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提要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专门把活动方式、学习方式视为课程的学习领域,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是:不仅把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视为课程,学生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本身即课程。学习内容可能有地域的局限性,也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过时,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会学习”的策略则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可迁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活动内容因人、因地、因时而变化,但它所倡导的探究、服务、设计、体验等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则具有稳定性。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专门把活动方式、学习方式视为课程的学习领域,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传统教育往往只把学习内容视为课程,这为各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题海战术、说教灌输等陈旧落后的学习方式留下了存活的空间。有毒的树上结不出鲜美的果实。如果学习方式是保守和错误的,再好的学习内容都不可能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我国教育,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依然存在保守学习方式。究其根源,农耕文明时期社会变化缓慢,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知识较少且更新速度慢,“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诵读式”学习方式普遍流行;工业文明时期市场经济与产业经济融为一体,工厂加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教育即生产”“学校即工厂”“学生即原料”“效率即科学”等观念开始流行,整齐划一、机械训练、系统讲授、班级授课制等教学方式变成主体。我国两汉兴起的经学、隋唐时期正式建立的科举制度,为保守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制度与文化基础。我国课程体系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加快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启蒙与教育民主。(www.xing528.com)
自20世纪上半叶世界教育民主化运动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开始成为重要课程内容。美国教育哲学家、教育改革家杜威不仅让一切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职业世界联系起来,而且系统确立起“做中学”“用中学”的划时代的学习方式,由此让一切知识技能的熟练变成探究、创造、做事的副产品。杜威的学生克伯屈提出的“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做项目”的过程,即充满激情、饱含理智的创造过程。克伯屈还富有原创性地提出了“附学习”概念,即学生在学习一项内容的时候,还会伴随着形成对此内容的态度、情感、方法等,学生在做“项目学习”的时候能够形成丰富、积极且影响深远的“附学习”。杜威也说过,如果人们认为一个学生学习某项内容的时候只学会内容本身,这是教育学上最大的错误了。他因此提出了和克伯屈类似的“附带学习”(collateral learn-ing)理念。杜威与克伯屈共同的弟子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也鲜明地指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到20世纪下半叶,美国当代课程论专家派纳认为课程内容应从“跑道”转向学习者“奔跑的过程”,这同样指向学生学习方式和过程的转变。与杜威、克伯屈、陶行知相比,派纳更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
总之,学习方式即课程、活动方式即课程,是百年来不断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采纳了这一观念,并提出了主要活动方式及关键要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