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生果: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精神食粮

长生果: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精神食粮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生果”原指神话传说中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果子。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③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

长生果: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精神食粮

“长生果”原指神话传说中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果子。作者将其加了引号,足见有特殊的寓意。那么,这个“长生果”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就在文中。

1.认识15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差”“奔”,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重点)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难点)

叶文玲 女,当代小说家。生于1942年,浙江台州玉环楚门镇人。

①流光溢彩: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光影流动闪烁。

②一阕:一首。阕,量词。

③眼羡:看得到而得不到,令人羡慕。

④饱览:尽情地看。

⑤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文中指看画片时非常有兴趣。

⑥天长日久:形容长久。

⑦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文中指作者读书读到入迷的程度。

⑧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文中指作者读书进入意境,产生联想

⑨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⑩不求甚解:只懂个大概,不求深入了解。

⑪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⑫牵肠挂肚:牵,拉。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⑬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⑭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⑮驳杂:混杂不纯。

⑯千篇一律: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文中指文章公式化,非常机械、乏味。

⑰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文中指文章的构思要与众不同。

⑱大显身手: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⑲心安理得: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⑳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

㉑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呕:吐。沥:液体一滴一滴地落下。

近义词

愉悦—喜悦 遭遇—遭受 悲惨—凄惨 清爽—清新 领悟—领会

丰富—丰盛 委屈—冤屈 模仿—模拟 赞誉—赞美 模仿—借鉴

反义词

愉悦—悲痛 黯然—焕然 悲惨—幸福 丰富—贫乏

赞誉—谴责 特别—普通 模仿—创造 津津有味—枯燥乏味

①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句解: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开门见山,写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

②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句解:作者连用四个比喻,写出了一连串的美好影像——蜂蝶飞过花丛,泉水流经山谷,流光溢彩的画页,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说明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

③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那是一种比火柴盒略大的硬纸片,正面印画,背面印字,是每盒香烟中的附赠物。遇到大人让孩子买烟,这美差往往被男孩抢了去,我们女孩只落了个眼羡的份儿。[句解:从这些情真意切的句子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对小画片是多么的珍惜与向往。]男孩子集得多了,就开始比赛用手掌刮“香烟人”,看谁刮得远。这时,我就卖力地呐喊助威,为的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饱览那一大沓画片。[句解:为赢家摇旗呐喊助威,只为了能够饱览那些小小的画片,看到这些,我们眼前立刻浮现出了一个天真活泼、深爱读书的小姑娘形象。多么富有童真童趣啊!]这些印着“水浒”“三国”故事的小画片,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

④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

⑤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句解:“如醉如痴”写出了“我”对连环画的痴迷与投入,“浮想联翩”“泪落如珠”说明了“我”完全陶醉在故事中,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后来,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www.xing528.com)

⑥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直奔那里。[句解:从这句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已经把书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了。]几个月的工夫,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句解: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不求甚解”引用于晋代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研究透彻。这里是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句解:引用名人名言说明书籍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精神食粮。]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待上半天,构想种种神话传说。

第二部分(第2-7 自然段):介绍“我”少年时代的几次读书经历以及读书给“我”带来的丰厚回报。

⑧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老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句解:作者这种“不安分的一念”正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所在,即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情实感。]

⑨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⑩于是,我的作文得了个“甲优”,老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并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⑪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句解:“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的主意;“鲜味”,即新鲜的味道。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⑫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着迷,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⑬有一次命题作文写“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我的情绪分外激动,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句解: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为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从一个清冷的黄昏开始写,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来反衬一个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独和寂寞。写着写着,我禁不住眼泪汪汪。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又得到了好评,被用大字誊抄出来贴在教室的墙上。可是,看到老师用红笔圈出我写的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句话,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传神时,我脸红了。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因为这句描写和这个“特别传神”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

⑭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句解:“借鉴”,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鉴,镜子。“模仿”,仿效,照着样子做。“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习作后悟出的道理。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第三部分(第8-14 自然段):通过回忆“我”两次作文成功的经历,说明了阅读积累对写作的巨大作用以及“我”对写好作文要有真情实感的看法。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表明自己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浓厚情感和对阅读的热爱,说明书是自己文学成长历程中的“长生果”。

用烘托的手法突出主体事物。

烘托又叫映衬,就是为了突出强化主要事物,用另外和它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烘托,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地突出显现出来。如本文中所写的“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中,作者用“蜂蝶飞过花丛”这样美好的影像来烘托出少年时代美好的生活。作者用这样形象的描述进行烘托,把摸不到、看不见的抽象感觉变成了可见可感的东西,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品读课文,真的如同文章中所写的,“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在品读中,我们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明白了学习写作的方法。所以,让我们和作者一样如醉如痴地享受阅读吧!

名师点拨

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这样说有何好处?

“长生果”比喻书籍。好处:运用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书籍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2.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的作者主要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独特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3.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哪些特点?

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令语言生动传神。

②运用恰当的成语和饱含情感的叙述,增强了语言的动感和力度。

4.概述作者是怎样读书的。

(1)看小画片津津有味;(2)看连环画看得如醉如痴,废寝忘食;(3)读文艺书籍不求甚解,牵肠挂肚;(4)读中外名著如痴如醉。

5.读书对“我”有什么影响?

“我”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阅读的过程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不仅扩展了“我”的想象力,锻炼了“我”的记忆力,增强了“我”的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

6.对比大多数同学笔下的秋天,“我”笔下的秋天高妙在哪里?

同学们笔下的秋天是平淡地描述秋天树叶变黄飘落的一般景象,千篇一律,缺乏新意。而“我”笔下的秋天是“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拂去焦热,送来清爽和果实;她是那么美好,人们都喜爱她。这样构思别出心裁,富有新意,还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鲜味”。

7.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从中悟出的道理:①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作。

8.“读”和“写”有什么关系?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1)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

(2)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

9.对上个“难点问题”中的两个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1)因为作者读了许多书,所以她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她的营养品一样。

(2)作者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有些句子作者很喜欢,并且念念不忘,于是在自己的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