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写作目标及重要性

小学生写作目标及重要性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源于生活,言之有物《课标》写作教学目标在小学三个学段都强调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记写生活对小学生写作的重要性。(二)真情实感,体现实用《课标》写作教学目标对写作的主题和情感做了相应的要求,并在各个学段逐步提高,这也是新课标所强调的“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小学生写作目标及重要性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写作目标的表述,下面结合各学段学生特点对写作教学目标整体特点进行分析。

(一)源于生活,言之有物

《课标》写作教学目标在小学三个学段都强调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记写生活对小学生写作的重要性。其中第一学段要求的是“留心周围事物”,强调观察、记写的重点是小学生身边的事物,这符合一、二年级小学生生活经历简单、认识水平较低的特征,写作时便于把握;第二学段提高为“观察周围世界”,强调观察、记写的重点不仅是小学生亲身经历的事物,还扩大为自己所见所闻的周围缤纷多彩的世界,这符合三、四年级小学生生活经历逐渐丰富、认识水平逐步提高的特征,也是三年级开始安排相对正式习作的原因所在;第三学段深入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在前两学段被动观察和记写的基础上,还要求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观察、记写生活的意识和习惯,教会学生积累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的方法,使学生在写作时有事可记、有物可写,而不是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另外,让学生观察和记写自己的生活也是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的重要途径。如北师大版教材就着力从以下三个渠道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一是与生活结合,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写日记;二是与阅读结合,读写一体;三是与活动结合,有感而发。多条渠道,殊途同归,合力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二)真情实感,体现实用

《课标》写作教学目标对写作的主题和情感做了相应的要求,并在各个学段逐步提高,这也是新课标所强调的“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在第一学段提出了“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的目标,侧重写自己所“想”之话,所“想”之事,突出真情实感;第二学段强调“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在继续要求记写真情实感的同时,强调突出写其中的“新”“奇”“趣”“深”等让自己和别人感同身受的内容和题材;第三学段突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和“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目标,更加强调抒写自己独特之“感”,真情之“感”,表现个人写作主题和情感的与众不同,体现新颖性、独特性。每个阶段都无不强调真情实感和体现实用,因为这是学生作文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学生作文能具有鲜明个性之所在,更是教师进行写作教学,学生进行写作学习的目的之所在。因此,教学中特别忌讳“虚情假意”“无病呻吟”“清汤寡水”,否则学生的作文将成为废文,教师的写作教学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三)分段训练,循序渐进

《课标》在写作教学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对小学第一、二、三学段分别提出了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循环教学目标,这就首先明确了小学写作教学的整体安排应该按照分段训练、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如在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上,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注重的是对学生写作初步兴趣的培养;第二学段的要求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强调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第三学段的要求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突出的是要学生明白写作的真正目的,教学目标要求由低段到高段呈现由感性兴趣的培养到理性目的的提升。再如在学生标点符号的学习运用上,同样是“根据表达需要”,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重点是掌握常用的四个基本标点符号;第二学段的要求是“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重点是掌握较复杂的两个以上标点符号;第三学段的要求是“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强调要掌握所有常用标点符号,教学目标要求由低段到高段呈现由少而简单到多而复杂的递进。教师要切实明白写作教学这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螺旋上升的发展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内容、程序和方法的安排上,都要注意这个特点。

(四)用准语言,善于表达

《课标》在写作教学上对语言的积累运用、表达方式的使用、文体形式的训练都提出分段目标,这是对小学写作教学在表达形式上提出的总体要求,也是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目标。从文体形式来看,第一学段是“在写话中”,说明本阶段主要侧重于简单写话形式的训练,初尝写作,可长可短,不拘形式;第二学段是“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说明本阶段在前一阶段训练的基础上,主要侧重于学生日常使用的书信、便条等形式训练,与生活结合紧密,学生便于动笔,易于把握;第三学段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说明在前两个阶段训练的基础上,要加大写作形式的广度和难度,从性质来看侧重记实和想象,从形式来看侧重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目的是为学生升入第四学段(即初中阶段)学习打好基础,做好衔接。从语言的积累使用和段落安排上,第一学段是“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主要侧重于在写作中恰当使用词语,即炼词;第二学段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主要侧重于在写作中使用新颖的词语和句子,即炼词炼句;第三学段是“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主要侧重于在写作中结合内容和篇章需要,合理地以多段落来构成一篇文章,即组段谋篇。教学中,要全面细致地把握每段关于表达形式的训练要求,既不能拔高,也不能滞后,更不能颠倒前后、无序安排。

(五)培养情感,乐于动笔

《课标》在写作教学上也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让学生愿意动笔、乐于写作,这是成功写作教学的前提,也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如第一学段提出了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初步的写作积极性,而不是初尝写作之苦,失去一生写作学习的兴趣;第二学段则要求培养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强调不仅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还要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找到快乐,同时找到写作自信,感受到写作的价值;第三学段则深化为培养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写作的真正目的和现实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写作训练道路。学生只有在写作中找到乐趣,找到自信,找到价值,找到目标,才能排除万难,忍受孤独与寂寞,去尝试和开展自我写作之路。教学中,教师要贯彻的教学思想就是要化学生“怕写”“苦写”为“想写”“乐写”,写作教学就开启了成功之门。(www.xing528.com)

(六)注重评改,强调数量

《课标》在写作教学上不仅强调了“写”的目标,还注重了“评”和“改”的目标,也强调了写作数量的要求。这是写作教学的重要教学步骤和流程,更是写作教学得以全面实施的关键环节,写作效果得以体现的主要保障和标志。第一学段初尝写作没有提出相应要求,而第二学段则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的要求,明确说明了写作教学的侧重是修改习作中的词句错误,做到词语使用恰当,句子合理通顺,而习作数量基本是一周一文;第三学段进一步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的要求,对修改自己习作的范围是全篇内容,包括语句使用、格式规范、书写美观等要求,对修改的方式则不仅要培养学生自评自改的习惯和能力,还要学会与同学互评互改,相互学习借鉴,而对习作数量依旧要保证一周一文的目标。教学中,教师要明白只教会学生写而不教会修改,学生作文的水平提高有限,写作教学的效果有限。而一定数量的习作练习是学生写作能力得以提高的主要途径,否则写作教学便是缘木求鱼,无功而返。

总体来看,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写作既有针对性又有梯度性的目标。如“源于生活,言之有物”和“运用语言,善于表达”是侧重于写作教学“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分段训练,循序渐进”和“注重评改,强调数量”是侧重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真情实感,体现实用”和“培养情感,乐于动笔”是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这六大项教学目标“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这就形成了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螺旋上升的发展目标,既培养深厚的写作情感,又传授扎实的写作知识,还训练过硬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可以激发学习写作永不枯竭的持续动力。

【资料贴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资料

表2-1 学段习作教学训练目标

续表:

【注释】

[1]周立群,王建峰,李尚生.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