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小学作文指导教程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小学作文指导教程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社会上“轻汉语,重外语”的思潮中,语文教学受到轻视,语文水平总体降低,直接影响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通过语言文字工具来获取,这就是工具性的体现。长期下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愈发薄弱,严重影响语文工具性这一基本特征的体现。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小学作文指导教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正值国家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时期,当时社会上出现了“轻汉语,重外语”的现象。“特别在小学阶段抬高外语,轻视母语,导致国民语文素质的下降。”(崔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陆俭明教授在文章中说:“即使在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高校和科学院里,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少数教员、研究员和个别领导,在写作、说话中,用语不当,文气不顺,语句不通,前言不搭后语,把握不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词汇贫乏,这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潘文国教授专门组织了一个“中文研究与国际传播学术研究会”,做了一个“‘不学外语输在起跑线’是谎言”的学术发言。他指出:“学术界的‘学语言越早越好’的说法中,‘学语言’指的是‘学母语’而不是‘学外语’,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同。”潘教授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学外语的最佳时机是在智力发展好以后。”他说:“这里所说的智力就是母语能力,母语基本学好了,既打下了思维能力的基础,又打下了学习其他语言的基础。”

这里重提学习祖国语言——汉语的重要性。毛泽东在《文化课本》序中说:“语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工具,语文学得好,就有利于学习各门知识;语文学不好,不能读,不能写,学生思想的开展和知识的增广就会受到妨碍,影响所及,对国家整个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是十分不利的。”著名数学苏步青强调:“如果说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么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在社会上“轻汉语,重外语”的思潮中,语文教学受到轻视,语文水平总体降低,直接影响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淡化作文教学,忽视作文能力训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过程中弱化读写能力训练

小学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长期来语文界的共识。“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定位”中,也提出:“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通过语言文字工具来获取,这就是工具性的体现。小学生将来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语文的工具性即读写能力将占主导地位。现代中国要融入国际社会,需要学习外语,但母语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很重要的。当前我们考查学生语文能力,也要从阅读与写作上着手。应该说,小学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读写能力上。

教材是载体,语文教师要运用这个载体来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材让学生认识文章是运用什么方法写的,有哪几个主要部分,它们是如何连贯起来的;如何用段落、句子、词语来组成一篇文章。这样从文章结构分析,让学生认识、体会和理解语文内容的教学思路,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对这一教学思路认识还不是很清晰。有些教师习惯于从分析教材的内容着手,仅仅停留在一些表面的朗读、语句训练上;即使进行些写作训练,也缺乏有效指导。有些教师缺乏处理教材的方法,为了赶教学进度,忽视甚至很少进行读写的训练。长期下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愈发薄弱,严重影响语文工具性这一基本特征的体现。(www.xing528.com)

(二)教学管理上,淡化作文能力训练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作文每周安排两节课(一节指导,一节当堂写作文)。因而每周一篇作文,是语文教师固定的任务。教导主任定期检查语文教师的工作时,就检查作文备课笔记、学生的作文本(甚至作文本草稿)和教师的批改。那时,学生作文训练是到位的,应该说,在教学管理上也提供了保证。可现在,语文课从每周九节减到六节,还包含作文课在内。教材上虽然有14篇作文题,但注明教师自主选择8~10题进行训练。基于这种情况,教导处也不再检查作文备课和学生作文了。作文本来难教,这样一来,教学管理上无异于弱化了作文能力训练。现在学校里课堂上作文的有效训练减少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难以落实。

另外,市、区县的各类语文评优课、选拔课、示范课中,作文课几乎也没有了。尽管这些作秀的表演课形式多样,但多数偏重于文章内容理解的引导、感情的激发,真正的能力训练根本不到位。正如崔峦先生的一篇文章指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太多的资料补充、多媒体演示、非语文活动,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减弱了语文学习的效果。

(三)教材导向上弱化读写能力训练

现在多数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总依赖于每篇教材后的教学建议和练习,因为这是具有导向性的。这些教学建议多偏重人文性,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识、理解,但忽视了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工具性——读写训练。比如,四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七课《祖父教我读书》课文后“教学建议”上,要求学生了解祖父教了“我”哪些读书方法;并让学生边读边划文章中写到的每个学习方法,然后细细品味:这些读书方法好在哪里,并要求联系自己平时学习过程中的积累。这样的学习建议,完全是导向人文性的理解文章教法。这样的教学,把语文教材当作《少年报》上的文章,来让学生接受教育、熏陶,强调感悟。这种感悟“能积累词汇吗?能转化运用吗?能把握主要内容所需要的概括能力吗?能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吗?”(崔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