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作文指导教程》教授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作文指导教程》教授循序渐进原则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其实,循序渐进岂止是作文教学的原则,也是所有学科的普遍原则。当前,高年级作文训练尤其要强调这一原则。第二层的从述到作,是学生由复述到创作,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仿”是“创”的基础先导;“创”是“仿”的发展和目的,从“仿”到“创”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小学作文指导教程》教授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其实,循序渐进岂止是作文教学的原则,也是所有学科的普遍原则。就作文教学来说,它包含的内容较广泛,概括起来有下列四个方面:从述到作、从分到合、从扶到放、从仿到创。

(一)从述到作

它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述,述说,即说话的意思;作,写作,即写的意思,这层是指由说到写;第二层:述,表述、叙述,是把自己阅读或别人朗读、讲述的材料复述或重新写出来;作,指写作,即学生收集整理自己观察、体验到的生活情景,确定中心、安排结构进行表述。

第一层的从述到作强调作文训练与说话训练紧密结合。这里的“说”,也有两层意思:一是作文前,先把要写的内容,简要地不拘形式地先说,达到对所写内容有初步认识与理解的目的,以助于构思作文;二是作文前(指书面表达),先按作文要求训练口述,即口述作文。这两种形式,都具有由易到难的特点。低年级的作文训练,更有先说后写的要求。当前,高年级作文训练尤其要强调这一原则。大家普遍反映的是年级越高,说话能力越差,这与平时教学中忽视这一原则有关。高年级作文训练,由于时间不足,训练内容烦琐,而且阅读教学也不如中低年级那样较为充分。如果能充分运用课内外时间,采用相互说等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写文之前,先说说作文的内容或按要求先口述作文,那么,作文训练的效果会更理想。

第二层的从述到作,是学生由复述到创作,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作比述更强调独立性和创造性,而述仅是重复别人提供的题材,用来过渡到自己独立表达思想,说明事理。

述的训练有复述课文句子、句群(包括复述教师和学生所造的句子),讲见闻,讲故事,复述课文以及改写、扩写、读写练习。训练安排要灵活多样,由易到难,可先从一两句的复述,到三五句的短文复述,到结构复杂的文章复述,再到创造性复述;从教师提出提纲让学生复述,到学生共同拟订提纲再到学生独立拟定提纲复述。

从述到作,在小学阶段具有阶段性和过渡性。一般地说是低年级述多作少,以后在述中逐步增加作的创造成分,向作过渡和发展。

(二)从分到合

分指单项的、局部的训练,合指综合的、整体的训练。我国传统的作文训练,都是采用从分到合,即由单项到综合、由局部到整体的训练原则。如从字到句、到句群,从句群到写段,由写段到写篇的训练;从分项练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到完整写人的特点;从学写开头结尾、一个场面片段、一组景物片段等,到学写全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提出:从低年级加强词句训练,到中年级加强段的训练,再到高年级训练篇章,写好全文。这种训练之所以为大家所接受而长期保留,是因为它有着不可否认的优点。其一,可以分散难点,逐步解决作文中的问题,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其二,简单方便,费时少,目标单一,成效快,便于结合阅读教学安排写作小练习;其三,针对性强,既可为作文做准备,又可在作文之后,起到补漏或提高的作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展开,各地的教学成果层出不穷,如黑龙江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陕西查振坤老师的低年级起步作文实验,湖南滕昭容老师的童话教学等。他们采取了从整体出发,从篇章入手,要求由简到繁地按照中心搭好架子进行训练,而不是孤立地进行句子或片段的训练。这种训练是在一年级学生学好拼音后,就开始作文。一年级写话时,就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说(写)几句话,乃至一段,做到有中心、有头有尾、有过程。实验表明,由于先说后写,由篇入手,降低了开篇成文的难度;又由于起步早,作文量大,学生作文水平超过了其他班级。

(三)从扶到放

“扶”指教师给学生的扶助,“放”指教师放手让学生作文。从整个小学阶段看,低年级扶多放少;随着年级增高,扶的成分减少,放的成分增多。如低年级地写具体一句句子,看图说(写)一句话、一段话。指导时,需出示例句,启发拓展思路的步骤细致,细致到应该选用一些什么词语也要启发或提供。到高年级,就要写反映综合能力的记叙文。“扶”仅体现在对选材和构思的启发上;相对来说,就以“放”的成分为主了。

(四)从仿到创

“仿”即模仿,提供一个模式(范例文),让学生在作文的形式方法上仿作。“创”即创造,指脱离模式,自行设计。“仿”是“创”的基础先导;“创”是“仿”的发展和目的,从“仿”到“创”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仿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训练,是实现作文表达技能过渡的主要途径。学生写作文,有范文做指引,进步显著。把观察与模仿结合起来,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而读写结合就以模仿为桥梁。一般的仿作有三种类型:

1.句式仿作(www.xing528.com)

模仿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的基本句型、句式、常用句群,目的在于建立完整的句子概念,了解句与句的结构关系,掌握用词造句的基本技能,使语言规范化。对于学生作文训练中出现的病句,也可通过仿作形式,针对性地出现例句(范句),让学生领悟修改。

为了使学生的书面语言更鲜明生动,还可以设计仿写简单的修辞句,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这种仿作,多数结合阅读教学进行。

2.片段仿作

结合课文或范例文某些精彩段落,引导学生仿写某一片段,可以仿写各种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衔接、连缀等语言片段;也可仿写记事(写具体)、状物、写景等段落,还可以进行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专项仿写训练。

片段仿写有两种形式:一是同类仿写,取材与范文相同或相近,仿用范例片段的表达方法。如学习了《雨》这篇课文后,让学生观察《雪》,“照猫画虎”地仿写。二是异型仿写,仿效范例文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去描写和范文不相关的另一类事物。如学习了《珊瑚》一课后,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去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如毛巾、文具盒等。

3.篇的仿作

这主要是在高年级结合训练时运用。习作例文就是一种形式,命题作文等训练时教师的“下水文”和出示范例文都属这种性质的仿作。教师以范例文章为样子、为模式,让学生借鉴。仿其如何围绕中心写具体,如何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如何前后照应、连贯一体,如何编列提纲、谋篇布局,如何语言得体、生动活泼、富有真情实感等作文表达技能的获得,也均包含在范例文的仿作这一教学手段中。

仿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应该肯定的。人非生而知之,学生掌握任何一门知识和技能都必须从零开始,而模仿正是学习的一部分,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创造性写作的起始。茅盾曾将模仿比作“踏脚石”。他认为,只要能正确地模仿,“踏脚石”就不会变成“绊脚石”。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模仿是儿童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引导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模仿中学写作也是可行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常会发现,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是笼统的、不精细的,由说到写的过程中容易忽略许多主要的内容;加上心理上的负迁移现象和遗忘,印象更易模糊、混淆。所以如果在口语训练后,没有及时指导学生仿写,而让其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必然会产生许多脱漏现象,甚至所表达的内容含糊不清或出现错误。而学生通过仿写后,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式或表达技巧,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就更能有的放矢地完善和补充感知不清或遗忘的东西,校正错误或混淆的部分。

但最为主要的还是从仿到创,因为任何仿作都是为了创造。在低年级,有时有纯模仿的训练,但也要让学生从模仿中获得借鉴,而自行创造。如低年级课文看图学词学句:秋天、菊花、树叶。结合看图,让学生从图像上明确:秋天到了天气凉,秋天到了菊花开,秋天到了树叶落。

学生仿此句式说话和写作,这是仿的性质。仿图上情景,仿教师板书。在此基础引入创的成分。教师设计一个问题:天气凉了,我们小朋友穿衣服上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回答:要穿毛衣,穿长裤,穿运动鞋(不穿凉鞋了)。在这基础上,要学生自己思考后延伸说下去的内容(只要延伸一句话这就可以说是创了)。

中、高年级的仿作训练,更要着重于设计“由仿到创”的教学手段。例如适应四、五年级的课堂素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作文训练形式。但因为素描的表演、演示情景,多数是统一的,学生按此描写叙述,仅是仿。如果在这基础上设计创的教学手段,就能达到从仿到创的目的。

从仿到创最重要的是教师借鉴范例文章,启发学生仿其谋篇布局,要重视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留有让其发挥之余地。要防止把范例文章当作框框,让学生完全“依样画葫芦”,束缚其创造性。怎样让学生尽快地过渡到独立写作上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当前,有不少学生往往在仿的引导下,出现千篇一律或套作或抄袭的现象,只要好好引导,还是能避免的。不能因为有了这种现象,而否定“仿作”的作用。

在模仿问题上,理论界有争论。持反对意见者主要认为,模仿会束缚学生思维,并引用叶圣陶在《作文选读》的题词“模仿不是好办法,抄袭是自己骗自己”,来引证模仿之不可行。

诚然,叶圣陶确实有过“模仿不是好办法”的题词,但只要了解一下题词的背景,就不难发现,这里所说的“模仿”是针对当时有些地方《小学生优秀作文选》泛滥,学生不动脑筋,盲目套用、背写,甚至抄袭现成文句的现象而言的。可见,叶圣陶否定的是内容的抄袭、背写,而不是否定范文表达形式和方法的模仿,这才是叶圣陶题词的真正内涵所在。张志公说得好:“学习研讨叶老的教育思想,万不可抓住片言只语大做文章,而要深入了解,融会贯通,抓住思想实质和精华所在。”我们知道,叶圣陶在很多地方是十分强调模仿的,他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叶圣陶先生是语文教学界的老前辈,为语文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但作为后人,如果满足于对前人的论述作断章取义的发挥,是难以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事业的创新和发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