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26年读书经历

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26年读书经历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可见“我”对读书的兴趣是多么浓厚。作者按时间顺序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心得

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26年读书经历

“忆读书”的“忆”是回忆的意思,由题可知本篇文章写的是作者对读书的回忆,简洁明了,直接表明课文主题。

1.认识17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津津有味、英雄、无限、一知半解、述说”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感悟。(重点)

3.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难点)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①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或趣味浓厚。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例句: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水浒传》,我看得津津有味。

②公事:公家的事。

③期待:表示期望,等待的意思。

④催促:催。

⑤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⑥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36 个天罡星,72 个地煞星。《水浒传》将梁山泊大小头领108 人说成36 个天罡星和72 个地煞星降临凡世。

⑦荒唐:指行事比较离谱,不正常,不符合逻辑。

⑧兴亡盛衰:指人与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⑨修身:指修身课。旧时的品德教育课程

⑩消遣: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

⑪挑选:在许多人或事物中挑出适合要求的。

⑫烦琐:繁杂琐碎。

⑬栩栩如生:形容生动的样子。

⑭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⑮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这里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近义词

催促—督促 期待—期望 欣赏—赏识 气愤—愤怒

生动—鲜活 荒唐—荒诞 辛酸—酸楚 质朴—朴实

浅显—浅薄 指导—引导 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反义词

明白—糊涂 结局—开始 生动—单调 厌烦—喜欢

华丽—质朴 浅显—深刻 消遣—工作

津津有味—索然无味 一知半解—入木三分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句解:“一……就……”连接的关联结构的句子,让读者感受到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总说读书引出下文。

②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句解:这句话说明了作者读书早,从小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句解:以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句解:紧承母亲的教育,引出舅父是第二位启蒙老师,引导“我”步入文学的殿堂,小小的“我”已融入《三国演义》的故事中,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句解:“含泪”一词写出了“我”因极度地渴望但得不到满足而情不自已,心难割舍的阅读体验,也为后文自己主动读书埋下伏笔。]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句解:表明《三国演义》对“我”的吸引力之大。]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⑤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句解:“丢下”是情不能自已的体现,手丢下,心却难以放下。]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句解:这句话写“我”对章回小说产生了兴趣,对《水浒传》的欣赏,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正直和正义感。]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句解:这句话说明了“我”通过比较阅读,有了初步的欣赏能力。]

⑦《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句解:这句话主要写“我”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的感受。]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句解:“我”中年以后再读《红楼梦》有了不同的理解。]

⑧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句解:从这句话可以知道“我”读的书多。]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句解:作者以自己的读书感受告诉我们读书是人生的最大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二部分(第2-8 自然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www.xing528.com)

⑨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句解:腿伤后,读书更是唯一消遣。可见“我”对读书的兴趣是多么浓厚。]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⑩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⑪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⑫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句解:这是作者一生的感悟。语重心长,耐人寻味,启人心智。]

第三部分(第9-12 自然段):就前文进行拓展,强调读书的方法。

作者按时间顺序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心得体会,重点向我们介绍了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意在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

《忆读书》一文作者向读者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这一类文章多是理论性的说教,而冰心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缓缓流进了读者的心中,让读者终身难忘。

2.语言明白晓畅,凝练简洁。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但思想内容隽永深刻,全文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写得有情、有理、有趣。

3.以自己的成长过程为叙事脉络,结构清晰有条理。

全书按时间顺序回忆了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体会,最后概括为三个方面:“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全书从三个方面来回忆读书,但“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以一边举例一边谈体会的方式行文,将记叙自己的读书经历和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融为一体,给读者以生动亲切之感。

感悟1:读书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书能让你增长知识,能教会你怎样做人,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尊敬师长,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它还会告诉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书真的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使我们领略到无穷的乐趣。正如高尔基所说: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再借用冰心奶奶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感悟2:冰心奶奶因为舅父没有给她讲完故事而哭泣,并自己读《三国演义》,让我们赞叹不已。我们就缺乏这种自觉学习的精神,缺乏这种思考的精神,缺乏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种痴心求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认真体会的。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参考答案:首先,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往事,主要有:①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这件事,其间将《三国演义》与国文教科书在引人入胜方面作了比较;②回忆了幼时阅读《水浒传》的过程,其间还将《水浒传》与《荡寇志》作了比较;③回忆了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不同的感受。

其次,欣喜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的情况,并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

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的书,才能算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具体地说,就是古代小说要精彩而不烦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须充满真情实感而又质朴浅显。

2.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参考答案:“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说明了冰心老人一生对读书的喜爱,同时也说明了她在这一生中读的书很多而且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可以体会到冰心老人在她这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用在了读书和写作上,说明了她对读书的孜孜不倦的精神。只有把读书当作自己的快乐,才爱读,才会多读,才会读好书。

名师点拨

1.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修改鲜明,故事情节感人。具体地说就是古代小说要精彩而不烦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须充满质朴浅显的真情实感。

2.全文写作的重点内容是什么?说出原因。

重点是读书好。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想法和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我”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有什么收获?

《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读《水浒传》学会感受每个人物生动的性格;在《红楼梦》中读出了小说体现的一个朝代与家庭盛衰兴亡的沉重主题。

4.从作者的读书经历和感受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示例:我觉得首先要培养读书的兴趣,做到读书面广,读书种类多。

我认为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读书的习惯,用心来品味文学作品。

5.作者为什么从十三岁时开始看《红楼梦》直到中年才体会到它的滋味?

因为人对书的内容的理解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层面为基础的。对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不足以深刻了解社会中的凄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到了中年便能较全面、深刻地认识这本书的深蕴。作者读《红楼梦》的体会正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解过程,也就是常说的“书读百遍,而义自见”的过程。

6.“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者的顺序能不能颠倒?

不能。三句话层层递进,第一句倡导要读书,第二句建议读书要有一定数量,第三句指导读书要有一定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