饰的数学文化元素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又能了解本民族中的文化及数学文化。

三、教学目标

(1)在认识圆和其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圆的特征。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等的探索活动,提升其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感

(3)感受日常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审美的意识,弘扬民族文化,感受古代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并能联系生活实际。

五、教学难点

理解同圆、不同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规。

七、教学流程设计

1.情境引入(用纳西族服饰引入)

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照片,这是什么民族的服饰你们知道吗?

老师想来做一个调查,我们班哪些同学是纳西族?

那你们看了纳西族妇女的服装有什么发现?

请你们说一说这些服装中哪些部分表面是圆形的?教师将课件逐一展示,见图6-31至图6-33。

图6-31 纳西族服饰

图6-32 纳西族服饰

图6-33 纳西族服饰

没错,这些头饰、羊皮披肩上都有圆形,你们觉得这个圆漂亮吗?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通过对大量的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后,有了“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的感慨。今天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并向学生介绍羊皮披肩和“披星戴月”的传说。

【设计意图】根据挖掘出来的民族数学文化特色,把纳西族文化融入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从视觉上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

(1)观察和对比。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谁来说一说?课件依次展示。圆与我们之前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有些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先进行同桌互相讨论,再派代表汇报。

谁来试试,看能不能用完整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圆?

请同学们观察纳西服饰上的羊皮披肩下面的部分、围腰、手镯、头饰中有圆吗?为什么?如图6-34至图6-37。(www.xing528.com)

图6-34 羊皮披肩

图6-35 围腰

图6-36 手镯

图6-37 头饰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学过的平面图形,明确圆是一个封闭的图形,并学以致用,以此判断纳西族服饰中的圆。

(2)实践操作。

同学们都对圆的特征有所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借助你认为是可以画圆的工具或者自己想办法画一个圆,待会儿请同学分享、展示。根据学生表现,以学生介绍为主,教师适当对尺规作图的正确方法及步骤进行说明。介绍完毕再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在黑板上进行板演,用圆规画一个圆。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和步骤,为下面探索圆的特征做好铺垫。

(3)合作探究。

同学们,现把圆片发给你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折叠,折叠完毕仔细观察折痕,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下面我要请同学们自己画一画圆的直径,再小组交流看看能画几条,能得出什么结论?

现在给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任意给两个圆,这两个圆中的所有直径和半径都分别相等吗,理由?

接下来请同学们动手操作,看看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的成立,需要什么前提条件?见图6-38和图6-39。

图6-38 服饰中的圆

图6-39 服饰中的圆

利用多媒体展示纳西族服饰图片,问从直观看头饰上的圆大,还是羊皮披肩上的圆大,理由是什么?见图6-40。

图6-40 服饰中的圆

这就说明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我们知道半径决定圆的大小,那么圆的位置呢,是由什么决定的?

总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探究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圆的特征,借助学生熟悉的纳西族头饰和披肩,帮助学生理解决定圆大小的元素,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文化变得直观,贴近生活。

3.课堂练习(略)

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圆的内容,谁能来给我们总结总结?

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墨子“圆,一中同长也”;《周髀算经》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数学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更多关于数学的奥秘。

6.1.4.2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六年级“圆”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情境导入上分析:教材的情境是摄影师手下的水滴晕圈、摩天轮和天坛公园的圆丘。对于晕圈,这是需要有一定技术成分的,它需要水面是静止的,而且快门速度要足够快才能拍出来这种效果,这与我们平时生活中能看到的晕圈是不一样的。这就让学生与现实生活产生了矛盾。而古老遥远的圆丘和现代的摩天轮,是民族地区学生生活中不能接触到的东西。看到图片介绍名字可能学生才了解要讲的是圆的内容。以纳西族民族文化中服饰、建筑来进行导入,以学生们熟悉的头饰、羊皮披肩上的圆和大水车的圆来进行认识圆这部分的教学对于纳西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容易接受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非常高。

从教学氛围上分析:在按教材情境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课堂活跃氛围没有用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教学时有热情。在用服饰和水车来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对纳西族民族文化的东西是很了解的,教学时用纳西族服饰等具有明显纳西风的东西他们都非常熟悉,这样就不会存在要理解情境的状况出现,课堂氛围也会比之前的好很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