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初”并非指初制,而是想从土地说起。祁红初制与其他地方的红茶无太大差别,因此,拼的自然也是产地、品种、种植方式等决定鲜叶先天的因素,然后才是将初制茶标准化的独特精制工序。
祁门地貌以山地丘陵居多。高达8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使祁门境内山中,甚至村庄都常有野猪和蛇出没,生态环境之天然程度可见。祁门土壤多为千枚岩和紫页岩风化而成的酸性红壤、黄壤,最适茶树生长。茶树喜雾中生长,祁门亦是一个多雾的地方,年均雾日89天。
祁门的山场一直是不被外界所知的,本地人也只了解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究竟是怎样的祁门茶源产出了影响世界的茶?无论口传,还是文字资料都几乎只有“南乡的茶如何,西乡的茶如何”这样的粗略草图。《茶道新生活》的记者这次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地去试探祁门的山场。经过一个月,不但找出了祁门的山场特质,也在喝下的无数杯祁门红茶中,找到了祁门香的线索。(www.xing528.com)
一直以来,祁门本地的槠叶群体种茶树都被当地人亲切地冠以“当家品种”之名,遍布祁门各山。走在中国茶叶改良最前沿的祁门,居然还是让有性群体种这种长期以来被茶叶育种专家认为低产、晚生的非优良品种一直当家下去,实在要万幸祁门茶根基未被动摇。祁门并非没有引进过外地新品种,乌牛早、福鼎大白等品种也曾踏足过祁门;祁门也并非没有推广过从本地品种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仙寓早、红旗一号等品种,现在也并不稀见。然而,实践过后的祁门并没有选择放弃当家品种。或许因为祁门香背后的物质基础就仰赖槠叶群体种生长时的丰富和融合吧。与祁门工夫红茶非遗传人闵宣文讨论拼配时,闵老说:“我们祁红就是要融合。”以槠叶群体种为原料,也可谓是一种自然之手的拼配和融合。
祁门茶树的栽培也是有其独特性的。在祁门,成片或成条的标准化规模茶园并不算多,多为一株株独立的茶树,即丛栽。茶农多把茶树以满天星种植法,或种在山坡,或种在两山之间的低洼之地,抑或是河道两侧的洲地,甚至房前屋后菜园中。以上无论哪一种种法,都有一个共性,即不过分密植,茶树容易得到较充分的养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