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要写祁门专题,祁门工夫红茶非遗传承人陆国富强调说:“你们帮忙好好宣传普及一下祁门工夫红茶啊,很多人看到我们的工夫红茶,都说这茶怎么是碎的。”这样的误会来自于目前全国市场上所售卖的其他产地红茶多是完整条索,或者完全破碎的红碎茶,而祁门工夫恰恰介于二者之间。多数普通级别的祁门红茶又并不带芽带毫,因此,很多人第一次见到这种短小、乌黑的茶,甚至一时大跌眼镜,无法相信眼前的就是闻名世界的祁门工夫红茶。
一丛丛聚集而生的茶树是祁门最常见的茶园形态。
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的祁门工夫红茶。
其实不止祁门工夫红茶,在过去,作为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滇红工夫、川红工夫等一众工夫红茶都是经过切断呈短碎状的。红茶的所谓“工夫”就在精制,精制中除拼配外,筛分也是关键一步。通过筛分,茶条被分出不同的长短、粗细和身骨的轻重。长期以来,祁门工夫又只往外销,国内少有人喝到。也就难怪人们一见时“有眼不识”祁红之“工夫”了。(www.xing528.com)
以红香螺、红毛峰为代表的新派祁红算是对市场误会祁门红茶的一种回应,人们看到卷曲带毫的红香螺,或者条索完整自然的红毛峰,是熟悉的红茶形态,接受起来便顺理成章了。
新派祁红使祁红的制售普世化了。过去的100多年里,祁门普通茶农是不可能独立完成从祁红制作到销售的完整链条的。自祁红诞生起,茶农将鲜叶采下之后,于日光下摊晒萎凋,待叶子萎软之后进行揉捻。发酵的过程则是将揉好的茶条置于木桶中,盖上布,同样于阳光下进行。发酵适度后进行干燥,便成了毛茶。将毛茶售给茶号或茶厂,进行精制后才销售。而如今的新派祁红在鲜叶环节,就已经将“三六九等”的茶青分好级别,再分别制作,几乎不需要精制过程。又因原料嫩度统一,对应的发酵焙火程度都更好控制。因此,自新派祁红创制后,以个体商户农户为单位,自产自销的祁红便纷纷冒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