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正确性还是恰当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正确性还是恰当性?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示意推荐《阿信》的男生继续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熟练掌握,而更多关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反思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为这些因素才真正是构成人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基石。评价应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追问抱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对科学问题的探究怀着严谨的科学精神。“那你吃什么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正确性还是恰当性?

学习提要

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内容更多关注活动过程中学生情感体验、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反思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评价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在一节探究课上,“追星现象”探究小组分析了问卷调查结果后,打算为大家推荐几部不错的片子,一男生推荐《阿信》,认为片子虽老但反映的坚强执着等精神值得学习,另一男生表示反对,说:“不行,阿信太容易满足了,有一个小窝棚住就满足得不行……”话还没讲完,指导教师就打断了他,说:“你想法有问题!”并示意推荐《阿信》的男生继续讲。

指导教师的激烈反应令人吃惊,学生的意思还没有表达清楚就被断然否定,我不禁想起了一个故事。著名的主持人在采访一名小朋友。主持人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行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主持人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摄像机的镜头更是给了他一个特写。忽然,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主持人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在孩子天真而诚挚的思想面前,我们自以为是的嘲笑和武断那么愚蠢和肤浅。我们固执而偏激地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会耐心倾听学生的真实声音,而是用自己的前见断章取义地误解学生的思想,知道真相时又后悔莫及,而我们自己也经常同样被误解,大家都深陷这样简单低级的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更何况很多时候我们成人的想法未必比学生更有道理。比如前面情境中老师的反应就折射出一种成见——对于某种价值观品质应当是礼赞和颂扬的,而不应该怀疑。在这样的权威思想和定势思想的统治下,表面上看有多个主体在场,但每个主体的真实声音并不能通畅地发出,即使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也未必能够得到真正理解。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真实”与“真诚”很可能要让位于“正确”和“合乎传统”。

除非在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教师应该尽量少做或不做价值评判,或者至少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真实想法充分表达清楚,因为正是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念能够得到梳理和外显。大家都熟知的反而见怪不怪的一个现象就是每个正常的儿童在幼年时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会有无穷的精力问出无数个千奇百怪难倒成人的问题,然而在进入学校之后,初期还比较喜欢举手发言的学生,通常随着年级的升高反而愈加沉默,任凭老师不断启发,不得已时才做出回应。一种原因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此类经验不断出现,以至于他在开口说话前下意识地要设想成人尤其是老师可能会出现的反应,长此以往他习惯了以别人的风格来引导自己的思想和表达,逐渐失语。

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在这种真正的倾听中,双方的心灵都得到惠顾和滋养。(www.xing528.com)

在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内容主要局限于认知领域,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以分数来表征,分数高低成了衡量学生甚至教师成功与否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即使对学生品德方面的评价,也常常是冷冰冰的程式化的套话,如“该生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根本起不到评鉴激励学生的作用。那么一些大家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存在不少心理问题,甚至做出极端的举动也就不太令人震惊了。对分数的膜拜,使师生尊崇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于是“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方法长盛不衰。学生可能熟练掌握某类知识,但沉重的负担压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思维、情感、体验、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加德纳把传统的注重语言数理逻辑智能的教育称为“唯一机会的教育”,并说“唯一机会的教学方法造成许多儿童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这样,在反反复复的强化中,儿童就陷入自卑的阴影,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

评价内容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会使学生不自觉地追随我们所关注的方面。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使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对探究内容或课题的内在兴趣和思考,而不强调以外在的约束和限制来规范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熟练掌握,而更多关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反思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为这些因素才真正是构成人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基石。评价应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追问抱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对科学问题的探究怀着严谨的科学精神。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使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感恩”小组指导教师徐老师在案例中记下了他们小组的活动:

第二个星期,又是探究课活动时间,我和15个孩子围坐在一起交流上一星期家务劳动的感想。小苏同学说:“我在这一个星期里做的家务是为父母倒垃圾,每天早晨出门时我把垃圾带下来扔掉。”我问他:“为什么会选择这项家务来完成?”被我一问,小苏的脸微微有些泛红,他不好意思地支吾着说:“因为我想来想去,只有这个活最简单,又不费力。”我看了看其他孩子,又问:“有多少人选择了倒垃圾这项家务活?”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阵沉默之后,有7个孩子陆陆续续地举起了手。我看着这一只只小手,感到有些难言的语塞。突然,小潘同学打破了教室里的沉默:“老师,让我来说说吧,虽然这个星期里我不是每天都做家务,但是星期六这一天,我可为爸爸妈妈做了许多家务活呢!早晨,爸爸妈妈还在睡觉,我便偷偷地起床了。我出门去为他们买早饭,买了两份煎饼。”“那你吃什么呢?”小杨同学插嘴道。“我吃泡饭。”小杨似乎有些不相信地瞅瞅了他。小潘继续得意扬扬地说道:“我还买了菜,中午买了鱼和冬笋,晚上买了一块肉,烧红烧肉,还买了六个大闸蟹,外加番茄和鸡蛋,对了,还有,还有草莓,都是好吃的。”说完,还舔了舔嘴唇。“那,这些菜都是你烧的?”小顾仰起脖子,疑惑地问道。“红烧肉是妈妈教我的,其余都是我烧的,爸爸妈妈直夸我烧的好吃,吃晚饭后碗也是我洗的呢。”小潘拍拍胸脯,神气地说道。教室里开始有了些窃窃私语,我故意问道:“小潘,说说你是如何烧番茄蛋汤的?”小潘一愣,继而说道:“把番茄和蛋一块儿扔进去就可以了。”“蛋要打吗?”小潘怯怯地瞅了瞅我,不太肯定地说道:“不用吧。”同学们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小潘的脸就像那熟透的番茄一般红,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轻轻地问他:“你为什么要说谎呢?”小潘涨红着脸,吞吞吐吐地说:“我想受到老师的表扬。”

徐老师反思道:我猛然发现真正的探究和体验比我想象的要难得多,要开展一个个的活动也许并不困难,但是如何唤醒孩子们内心深处的那份真诚,真正地让他们懂得珍惜与付出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果能够做到,我想那将是我们最大的成功。我也将为此不懈地努力。的确,课题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孩子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应该成为我们评价时需要关注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中知识目标不是核心目标,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和经验,绝不是为了追求系统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均是核心目标,强调让学生在亲历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积极的人生体验和丰富的经验。而这些,靠灌输、讲授等接受性教学方式是无法获取的,只能在自主实践当中让学生逐步自主生成获得。所以,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质量的高低,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也绝不应该把书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当作考查指标,而应当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态度、兴趣、情感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种实践表现,通过肯定他们的活动价值来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

一般来说,评价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这可以从一些外显的行为看出。第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要引导学生自己跟自己比,只要有点滴进步,老师就应当及时给予鼓励和充分肯定,使得评价起到激励的效果。第三,评价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它主要指评价学生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运用工具、交往与表达等实践活动水平。另外,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在同一次活动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评价项目均不应该求全,可根据主题的不同特点设立不同的评价要点,甚至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评价项目。例如,在课题研究领域,可以评价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程中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中,可以考察学生的服务态度、主人翁精神等;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可以评价学生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在活动的结束阶段可以评价学生在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行为表现,如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与他人配合、认真接受他人意见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