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洲茶:祁门茶的山水灌溉之源

河洲茶:祁门茶的山水灌溉之源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享受着这山水润泽的,还有这里的茶。水道绕着群山向前奔流,沿河冲积出大量泥沙形成河洲,芦溪遍地的河洲茶就是这么来的。当地人常说“易涨易退山溪水”,每年春夏涨水期,河岸的茶地短暂受淹,水退去后,淤泥沉积在茶地上,成为茶树根部的天然肥料。

河洲茶:祁门茶的山水灌溉之源

昨日还是艳阳高照,今日天就阴了脸,雨还没落下来,路边的草木、房屋就已经像在水里浸泡了一番,连空气都是湿漉漉的。

听说芦溪有三宝,安茶、傩舞、倒湖水。今日我们二进芦溪,直奔茶地去。

芦溪村的百年老民居,厢房木窗雕琢精美。

萦绕在山水之间的云雾,滋养着这里的茶树。

祁门红茶问世之前,祁门县四个乡都是安茶和绿茶的天下,其中安茶更是远销粤港、东南亚。祁红世界有名”后,安茶的产销渐显疲弱,后来还在抗战期间停产,消失了近半个世纪。20世纪90年代初复产成功后,安茶的生产主要集中在芦溪—历史上,这里曾是它最兴盛的地方,据1933年祁门茶业改良场所编的《祁门之茶业》统计,当时全县47家安茶号主要分布在芦溪、溶口一带,其中又以芦溪乡的店埠滩最为集中,曾有连片洲茶七八十亩,老字号“孙义顺”的旧址也在这里;地理上,发达的水系为安茶的种植和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芦溪五水汇聚,祁门全县80%的水量从这里流过,低山丘陵又为这片土地铺上了超过85%的森林植被。我们在芦溪走过的公路,不是沿着河,就是挨着山,或者一边是河,另一边就是人工开凿后裸露出来的千枚岩山壁,总之无论走到哪,人都在这山水的环抱之中。同样享受着这山水润泽的,还有这里的茶。(www.xing528.com)

和在别处看到的茶地很不一样,我们在芦溪并没有看见密集的等高式条播茶园,除去在山坡上开垦的小片茶地,还有在菜地里与地瓜白菜共享一方土壤的少量茶树,这里的茶园大多呈小面积地分散在江河两岸的洲地上,茶树与茶树之间行距较大,茶丛排列无序,没有被刻意种植或修剪成齐刷刷的形态。走近看,种的基本都是祁门的当家群体种槠叶种,难怪有些茶树的形态、大小可以相差这么大。我们从孙义顺茶厂负责人汪镇响那里听说,以前茶树旁种着不少板栗树,做出来的茶也带有板栗香。可惜今天我们已经找不到板栗树了,与茶树做伴的,是零星的松、杉或小片竹林。

“倒湖十八湾,一湾一个滩。”水道绕着群山向前奔流,沿河冲积出大量泥沙形成河洲,芦溪遍地的河洲茶就是这么来的。当地人常说“易涨易退山溪水”,每年春夏涨水期,河岸的茶地短暂受淹,水退去后,淤泥沉积在茶地上,成为茶树根部的天然肥料。同时,芦溪发达的水系给空气带来丰沛的水汽,形成山岚,常年萦绕在群山之间,给茶树挡去了大量的长波光照射,留下有利于茶叶合成氨基酸蛋白质及芳香物质的短波蓝紫光。这一切,都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天然条件。

茶季已过,河洲地的茶树开满了纯白的茶花,在这小片无人打扰的天地间,它们也不争奇斗艳,只管自在盛放。当我第一次踏进茶地,脚竟像踩在了冬天蓬松的棉被上,原来茶地刚被细心的主人松过了土。茶花香正淡淡地弥漫开来,同伴拿出装安茶的小竹篓,捡拾起掉落在枝叶间的茶花。一直要下不下的雨,终于还是来了。我在茶树丛中抬起头,却惊觉眼前的山岚不知何时,在江面上架起了一座云桥……

01:散布在路边的千枚岩。
02:雨中悄然盛开的茶花。
03:我们在茶树间捡拾的茶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